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7)
- 2023(13643)
- 2022(11627)
- 2021(11049)
- 2020(9255)
- 2019(21341)
- 2018(20864)
- 2017(41197)
- 2016(21746)
- 2015(24395)
- 2014(24129)
- 2013(23758)
- 2012(21515)
- 2011(19237)
- 2010(19320)
- 2009(18056)
- 2008(16581)
- 2007(14410)
- 2006(12504)
- 2005(11048)
- 学科
- 济(80990)
- 经济(80892)
- 管理(64978)
- 业(64280)
- 企(55879)
- 企业(55879)
- 方法(38729)
- 数学(33615)
- 数学方法(33277)
- 融(28265)
- 金融(28264)
- 中国(26590)
- 银(26348)
- 银行(26308)
- 财(26237)
- 行(25328)
- 农(20673)
- 制(19590)
- 业经(19260)
- 务(19005)
- 财务(18935)
- 财务管理(18909)
- 企业财务(18132)
- 地方(17676)
- 学(16513)
- 贸(14804)
- 贸易(14791)
- 理论(14609)
- 易(14392)
- 农业(14235)
- 机构
- 大学(299310)
- 学院(297593)
- 管理(121422)
- 济(117744)
- 经济(115094)
- 理学(105503)
- 理学院(104417)
- 管理学(102796)
- 管理学院(102255)
- 研究(94365)
- 中国(78182)
- 京(62201)
- 财(57111)
- 科学(56684)
- 财经(46386)
- 所(45887)
- 中心(45812)
- 农(44468)
- 业大(42651)
- 经(42293)
- 研究所(41681)
- 江(41643)
- 北京(39372)
- 范(37363)
- 师范(37042)
- 经济学(35695)
- 州(35232)
- 财经大学(35102)
- 农业(34653)
- 院(34280)
- 基金
- 项目(205771)
- 科学(162279)
- 研究(152598)
- 基金(150376)
- 家(129561)
- 国家(128450)
- 科学基金(111500)
- 社会(95960)
- 社会科(91061)
- 社会科学(91036)
- 基金项目(80517)
- 省(79842)
- 自然(72634)
- 自然科(70979)
- 自然科学(70965)
- 自然科学基金(69707)
- 教育(69598)
- 划(66997)
- 编号(62668)
- 资助(61725)
- 成果(50607)
- 部(45669)
- 重点(45275)
- 创(43402)
- 发(42780)
- 课题(42048)
- 创新(40352)
- 教育部(39774)
- 项目编号(39760)
- 科研(39493)
- 期刊
- 济(123019)
- 经济(123019)
- 研究(88463)
- 中国(53099)
- 学报(44988)
- 财(44564)
- 融(43663)
- 金融(43663)
- 管理(43088)
- 科学(40950)
- 农(40339)
- 大学(34453)
- 学学(32416)
- 教育(30809)
- 农业(27084)
- 技术(23442)
- 财经(22616)
- 业经(20151)
- 经济研究(19400)
- 经(19074)
- 理论(16628)
- 问题(15693)
- 实践(15411)
- 践(15411)
- 图书(15181)
- 科技(13708)
- 现代(13428)
- 财会(13406)
- 业(13378)
- 技术经济(13264)
共检索到432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戴璐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奇特的双高现象,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该现象难以用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解释,也鲜有类似的海外经验证据。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特有的信贷制度和股权再融资的监管环境,本文分析两类制度对企业融资以及投资行为的交互影响,提出了超额短期借款行为的相关假说:在事前动机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私有利益驱动下为了满足扩张冲动和资金占用的需要,股权融资后短期借款不断增长出现"超额";在事后效应上,因投资效益低下或经营业绩恶化造成短期借款"超额"。随后的实证分析支持了本文的主要假说,这一现象应成为重要的预警信号,引起债权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群芳 邵志高
文章通过考察融资预案公告后的累积异常报酬研究了股改后各类再融资的短期投资决策。研究发现预案公告后一段时期内公开增发和配股的累积异常报酬显著为负而可转换债券的累积异常报酬显著为正,表明短线投资者应尽量回避已宣告预案的公开增发和配股公司股票而择机介入已宣告预案的可转换债公司股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振荡市下不论股价是否敏感可转换债券公司股票都值得参与,而牛市下只有股价敏感度高的可转换债券公司股票才值得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雎华蕾
文章以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回归检验其间关系可以得出,提供盈余波动性较低、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信息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这一方面对物流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即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向信贷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者可通过引导信贷市场主体更多关注借款人会计信息质量,并给予其足以忽略粉饰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的利益,来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这不仅可使物流行业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物质保障,更有利于
关键词:
短期借款 会计信息 融资规模 融资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玫 侯晓莘
资本市场最基础的功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股权再融资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股权再融资被当做是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进而使得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下降,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得不到有效发挥。当前对股权融资多采用传统金融理论进行研究,缺乏对融资者非理性心理偏差的深入考虑。行为金融学以微观个体行为产生的心理为研究基础,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融资和资源配置问题,其研究思路、理论及方法更适合我国当前尚不成熟的金融市场。由连英祺撰写的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胜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再融资 新股定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钰 唐洋 张晓龙
文章以2006~2014年林业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融资方式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和信贷融资能够缓解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但股权再融资对非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没有显著影响,信贷融资会导致非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从整体上来讲,股权再融资对过度投资没有影响,长期信贷融资会导致林业企业的过度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卿小权 高升好
基于2006~2011年来自A股市场的871起股权再融资事件,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对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三类股权再融资事件中,宣告定向增发的公司的股票市场表现明显优于配股或公开增发;预案披露前的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强,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越差;"牛市"环境下的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显著优于熊市环境。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流通背景下的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提供了新的一致性解释。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宣告效应 投资者异质信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宇 刘杰
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或业绩造假,以达到股权再融资目的,股权再融资效率低下。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股权再融资“阵热”现象,使这一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严重扭曲。作为衡量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和检验相关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本文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效率 上市公司 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盖锐 熊发礼
对2000~2004年期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按照再融资方式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对每种再融资方式对其财务绩效的长期影响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并对其均值差进行了T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再融资将会导致上市公司长期财务绩效指标下滑,尤其是以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下滑更为明显。最后利用实证分析的结论,给出了与我国证券市场有关的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长期财务绩效 下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耿建新 刘文鹏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 ,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 ,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配股行为 增发新股 股权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胜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力 胡颖
以2000-2002年末进行增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实证的方法分析股权结构与股权融资方式的关系,以及融资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选择配股的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明显高于选择增发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所占比例,并且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再融资 行为研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乔 章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再融资 绩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白轶伦
企业没有结合实力、信誉等要素对各银行进行比较选择,可能会出现借款时"鞠躬笑脸相迎",催款时"仰脸冷面逼债"。资金短缺是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期借款是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借款(以下统称"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银行")。
关键词: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利率 筹资管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袁绍锋 杨云鹏
在完全有效市场条件下,信用风险是反映信用类债券特征的最基本信息,也是决定价差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信用类债券中短期融资券的价差分解发现,虽然信用风险显著影响短期融资券定价,但市场风险才是影响其价差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市场流动性不足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导致流动性溢价总体为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市场效率总体仍然偏低。
关键词:
短期融资券 市场效率 价差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