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0)
2023(6378)
2022(5087)
2021(4812)
2020(3952)
2019(8970)
2018(8508)
2017(16600)
2016(8636)
2015(9594)
2014(9420)
2013(9144)
2012(8730)
2011(7978)
2010(8501)
2009(8541)
2008(7860)
2007(7008)
2006(6481)
2005(6099)
作者
(24407)
(20232)
(20166)
(19187)
(13210)
(9699)
(9066)
(7928)
(7494)
(7386)
(7079)
(7027)
(6561)
(6474)
(6442)
(6409)
(6148)
(6034)
(5793)
(5444)
(5288)
(5041)
(4861)
(4802)
(4686)
(4586)
(4584)
(4206)
(4168)
(4052)
学科
(36195)
经济(36140)
(28631)
(26314)
企业(26314)
(26024)
金融(26023)
管理(25893)
(22572)
银行(22559)
(21951)
方法(16597)
中国(16510)
(14424)
数学(13776)
数学方法(13630)
(12005)
(11344)
财务(11327)
财务管理(11318)
企业财务(11051)
中国金融(11001)
业经(9297)
(8681)
理论(8346)
(8170)
(7926)
地方(7712)
体制(6858)
农业(6135)
机构
大学(130474)
学院(128148)
(54508)
经济(53367)
管理(46839)
研究(42101)
理学(40099)
中国(39885)
理学院(39667)
管理学(38970)
管理学院(38746)
(30071)
(26569)
财经(24041)
科学(23248)
(21876)
(20970)
中心(20937)
(19437)
金融(19098)
研究所(18799)
经济学(18748)
(18703)
财经大学(18402)
(18228)
(17633)
银行(16982)
经济学院(16928)
北京(16867)
(16112)
基金
项目(79271)
科学(63207)
基金(59719)
研究(58609)
(51271)
国家(50831)
科学基金(43945)
社会(39006)
社会科(37129)
社会科学(37118)
基金项目(31066)
(29497)
自然(27324)
教育(26834)
自然科(26746)
自然科学(26735)
自然科学基金(26329)
(25150)
资助(24722)
编号(23157)
成果(20370)
(18196)
重点(18143)
(17001)
国家社会(16545)
(16452)
(16339)
教育部(16238)
创新(15878)
课题(15691)
期刊
(58428)
经济(58428)
研究(40764)
(31616)
金融(31616)
(25101)
中国(23274)
学报(19452)
科学(17814)
管理(17341)
(17123)
大学(15200)
学学(14455)
财经(13348)
教育(11583)
(11291)
农业(10288)
经济研究(9179)
技术(8110)
业经(7998)
问题(7465)
理论(7344)
财会(6679)
实践(6530)
(6530)
(6264)
(6092)
国际(5837)
会计(5697)
现代(5679)
共检索到198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原红旗  
本文对资本市场上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和长期业绩进行了比较。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上 ,公司上市后发行新股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许多国家的上市公司没有采用发行成本低的配股方式发行新股 ,而采用发行成本较高的增发新股方式发行新股 ,这个现象被称做“配股之谜” (paradoxofrightsoffer)。公司在股权再融资之后的长期业绩出现了下滑现象 ,被称为“新发行之谜” (newissuespuzzle)。对于这两个财务之谜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以期对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军  陈雪  孙舒仪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兆国  郑军  郭炜  杨清香  何威风  闫炳乾  
主持人:股权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进行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一般有配股和增发两种。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应该能够增加公司价值,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的市场反应是负面的,即公告后股票价格下跌,实施后长期业绩较差。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股权再融资被暂停一年后又重新启动。于是,上市公司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股权再融资竞赛",对此投资者却投了反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亚平  杨云红  毛小元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A股市场增发和配股两种再融资方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融资成本大小,研究上市公司股票增发过程中的“股票市场择时性”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点工作:(1)验证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也存在“股权融资之谜”,且间接成本理论不能解释“股权融资之谜”;(2)利用“股票市场择时性”假说来解释“股权融资之谜”,并且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解释。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周运兰  蔡根女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中小企业上市后股权融资的后续过程,研究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性质与特点,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两个方面着手,回顾并归纳了西方经典理论对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之"谜",以及股权再融资负面效应即长期业绩恶化、长期非正常股票收益显著为负现象的解释。并结合中小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了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方面的结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健男  
一直以来,对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股权融资现象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感性认识,经验分析和理论解释并不多见。本文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过度股权融资进行了合理界定,对中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及其程度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通过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融资决策模型,对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据此分析了导致过度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乔  章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玉臣  任浩锋  张炎炎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股权融资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2006-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股权再融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竞争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企业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该作用仅在非公开发行和现金认购的再融资中显著。基于竞争视角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加剧能够促进再融资对创新水平的提升效果;外部竞争压力较大的公司提升其市场地位的动机更强,再融资后创新水平的提升效应也更为显著。此外,企业的内在融资需求和管理层的道德价值倾向也是再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的必要条件。本文的结论既丰富了股权再融资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的再融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兆侠  靳建国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端管制不断放松,前端管制的放松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从而带来了证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文章以2006年为临界点,从投资者收益、上市公司绩效、投资效率等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效果,并由此提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改进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王慧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发行股权类证券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行为,不仅有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但证券市场中的信息非对称、我国金融领域法律的不完善等问题,倒逼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对2000~2017年我国股权再融资监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流通股比率越高,投资人收益越低,即当前我国股权再融资手段较为单一且效率不高。因此,需拓展监管主体,提升监管效率,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钟卫东  
笔者曾经从融资成本角度论证了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直接原因,本文首先在辨析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对针对作者观点提出质疑的其他学者的观点做了评析,其次对股权融资中的成本因素及其形成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并论证了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由于构成股权融资成本各因素约束力的差异,造成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一层动因;由于中国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对企业内部人的融资决策缺乏约束力,使融资人以最大化个人效用函数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二层动因。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纠正成本软约束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胜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杰  沈永建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章卫东  
一、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之"谜"增发新股(SEO)是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后续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外,增发新股包括上市公司在证券管理部门登记后向社会公开增发新股,以及上市公司不需要在证券管理部门登记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增发股票,即私募发行两种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