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8)
- 2023(2494)
- 2022(2032)
- 2021(1953)
- 2020(1578)
- 2019(3436)
- 2018(3176)
- 2017(6548)
- 2016(3547)
- 2015(3640)
- 2014(3456)
- 2013(3108)
- 2012(2939)
- 2011(2591)
- 2010(2652)
- 2009(2503)
- 2008(2714)
- 2007(2320)
- 2006(2093)
- 2005(2007)
- 学科
- 管理(14752)
- 业(14298)
- 企(14040)
- 企业(14040)
- 济(13591)
- 经济(13570)
- 财(7747)
- 方法(7350)
- 务(6845)
- 财务(6841)
- 财务管理(6835)
- 企业财务(6725)
- 数学(6616)
- 数学方法(6586)
- 制(5038)
- 体(4229)
- 体制(3724)
- 业经(3042)
- 农(2872)
- 公司(2591)
- 人事(2385)
- 人事管理(2385)
- 土地(2357)
- 中国(2241)
- 划(2234)
- 工作(2080)
- 融(2073)
- 金融(2073)
- 法(2072)
- 银(1862)
- 机构
- 大学(48929)
- 学院(48103)
- 管理(20761)
- 济(19171)
- 经济(18807)
- 理学(18092)
- 理学院(17972)
- 管理学(17783)
- 管理学院(17684)
- 研究(13258)
- 财(12156)
- 中国(11013)
- 财经(9859)
- 京(9184)
- 经(9120)
- 财经大学(7673)
- 中心(6406)
- 商学(6370)
- 商学院(6322)
- 江(6254)
- 科学(5936)
- 经济学(5901)
- 北京(5799)
- 所(5724)
- 融(5488)
- 金融(5359)
- 经济学院(5309)
- 州(5260)
- 业大(5093)
- 农(4972)
共检索到6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茹兰
我国股市的股权分置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用本身绝对控股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权益,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本文提出了建立起针对投融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以新带老,缩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差;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措施,规范非流通股股东行为,防止大股东权力寻租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权力寻租 融资 监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大股东掏空 审计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超 新夫 全怡
本文以在2008年8月27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发生大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增持行为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控股股东增持行为的确能带来短期的累计超额回报,具有一定的支持效应,但长期市场业绩反而较差;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并不受股改进程、所持股份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股份增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因此,大股东通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连阳 高亚超 杨亦民
本文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77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变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存在"N型"曲线关系,但是这种"N型"曲线关系在经营绩效和公司价值上表现不稳定;②股改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而与公司价值存在"N型"曲线关系。股改后,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现象,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具有虚增注入资产价值的强烈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将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与市场参与者的财富变化结合起来,分析了虚增注入资产价值的财富效应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虚增注入资产价值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私人收益,降低了中小股东的财富;(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注入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注入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为大股东带来的边际收益将超过社会总财富的边际收益。因此,大股东通过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映照 李亚培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背景,选择现金股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是否还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仍然依靠控股优势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尚不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振信 张雪峰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股权分散化,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出于和大股东相同的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管理层有可能成为虚假信息披露的直接提供者,与大股东合谋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利用核以及类Shapley值概念分析了两者合谋的根源和实现条件,结果表明:除了加强各自的收益、成本控制外,对其中一方参数(如持股比例)的控制会影响到另一方参与合谋的积极性,通过相互约束可以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亮 罗党论 姚益龙
大股东除了"掏空"上市公司外,是否还会存在利益支持行为,这种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股权分置改革又会怎样影响上述行为?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不具有持续性,支持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驱动","保壳"和获得配股再融资资格是主要目的,大股东在支持后往往会伴随着明显的"掏空"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趋同趋势,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且大股东会显著减少因为支持而产生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支持 掏空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志伟 宋慧 李志东
文章以2004~2013年间在沪深两市上市部分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panel data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股改促使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度间关系变缓,特别为内部营运现金为正时,该结果显示多重大股东并未因政府股份释放而提升内部治理效果。另一方面,若第一大股东为机构投资人而第二大股东身份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企业,U型投资现金流量曲线改革后显著变缓,结果显示,在机构投资人控制企业下,中央政府积极达成提升内部治理政策目标,地方政府为使地方经济不受冲击,积极配合的角色成为可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利用2004—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会显著减少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初步得到体现。央企、企业集团和资产规模较大公司的大股东自我约束加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期会显著减少"掏空"行为;而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约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掏空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意 谭洪涛
本文对1113家公司从2005年至2010年大股东与公司价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股改后一年,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但股改与否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同时还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股权制衡制度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大股东 公司价值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辉 潘飞 奚玉芹
公司的财务决策是作为内部人的控股大股东与高管权力博弈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股权激励能否抑制高管和大股东为实现其控制权私利而过度投资的自利行为。运用差异分析以及OLS回归,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抑制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大;但采用期权激励方式会削弱该抑制作用。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加剧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当采用的是期权激励方式时,这种加剧作用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