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0)
2023(9860)
2022(8223)
2021(7794)
2020(6531)
2019(14905)
2018(14494)
2017(27529)
2016(14921)
2015(16850)
2014(16461)
2013(16337)
2012(15344)
2011(14178)
2010(14024)
2009(13425)
2008(13375)
2007(11885)
2006(10614)
2005(10082)
作者
(42883)
(35781)
(35643)
(34181)
(23016)
(17097)
(16098)
(13855)
(13852)
(12823)
(12561)
(12153)
(11775)
(11742)
(11640)
(11262)
(10803)
(10534)
(10437)
(10101)
(9025)
(8814)
(8719)
(8249)
(8132)
(8014)
(8007)
(7755)
(7252)
(7107)
学科
(62272)
经济(62162)
管理(49755)
(42254)
(35945)
企业(35945)
方法(26847)
数学(24062)
数学方法(23903)
(22603)
中国(19796)
(18282)
(14825)
(13017)
贸易(13009)
(12921)
(12822)
(12819)
财务(12797)
财务管理(12765)
业经(12610)
企业财务(12299)
(11838)
(11520)
银行(11494)
(11318)
金融(11316)
(11061)
体制(11025)
环境(9737)
机构
大学(222442)
学院(215878)
(100101)
经济(98433)
研究(81648)
管理(80230)
理学(68472)
理学院(67714)
管理学(66859)
管理学院(66435)
中国(64393)
(51277)
(47657)
科学(45217)
(41305)
财经(39720)
研究所(36971)
(36515)
中心(35829)
(35129)
经济学(33250)
(31211)
北京(30861)
财经大学(29980)
经济学院(29853)
(29340)
业大(29120)
农业(27645)
(25075)
师范(24747)
基金
项目(140879)
科学(112513)
基金(107774)
研究(101336)
(95392)
国家(94724)
科学基金(80396)
社会(68904)
社会科(65589)
社会科学(65573)
基金项目(55207)
自然(50618)
自然科(49490)
自然科学(49470)
(49388)
自然科学基金(48688)
教育(45948)
资助(45101)
(43925)
编号(37180)
(34369)
重点(32331)
成果(32155)
(31810)
国家社会(30859)
教育部(29905)
(29225)
中国(29141)
(29100)
创新(27626)
期刊
(109120)
经济(109120)
研究(71192)
中国(47220)
(42188)
学报(35300)
科学(33000)
(32326)
管理(32291)
大学(27660)
学学(26182)
(24009)
金融(24009)
农业(21642)
财经(21631)
经济研究(18860)
(18601)
教育(18541)
技术(15447)
问题(14643)
(14204)
业经(13659)
世界(13346)
国际(12794)
(11963)
(10162)
技术经济(9936)
理论(9861)
会计(9751)
统计(9127)
共检索到337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煜辉  熊鹏  
本文报告了中国市场异常高的IPO抑价。我们发现,经典文献关于IPO抑价的种种动机的假说在中国缺乏立论基础。中国市场“股权分置”和“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极高的IPO抑价的根本原因。“股权分置”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利益机制,异化了IPO参与各方的行为方式,割裂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行为。“政府管制”产生的寻租行为增加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因此产生更高的IPO抑价。本文研究证实了,如果不解决影响市场正常运转的“股权分置”和过度“政府管制”问题,任何局部的、技术的IPO变革措施都不可能平抑一、二级市场的异常价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于富生  王成方  
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已有研究关于国有股权和IPO抑价之间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关注国有股权影响IPO抑价的具体途径。对政府定价管制的影响是国有股权影响IPO抑价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国有股权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正相关;随着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甚至转向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我们对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对IPO定价的影响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柏骥  周孝华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成方  叶若慧  
本文选择1990年至2011年6月30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对国有股权与IPO长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影响。Cluster回归结果表明,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长期收益率越低;政府定价管制程度较高公司的IPO长期收益率因国有股权而降低。本文深化了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理解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向琴  温小敏  
本文首先拓展了新古典Q投资理论模型,将公共部门物质资本作为私人部门生产函数中的一个额外投入引入到模型中,并在模型设定中考虑了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生产率和调整成本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投资通过现金流风险渠道和贴现率风险渠道两种传导机制对股权溢价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共投资对股权溢价影响的现金流风险渠道的强度大于贴现率风险渠道,因此公共投资对股权溢价有着正向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行业中是不同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成方  宋夏云  蒋巍  
选择2001年1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会削弱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甚至会使其转向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志强  璩潞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静  
股权分置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割裂了大股东财富增长的正向激励机制,加重了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将实现所有股份的全流通,使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制度性变革。那么,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采用2003-2008年在沪深股市进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者的视角出发,设置股权分置改革虚拟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和公司绩效进行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确实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影响了终极控制者的行为,使其利益取向回归于公司价值本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明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境外私募股权基金如何突破中国政府对外资投资于特定行业的限制及资本项目管制进行了剖析。对于试图实施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可以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帮助下,通过红筹模式、盛大模式和境外期权模式等方法规避政府管制;对于试图投资于A股上市企业的境外私募股权基金,可以通过借道外资银行或地下钱庄、股东借款、第三方持股、假股权真债权、收购内资投资公司等方法规避政府管制。行业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有效,中国政府应该解除对某些国有垄断行业的管制,加强对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行业的管制,特别是不要轻易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杨平波  
流通权溢价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现象,其根源在于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格局。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只有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具有上市流通权,事实上造成社会公众股与发起人股“同股不同权”,即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汉昌  王金波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IPO破发现象,选取2009~2011年71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特征以及影响IPO定价参与方的议价动机和能力入手,考察了股权结构与IPO抑价或破发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IPO抑价无显著关系,而与IPO破发显著负相关,体现出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IPO抑价程度更高,且IPO破发的概率更低,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IPO抑价确保发行成功来获取政治声誉和寻求未来政治升迁的动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华  杨斌  
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新股样本数据,对影响我国A股初始收益率的相关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权分置和发行管制是造成股权分置改革前A股IPO市场高初始收益率的根本原因,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发行继续受到严格管制和投资者旧有定价理念及盈利模式的延续,新股的初始收益率仍然存在继续高企的制度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应进一步推进发行监管制度改革,实现股票供给市场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晶  陈工孟  包文卿  陈峥嵘  
文章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视角研究了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问题,特别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有助于缓解控股股东过度投资。基于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弱化这种分离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政府控股公司比私人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更为严重,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文章为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提供了证据,同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缓解了过度投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变革之一。如果说把1992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视为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的标志的话,那么把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生一点也不为过。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