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5)
2023(13092)
2022(10997)
2021(10348)
2020(8863)
2019(20395)
2018(20247)
2017(38942)
2016(21119)
2015(23403)
2014(23389)
2013(22477)
2012(20592)
2011(18476)
2010(18287)
2009(16804)
2008(16514)
2007(13926)
2006(12010)
2005(10705)
作者
(58310)
(48640)
(48237)
(46262)
(31288)
(23511)
(21945)
(18760)
(18693)
(17339)
(16660)
(16632)
(15528)
(15383)
(15343)
(15225)
(14496)
(14227)
(14118)
(14098)
(11944)
(11904)
(11885)
(11372)
(11036)
(10973)
(10907)
(10372)
(10007)
(9549)
学科
(88406)
经济(88292)
管理(61282)
(59154)
(51128)
企业(51128)
方法(47372)
数学(42313)
数学方法(41849)
(26437)
(21217)
中国(20784)
(19281)
业经(17955)
(17557)
(16860)
财务(16821)
财务管理(16781)
企业财务(16219)
(14730)
金融(14729)
理论(14699)
(14281)
贸易(14278)
(14056)
银行(14026)
(13960)
(13850)
农业(13374)
(13369)
机构
大学(296722)
学院(291874)
(124429)
经济(122129)
管理(115337)
理学(100797)
理学院(99814)
管理学(98087)
管理学院(97540)
研究(96228)
中国(73454)
(60947)
(60597)
科学(56537)
财经(48816)
(47785)
(47292)
中心(45032)
(44834)
业大(42925)
研究所(42849)
(42130)
经济学(40044)
农业(37718)
北京(37590)
财经大学(37110)
经济学院(36227)
(35822)
师范(35353)
(35067)
基金
项目(201518)
科学(160654)
基金(150925)
研究(144043)
(132545)
国家(131508)
科学基金(113938)
社会(94051)
社会科(89377)
社会科学(89353)
基金项目(78784)
(76108)
自然(75064)
自然科(73421)
自然科学(73395)
自然科学基金(72151)
教育(68088)
(65572)
资助(63045)
编号(55768)
(46589)
重点(45504)
成果(45189)
(42356)
(41452)
教育部(40680)
国家社会(40167)
创新(39679)
科研(39561)
人文(38555)
期刊
(124747)
经济(124747)
研究(84856)
中国(53164)
(48869)
学报(46791)
管理(42852)
科学(42372)
(40939)
大学(36611)
学学(34630)
教育(30239)
(29252)
金融(29252)
农业(27350)
财经(25339)
技术(24787)
(21692)
经济研究(21108)
业经(18638)
问题(16674)
理论(15906)
(14748)
统计(14739)
实践(14327)
(14327)
(13666)
技术经济(13461)
(13250)
(13154)
共检索到422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郦金梁  廖理  沈红波  
股票需求的完全价格弹性这一假设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基础。然而,真实市场上的股票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股价与市场供给有关。本文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股票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分析在需求和供给变动两个冲击下,流通股股东的累积超额收益。我们进而利用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计算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复牌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并分析检验其截面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累积超额收益和远期股票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控制流通股供给冲击效应之后,我们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和非流通股集中度与股改价格效应负相关。进一步考虑市场时机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本文创造性地度量了股权分置改革经济价值的市场预期,并提供了需求曲线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婧颖  张顺明  
证券流通性能够产生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将完全不能流通的非流通股转变为能够预期到解禁时间的有条件限售股,股票流通性发生变化。本文利用非流通性折价(DLOM)的概念,通过对价和价值总和两种方式计算出股改前后股票流通性的变化值,并对DLOM的影响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有条件限售股的估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翔  张一璇  周梦雅  陈浩  
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是否会影响发行后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行为,结论发现:(1)股票发行溢价越高,发起人股东越可能在股票上市流通后减持股份;(2)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具有溢出效应,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会促进非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3)股票发行溢价与公司上市支付的承销费用正相关。基于此,公司支付高额承销费、获得超额发行定价机会、发行后减持股份以收回上市成本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俊霖  
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通过构建Logit回归模型来研究市场错误定价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错误定价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驱动作用,上市公司的股票被高估的程度越高,并购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非国有上市企业比国有上市企业更有可能发生并购;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越被高估,选择股票支付的概率就越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代武  高燕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超  宿晓  新夫  
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宋生  王立彦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公布股权分置改革和正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两个事件的市场反应,对2005年至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与测度,从而更准确和真实地反映这一现象,提出与已有研究不同的结果。研究发现,正式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布后,对价率高低、净资产收益率大小与投资者获得的非正常报酬收益率负相关,存在价格反转现象,同时流通股比例高低与非正常报酬收益率正相关。这表明,投资者对股权分置改革存在着过度反映,仍然可归结为某种程度的非理性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的暂时上扬,并不意味着市场对改革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认可。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辉  顾乃康  万小勇  
以2001年至2008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由高频交易数据构造的相对有效价差和相对报价价差以及由日间交易数据构造的价格冲击衡量股票流动性,使用同行业中与公司市值最为接近的两家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变量的均值作为该变量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可能的内生性影响,考察股票流动性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通过分解反映公司价值的指标考察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与财务杠杆水平和经营绩效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增强了股票流动性与公司价值和杠杆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亮  罗党论  姚益龙  
大股东除了"掏空"上市公司外,是否还会存在利益支持行为,这种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股权分置改革又会怎样影响上述行为?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不具有持续性,支持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驱动","保壳"和获得配股再融资资格是主要目的,大股东在支持后往往会伴随着明显的"掏空"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趋同趋势,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且大股东会显著减少因为支持而产生的"掏空"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强国令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视角,通过考察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检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及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改善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降低了因管理层自利行为而导致的过度投资。此外,有微弱的证据表明,股改后国有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缓解了公司投资不足。上述研究对解决由公司内部人控制而产生的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等代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从制度层面研究公司投资行为和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梦菲  陈辉  顾乃康  
出售还是出质,是股东在面临融资需求时可选择的两种融资方式。本文推演股票流动性影响股权质押水平的理论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正向影响股权质押比例,且主要通过直接渠道起作用;股票流动性对股权质押供给面的正向影响(便于质押)超过了对需求面的负向影响(便于出售);股权集中度高、非国有企业和道德风险水平高的样本组中的正向影响更强;股价高估和股价信息含量均非替代性解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强国令  闫杰  
本文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效应及其内在机理。运用chow检验方法,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为结构断点,发现公司治理效应的回归方程在2003—2009年全样本期间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改善了控股股东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显著改善了非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机制,而对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有限。研究发现,对从制度层面研究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也为制度变迁影响经济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健健  
本文以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的现金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通过建立一系列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以高派现为手段的大股东掏空行为。此外,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引入虚拟变量,对股改前后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掏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支晓强  胡聪慧  童盼  马俊杰  
本文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基于迎合理论,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反映投资者偏好的现金股利溢价并不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解释力显著增强。这一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偏好。股票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在股改前后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与中小股东的偏好密切相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煜  邓小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