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1)
- 2023(4715)
- 2022(3996)
- 2021(3916)
- 2020(3375)
- 2019(8233)
- 2018(8311)
- 2017(15318)
- 2016(8492)
- 2015(9124)
- 2014(9250)
- 2013(8881)
- 2012(7911)
- 2011(6825)
- 2010(7224)
- 2009(7045)
- 2008(7808)
- 2007(6916)
- 2006(6421)
- 2005(6089)
- 学科
- 管理(38174)
- 业(32404)
- 企(30802)
- 企业(30802)
- 济(26050)
- 经济(26002)
- 财(17619)
- 务(13559)
- 财务(13526)
- 财务管理(13501)
- 企业财务(13011)
- 制(12796)
- 方法(12224)
- 数学(10092)
- 数学方法(9986)
- 体(8825)
- 体制(7949)
- 银(7698)
- 银行(7696)
- 业经(7055)
- 行(7016)
- 农(6730)
- 中国(6615)
- 税(6601)
- 税收(6292)
- 融(6274)
- 金融(6272)
- 收(6206)
- 划(6080)
- 策(5723)
- 机构
- 大学(109000)
- 学院(107981)
- 管理(45582)
- 济(42593)
- 经济(41463)
- 理学(36231)
- 理学院(35897)
- 管理学(35430)
- 管理学院(35171)
- 研究(33471)
- 中国(31768)
- 财(30031)
- 京(23521)
- 财经(20984)
- 经(19045)
- 江(18523)
- 科学(17323)
- 所(16712)
- 中心(16500)
- 财经大学(15712)
- 北京(15697)
- 州(14700)
- 研究所(14043)
- 农(13580)
- 省(12895)
- 商学(12561)
- 范(12448)
- 商学院(12438)
- 师范(12337)
- 经济学(12192)
- 基金
- 项目(59593)
- 科学(46919)
- 研究(45845)
- 基金(43340)
- 家(36917)
- 国家(36568)
- 科学基金(32183)
- 社会(28192)
- 社会科(26804)
- 社会科学(26796)
- 基金项目(22222)
- 教育(22077)
- 省(21957)
- 自然(20791)
- 自然科(20237)
- 自然科学(20233)
- 自然科学基金(19916)
- 编号(19214)
- 划(18653)
- 资助(18330)
- 成果(16922)
- 部(13913)
- 课题(13239)
- 性(13040)
- 重点(12992)
- 制(12896)
- 教育部(12431)
- 项目编号(12362)
- 创(12019)
- 大学(11939)
共检索到189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咏梅 杨阳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资产减值准备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一涵 周咏梅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加速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巨额计提、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等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丁方飞 伍中信
对2001~2006年旧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实施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所产生的应计盈余明显地降低了会计盈余的质量。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所构建的逆向套利组合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报酬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与超额回报负相关,说明市场不能识别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支持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史盼旭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原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需求动机,因此成为上市公司盈余调节的重要工具。2007年是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针对上市公司采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又或者从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金国 刘波 吴成华
本文使用调整的Jones模型,对2006年4月17日前公告股改的458家上市公司在股改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度量盈余管理水平的变量主观应计进行差别检验、图表分析和带虚拟变量的回归分析发现:2006年公告股改的上市公司,为达成对非流通股股东有利的股改方案,在2005年的年报中普遍采取了故意降低盈利的盈余管理手段;而在2005年完成股改的公司,并没有在2005年的年报中体现出针对股改的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国琼 张合伟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市场中推出业绩型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资产减值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发现:(1)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年度,管理层会通过计提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以满足行权条件;(2)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真实盈余操纵会对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本文还发现:为踩线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条件,管理层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同时,管理层更倾向于操纵流动资产减值科目来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而非长期资产减值科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生年
本文在新会计准则颁布的制度背景下,选用2001-2006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修正的Jonse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研究了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2)新增减值准备与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转回减值准备则与操控性应计利润正相关;(3)新准则颁布前后减值准备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比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更为显著,支持了新准则长期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
关键词:
减值准备 盈余管理 操控性应计利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歆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审计委员会对通过资产减值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行为。尽管从总体上看,审计委员会的效率并不显著,但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财务背景和兼职委员对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蕴英 唐菊香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实施前后亏损上市公司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海燕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股权分置在证券市场上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妨碍了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迈向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此,股权分置改革得以进行。这一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对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股权分置改革的绩效是一个预期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股权分置改革 绩效 对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方军雄
IPO过程中是否存在向上盈余管理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久关注的话题,动机和机会是影响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检验了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决策主体利益函数变化对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IPO过程严苛的法律监管和高额的法律风险,IPO前向上盈余管理幅度显著低于IPO后的盈余管理幅度,上述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为明显,而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获得实质性流通权的民营上市公司当中。这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大股东的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行为模型,未来监管的重点应该后置,需要特别关注最终控制人股票限售期期满之时的会计质量。
关键词:
IPO 盈余管理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芳 苏方杰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有股份的股权流通性质发生了改变,股东持有的大量非流通股进入二级市场使其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影响股票价格,以便在较高的价格卖出股票或进行高卖低买实现套利。文章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大股东持股限售期还是全流通后,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程度平均水平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大股东代理问题 盈余管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陈云 谢志华 杨克智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行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的会计稳健性特征变化及其潜在效应,发现由于向下调节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股改前公司的会计信息总体表现为高稳健性,但股改后公司向上调节盈余行为却使得会计稳健性没有发挥应有的遏制作用。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会计稳健性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申慧慧 黄张凯 吴联生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直接决定了股东的财富,持有大量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有动机操纵盈余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国有股权转让的限制,导致国有控股股东盈余操纵动机弱于其他股东。本文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盈余质量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非国有上市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盈余持续性显著降低;而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盈余持续性都没有显著变化。本文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可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盛云斐 吴家闻 张奇峰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再允许转回,这也是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少数重大分歧之一。毫无疑问,这一规定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也压缩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