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5)
2023(8579)
2022(6683)
2021(6024)
2020(5254)
2019(11519)
2018(11148)
2017(22373)
2016(11474)
2015(12596)
2014(12189)
2013(12225)
2012(10907)
2011(9431)
2010(9957)
2009(10172)
2008(9593)
2007(8774)
2006(7756)
2005(7429)
作者
(30378)
(25138)
(25092)
(23557)
(16292)
(11979)
(11353)
(9621)
(9454)
(9160)
(8552)
(8487)
(8266)
(7897)
(7793)
(7664)
(7472)
(7441)
(7203)
(6997)
(6176)
(6167)
(6053)
(5848)
(5715)
(5628)
(5574)
(5561)
(4983)
(4850)
学科
(76249)
(73358)
企业(73358)
(55909)
经济(55846)
管理(54137)
业经(26185)
(25572)
金融(25572)
(25278)
方法(24922)
(22405)
银行(22405)
(22113)
财务(22100)
财务管理(22091)
(21818)
企业财务(21127)
(19658)
数学(17701)
数学方法(17655)
中国(17421)
(16895)
农业(15622)
技术(14652)
(13102)
(12805)
体制(12109)
企业经济(11982)
(11486)
机构
学院(167975)
大学(159194)
(77980)
经济(76742)
管理(73420)
理学(62553)
理学院(62152)
管理学(61703)
管理学院(61397)
中国(46276)
研究(44406)
(40409)
财经(32010)
(31195)
(29054)
(25503)
(24539)
经济学(23769)
财经大学(23749)
商学(23460)
商学院(23269)
中心(23266)
经济学院(21680)
(21542)
科学(21257)
金融(21105)
(20977)
(20736)
经济管理(20362)
(20042)
基金
项目(100625)
科学(82461)
研究(77735)
基金(76085)
(62692)
国家(62027)
科学基金(57321)
社会(53156)
社会科(50764)
社会科学(50753)
(40473)
基金项目(40391)
自然(35308)
自然科(34600)
自然科学(34594)
自然科学基金(34111)
教育(33826)
(31053)
编号(30979)
资助(30627)
(29087)
(25581)
成果(23456)
(22909)
创新(22819)
(22577)
国家社会(22179)
(21702)
重点(21534)
(21298)
期刊
(89749)
经济(89749)
研究(49571)
(37507)
(34561)
金融(34561)
管理(33243)
中国(29421)
(24794)
科学(17897)
业经(17486)
财经(17297)
农业(16187)
技术(15770)
学报(15458)
(14844)
经济研究(13551)
大学(13550)
学学(13451)
财会(12712)
技术经济(11257)
问题(11129)
(10684)
会计(9945)
现代(9873)
商业(9237)
世界(9029)
经济管理(8532)
通讯(8473)
会通(8469)
共检索到259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丹妮  周泽将  
股权再融资往往意味着企业存在大量的融资需求,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股权再融资后立即现金分红的现象有悖于募集资金的优序使用原则。基于此,本文从管理层自利视角出发,在对企业股权再融资后现金分红的行为偏好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管理层薪酬增长率和企业股权质押活动作为管理层自利程度的代理变量,探索企业股权再融资后现金分红倾向的边界条件,为该行为背后的代理动机提供证明。基于2007~201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的确存在股权再融资后立即现金分红的行为倾向;而较低的管理层薪酬增长率和企业股权质押活动会加剧企业股权融资对现金分红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股权再融资活动会给现金分红带来消极的市场反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自利是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推动因素,而这一行为会给企业利益造成损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艳  李鑫  李孟顺  
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仅着眼于现金分红水平是否提高,更要关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和资本投资效率是否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现金股利决策对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对于有再融资需求公司,不仅迎合现金分红会提高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而且过度现金分红会加大公司再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的敏感性;对于无再融资需求公司,迎合现金分红不会增加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门槛现金分红也不能降低公司自由现金流与投资过度的敏感性。这给优化半强制分红政策、完善股利决策自治机制提供现实启示和实证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刘颖  
2008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俗称"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股利分配作出了强制性规定。通过2009—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以来,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在融资前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高于不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定向增发及无股权再融资公司,即存在通过股利分配行为迎合政策对股权再融资的约束;融资完成后,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的业绩表现尚不及非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苏力勇  欧阳令南  
股票市场通过上市公司的分红派现和股权再融资进行股权资金的再分配,上市公司市净率的离散度可以作为度量股权资金配置效率的指标。本文研究显示,在分红派现方面,市净率高于市场均值的公司支付较低水平的股利,而市净率低于市场均值的公司支付较高水平的股利;在股权再融资方面,市净率高于市场均值并且市净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得到的股权再融资机会相对较多,都将有利于股权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另外,提高股票市场信息效率以及改善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行为,也将有利于提高股权资金配置效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力  杨宁  
以2002—2004年间92家曾经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增长机会与融资公告股价反应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总的说来市场对股权再融资有负面反应,但是市场区别对待了高增长企业和低增长企业的融资公告。平均来说,高增长企业在公告股权再融资时股票价格的反应明显好于低增长企业。实证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对股权再融资公告的反应与企业的增长机会有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万军  任昀月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研究了国内上市企业现金股利对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敏感度的治理作用,并且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其现金股利的治理作用,深入研究制度出台时间段不同导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多时,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机率越大。由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存在,使得企业权益筹资的股利要远远高于债务筹资,后者的股利会被债务公司承担一部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本多  干胜道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股权结构对公司SEO股价效应的影响——出发,对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相比,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的这种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更低,公司在发布SEO公告时引起的股价负效应也最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琳  马新松  
文章以2013—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短贷长投对企业股权再融资的影响,引入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探究其对两者关系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短贷长投与企业股权再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股权再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显著强化短贷长投与股权再融资成本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为提升股权再融资能力、改善短贷长投现象及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煜  
文章以2013—2020年创业板实体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解释企业创新行为,检验股权再融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探究董事会内部控制专业胜任力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策略与企业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再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董事会内部控制专业胜任力与企业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内部控制专业胜任力显著增强股权再融资策略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正相关程度,并削弱再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负相关程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乔  章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牧炫  魏诗博  
文章将2008年关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新规定作为公司再融资能力下降的外部冲击,检验再融资能力的下降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通过两次差分法(DID)比较研究新政对具有不同融资约束公司现金分红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再融资能力的下降使得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显著减少。新政颁布后,有融资约束的公司显著增加了现金分红;而新政颁布前,有融资约束的公司现金分红显著低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文章的证据支持现金分红可作为区分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有效指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志敏  楼杰云  
半强制分红政策首先影响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进而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文章以2008年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政策背景,研究了现金分红门槛对再融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质企业"为了降低现金分红水平,传递企业质量信号,更有可能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相反,"普通企业"只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迎合业绩门槛,但是并没有增加现金分红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并不排斥再融资前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正向盈余管理较为抵触。研究得到的启示是:一方面,半强制分红政策影响了"优质企业"的盈余管理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蓉  干胜道  段华友  
"重融资、轻分配"是国内上市公司久治不愈的顽疾。2000年后出台的半强制分红政策虽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而对症下药的制度创举,但政策本身的漏洞使得新一轮监管博弈重新开始。本文以2003~2011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其融资需求、融资形式与其分红决策的关系。最后得出提高半强制分红条件的标准,调整对不需股权再融资、以及定向增发企业的监管策略是促使国内市场融资分配秩序良性运作的重要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洋  张廷玉  
本文以2005-2010年沪深两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研究了股权再融资、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对恶性增资行为的影响,并对三种融资方式对恶性增资的影响程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股权再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均容易导致恶性增资,且银行贷款融资发生恶性增资行为的概率大于股权再融资。研究为完善我国股权融资、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胜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