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9)
- 2023(6516)
- 2022(5225)
- 2021(5053)
- 2020(4310)
- 2019(9548)
- 2018(9694)
- 2017(17682)
- 2016(9869)
- 2015(10664)
- 2014(10877)
- 2013(10199)
- 2012(9428)
- 2011(8437)
- 2010(8654)
- 2009(8005)
- 2008(8433)
- 2007(7465)
- 2006(6731)
- 2005(6023)
- 学科
- 济(34516)
- 经济(34463)
- 管理(28569)
- 业(26592)
- 企(23755)
- 企业(23755)
- 方法(14586)
- 财(14167)
- 制(13053)
- 数学(12722)
- 数学方法(12585)
- 中国(10940)
- 体(9264)
- 农(9202)
- 务(9178)
- 财务(9153)
- 财务管理(9134)
- 企业财务(8928)
- 业经(8491)
- 体制(8176)
- 银(8168)
- 银行(8162)
- 融(7868)
- 金融(7868)
- 行(7812)
- 学(7509)
- 地方(6772)
- 理论(6250)
- 农业(5724)
- 教育(5633)
- 机构
- 大学(131793)
- 学院(130440)
- 济(50949)
- 经济(49704)
- 研究(47182)
- 管理(47001)
- 理学(39255)
- 理学院(38778)
- 管理学(38031)
- 管理学院(37742)
- 中国(37194)
- 财(29755)
- 京(28356)
- 科学(27610)
- 所(24136)
- 农(22721)
- 财经(22114)
- 中心(21738)
- 江(21404)
- 研究所(21324)
- 经(20310)
- 业大(18463)
- 北京(18294)
- 农业(17441)
- 院(17363)
- 范(17354)
- 师范(17158)
- 州(17019)
- 财经大学(16749)
- 省(16336)
- 基金
- 项目(83326)
- 科学(65159)
- 研究(61612)
- 基金(59962)
- 家(52975)
- 国家(52510)
- 科学基金(44624)
- 社会(38463)
- 社会科(36398)
- 社会科学(36386)
- 省(32053)
- 基金项目(31025)
- 教育(29730)
- 自然(28860)
- 自然科(28207)
- 自然科学(28195)
- 自然科学基金(27746)
- 划(27431)
- 资助(24677)
- 编号(24675)
- 成果(21668)
- 部(19102)
- 重点(19089)
- 性(18241)
- 课题(18053)
- 创(17216)
- 发(16939)
- 教育部(16533)
- 制(16391)
- 创新(16142)
共检索到214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纪生
目前进行中的股权分置改革,事关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破坏性建设”,大方向完全正确;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若干与法制和诚信建设要求不相符的不良迹象。如不及时防范矫治,很可能会使股改误入歧途。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破坏性建设 建设性破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涛 陈晓 廖建桥
在管理情境中,负反馈常被视为指导和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但其实际效果却常常大打折扣。如何有效进行负反馈并减少对接收者的心理伤害,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以及正确运用负反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实验室实验,将负反馈划分为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批评,探讨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收到建设性批评相比,收到破坏性批评个体的工作压力感知更高,其中,尽责性调节上述关系,批评方式与工作压力感知的关系对于低尽责性个体更强;(2)与收到建设性批评相比,收到破坏性批评个体的自我心理安全感更低,其中,自尊调节上述关系,批评方式与自我心理安全感的关系对于高自尊个体更强。实验结论对区分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批评的影响,以及有效进行负反馈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涛 陈晓 廖建桥
在管理情境中,负反馈常被视为指导和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但其实际效果却常常大打折扣。如何有效进行负反馈并减少对接收者的心理伤害,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以及正确运用负反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实验室实验,将负反馈划分为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批评,探讨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收到建设性批评相比,收到破坏性批评个体的工作压力感知更高,其中,尽责性调节上述关系,批评方式与工作压力感知的关系对于低尽责性个体更强;(2)与收到建设性批评相比,收到破坏性批评个体的自我心理安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旭 侯春青 王楚凡
伙伴间冲突普遍存在于战略联盟中,如何根据冲突的不同类型选取与之匹配的治理机制对联盟后续运营与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不同类型的伙伴间冲突(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对联盟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契约治理机制与关系治理机制)的差异性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伙伴行为不确定性对上述选择决策的权变作用。选取国内制造业企业联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当联盟面临建设性冲突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关系治理机制,而当联盟面临破坏性冲突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契约治理机制。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加强了建设性冲突与关系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间的关系,而行为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了破坏性冲突与契约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联盟治理机制动态调整的理论成果,也为联盟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对联盟治理机制进行适应性调整提供了指导建议。
关键词:
冲突 联盟治理机制 选择倾向性 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桂凤 姚霞 孙瑾 古纯文
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上行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新兴主题。研究者的视角从领导者身上转移到追随者身上,对于追随者的认识越来越趋向于客观。本研究探讨有效追随者追随破坏性领导的内在动机,阐述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发生上行影响的理论基础,并分析追随者的不同应对策略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破坏性领导 追随者 上行影响 应对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二明 郑平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我们分析中国移动通信服务产品——“动感地带”获取市场成功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表明,破坏性创新战略有助于指导通信行业内企业的创新行为,并且破坏性创新战略将会对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技术变革 通信行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日光
近年来,破坏性领导的研究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探讨的热点话题,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还未出现相关的实证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中的破坏性领导行为,本研究采用"员工—主管"配对样本(N=219)收集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西方学界开发的破坏性领导测量工具不仅适合于中国组织情境,而且破坏性领导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2)组织公平感完全中介破坏性领导对周边绩效和情感承诺的影响,部分中介破坏性领导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从对员工态度和绩效的影响来看,破坏性领导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应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龙继林 师萍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阐述航空运输行业特点及服务破坏性创新风险研究的意义,分析服务破坏性创新风险类型,并提出对航空运输服务破坏性创新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策略。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服务破坏性创新 风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余传鹏 张振刚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创新测度 目标市场 企业认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成功应用,必须围绕破坏性创新产品价值主张制定业务成长计划和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绩效价值网,在此过程中,互补性资产起决定作用。在破坏性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互补性资产决定着创新绩效的获取能力,互补性资产的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更多的产业壁垒,增强了对破坏性创新保护力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在价值网构建过程中,产品价值来源与价值网的绩效决定于互补性资产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而价值属性排序和衡量标准又为互补性资产选择提供了依据,价值网的特性为互补性资产活动能力提出了要求,进而完善和提升了互补性资产。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价值网 互补性资产 产品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潘亚丽 赵冠希 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军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创新途径 反应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