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8)
2023(9159)
2022(7888)
2021(7338)
2020(6344)
2019(14765)
2018(14547)
2017(28012)
2016(15199)
2015(17384)
2014(17776)
2013(17608)
2012(16578)
2011(14992)
2010(15563)
2009(15050)
2008(14551)
2007(13323)
2006(11537)
2005(10600)
作者
(44261)
(36836)
(36731)
(35328)
(23457)
(17936)
(17119)
(14231)
(14015)
(13482)
(12546)
(12453)
(11759)
(11662)
(11660)
(11612)
(11411)
(10948)
(10763)
(10698)
(9259)
(9066)
(9034)
(8485)
(8417)
(8413)
(8381)
(8222)
(7512)
(7498)
学科
(62844)
经济(62775)
(45831)
管理(44044)
(38463)
企业(38463)
方法(30893)
数学(27659)
数学方法(27431)
(27162)
金融(27160)
(24988)
银行(24963)
(24097)
中国(22508)
(22024)
(17260)
(17129)
(16029)
财务(15996)
财务管理(15959)
企业财务(15286)
地方(14043)
业经(13436)
(12083)
贸易(12073)
(11969)
农业(11753)
(11734)
中国金融(11211)
机构
学院(220313)
大学(218969)
(91014)
经济(88880)
管理(81833)
研究(70287)
理学(69329)
理学院(68594)
管理学(67363)
管理学院(66948)
中国(62114)
(46592)
(45436)
科学(41353)
(36940)
财经(36615)
(36274)
中心(35853)
(34669)
(33049)
研究所(32283)
业大(30987)
北京(29075)
农业(28979)
经济学(28950)
(28547)
财经大学(27201)
(26891)
师范(26602)
经济学院(26447)
基金
项目(135458)
科学(104832)
研究(100893)
基金(96555)
(82509)
国家(81747)
科学基金(69786)
社会(62267)
社会科(59080)
社会科学(59058)
(53854)
基金项目(51018)
教育(47210)
(44545)
自然(44172)
自然科(43121)
自然科学(43108)
编号(43020)
自然科学基金(42370)
资助(40993)
成果(35788)
重点(30473)
(30300)
课题(29168)
(28967)
(28340)
(26926)
创新(26466)
大学(26442)
科研(26254)
期刊
(100230)
经济(100230)
研究(66056)
中国(44454)
(39863)
(38677)
金融(38677)
(33550)
学报(32694)
科学(28347)
管理(27992)
大学(24584)
学学(23051)
教育(22808)
农业(20999)
技术(19277)
财经(18838)
业经(16484)
(15977)
经济研究(15743)
问题(13389)
理论(12463)
财会(12224)
实践(11373)
(11373)
(11172)
技术经济(11143)
统计(11086)
(10863)
图书(10602)
共检索到339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包苏昱  
我国上市公司大量通过配股和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而融资后这些公司股票回报却持续下滑,从市场择机、企业内在的投资冲动、募集资金投向的短视野倾向这个三方面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定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戈  孙守用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通常有利用股权方式融资和利用债务融资两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频频遭到投资者抵制 ,举步维艰的现象 ,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浩萍  王立彦  
通过探讨西方融资信号理论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证明,尽管我国股权再融资传递投资机会和现有资产价值信号的功能被削弱了,但它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较高控制权收益的信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宇   刘杰  
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或业绩造假,以达到股权再融资目的,股权再融资效率低下。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股权再融资“阵热”现象,使这一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严重扭曲。作为衡量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和检验相关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本文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管惠荣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强烈的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同步增长,即股权再融资失效。本文从公司治理、中介机构、证券市场本身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勤业  刘宇  
通过比较分析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和鞍钢新轧三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本文从行业、目标、财务变化、发行方案以及二级市场表现等方面,剖析了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创新的共性和差异;在阐述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创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乔  章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学锋  
对旅游企业效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投资旅游业的经济回报率并不高。现有统计数据显示,旅游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在很多年份甚至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旅游投资却呈现出范围广、规模大、总额高、增长快的特点。旅游业低回报、高投资这一悖论的原因何在?本文分析认为,旅游业现金流稳定,旅游资产运作效益高,旅游业广告效应明显,旅游业外部收益巨大,政府加大旅游业投资等是导致这一悖论的原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雅楠  李浩然  
钢铁被誉为国民经济的粮食,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中国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钢铁行业并不是国家完全垄断的行业,这样就出现了"国有"与"民营"两大钢企阵营。资金链条对于任何行业、部门、企业来讲都算作是维系生产运转的生命链条,对于钢铁行业这样一个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维刚  
融资制度创新,不仅仅是一个解决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融资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改进密切相关的系统构建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不协调性,提出从企业股权融资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股权融资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结构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万军  任昀月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研究了国内上市企业现金股利对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敏感度的治理作用,并且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其现金股利的治理作用,深入研究制度出台时间段不同导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多时,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机率越大。由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存在,使得企业权益筹资的股利要远远高于债务筹资,后者的股利会被债务公司承担一部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章卫东  
国外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增发新股、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配售等;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在国外,股权再融资尤其是增发新股的方式得到广大中小股东的普遍接受,原因是国外股权再融资中注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上市公司大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胜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兆侠  靳建国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端管制不断放松,前端管制的放松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从而带来了证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文章以2006年为临界点,从投资者收益、上市公司绩效、投资效率等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效果,并由此提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改进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