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1)
2023(19061)
2022(15800)
2021(14526)
2020(12479)
2019(28099)
2018(27445)
2017(53782)
2016(28642)
2015(31284)
2014(30717)
2013(30444)
2012(27854)
2011(24380)
2010(24559)
2009(23207)
2008(22397)
2007(19932)
2006(17434)
2005(15935)
作者
(81875)
(68004)
(67624)
(64316)
(43531)
(32974)
(30815)
(26372)
(26095)
(24337)
(23227)
(22882)
(21721)
(21564)
(21487)
(21174)
(20235)
(19909)
(19909)
(19649)
(16885)
(16743)
(16521)
(15742)
(15399)
(15333)
(15263)
(14930)
(13658)
(13412)
学科
(119431)
经济(119301)
(105460)
(93992)
企业(93992)
管理(92485)
方法(58069)
数学(48864)
数学方法(48382)
(39311)
(35387)
银行(35240)
(34493)
业经(34132)
(33581)
(33097)
金融(33096)
(31864)
中国(31608)
(28595)
财务(28552)
财务管理(28515)
企业财务(27255)
农业(25063)
(21401)
贸易(21383)
技术(21351)
地方(21299)
(20870)
(19925)
机构
学院(399768)
大学(396608)
(171182)
经济(168084)
管理(159750)
理学(137755)
理学院(136457)
管理学(134315)
管理学院(133617)
研究(128208)
中国(112087)
(83071)
(81199)
科学(76554)
(74427)
财经(66471)
(64175)
中心(62720)
业大(61084)
(60649)
(59954)
农业(58907)
研究所(58115)
经济学(53505)
北京(49982)
财经大学(49787)
经济学院(48671)
(48076)
(45973)
商学(45351)
基金
项目(268701)
科学(213345)
基金(200547)
研究(189172)
(176430)
国家(174968)
科学基金(151731)
社会(124220)
社会科(118227)
社会科学(118196)
基金项目(106008)
(104463)
自然(100625)
自然科(98443)
自然科学(98413)
自然科学基金(96759)
(87657)
教育(86108)
资助(82515)
编号(72617)
重点(60407)
(59774)
(58691)
(56635)
成果(56409)
创新(54341)
(52934)
科研(52751)
国家社会(52691)
教育部(51593)
期刊
(181466)
经济(181466)
研究(114916)
中国(73181)
(68973)
(67414)
(64154)
金融(64154)
学报(63988)
管理(63021)
科学(59319)
大学(48963)
学学(47446)
农业(43777)
财经(34231)
技术(33844)
业经(30255)
经济研究(29655)
(29353)
教育(27394)
(25424)
问题(23855)
技术经济(21355)
财会(19751)
(19276)
(19219)
统计(19122)
理论(18985)
现代(18599)
商业(18430)
共检索到597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洋  张廷玉  
本文以2005-2010年沪深两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研究了股权再融资、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对恶性增资行为的影响,并对三种融资方式对恶性增资的影响程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股权再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均容易导致恶性增资,且银行贷款融资发生恶性增资行为的概率大于股权再融资。研究为完善我国股权融资、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青  刘志远  张健  
本文分析了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作为银行放弃对不良贷款恶性增资概率的替代指标,实证检验了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2005年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更替带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的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银行放弃不良贷款或对贷款质量有更稳健的认识,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恶性增资产生的概率。此外,退出董事的资历影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且为正向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  刘清军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上市企业大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的影响作用。选取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恶性增资的影响不明显;前两大股东性质均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存在正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大股东之间合谋;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制衡股东非国有性质时,虽然股权制衡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恶性增资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我国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时,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恶性增资的可能性较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雪峰  
本文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融资功能,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治理作用。具体表现为,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还是从期限来看均无法抑制过度投资,但均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总体上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进一步从贷款期限分析这种治理作用主要来自短期贷款,而长期贷款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万超  柴尚蕾  张宏燕  张珂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以我国沪深股市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指引》政策出台后企业债务融资替代行为特征,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深入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以来,重污染企业的非流动性负债融资显著下降,而流动性负债和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的替代性融资方式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融资规模角度来看重污染企业为获得更多信贷支持,有积极主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而环境信息披露并未显著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唐彩霞  
以2012—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金融生态环境差异性和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视角,考察了宏观、微观因素对企业两种外源融资方式——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而言,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贷款融资。(2)在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在取得较多商业信用融资的同时降低了其银行贷款融资的可得性。(3)在进行分组检验的基础上发现,在金融生态环境较恶劣且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形下,企业持有商业信用融资的价值效应最高。(4)金融生态环境与审计意见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会产生"声誉互补效应",而当金融生态环境指数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互补效应将会失效;金融生态环境与审计意见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会产生"声誉替代效应",当金融生态环境指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这种替代效应会转变成互补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钰  唐洋  张晓龙  
文章以2006~2014年林业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融资方式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和信贷融资能够缓解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但股权再融资对非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没有显著影响,信贷融资会导致非国有林业企业的投资不足。从整体上来讲,股权再融资对过度投资没有影响,长期信贷融资会导致林业企业的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冬梅  付雅雪  康蕤洁  
本文从银行贷款审核的角度,剖析了作为中小企业外部主要债权人——银行在贷款决策时所关注的企业财务指标,提出了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的两个维度,并将融资约束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同时,从案例分析的角度指出了目前实证分析中经常用以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指标,如有形资产净值率、流动比率、企业规模等所存在的缺陷,并证明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还面临政治关联、银企关系、社会形象等融资软约束。因此,中小企业应当灵活地发挥这些非硬性财务因素的作用,走出融资困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冬梅  付雅雪  康蕤洁  
本文从银行贷款审核的角度,剖析了作为中小企业外部主要债权人——银行在贷款决策时所关注的企业财务指标,提出了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的两个维度,并将融资约束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同时,从案例分析的角度指出了目前实证分析中经常用以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指标,如有形资产净值率、流动比率、企业规模等所存在的缺陷,并证明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还面临政治关联、银企关系、社会形象等融资软约束。因此,中小企业应当灵活地发挥这些非硬性财务因素的作用,走出融资困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波  杨惠娟  
本文以2009-2014年期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审计意见和恶性增资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恶性增资与股权集中度之间为倒U形关系;审计质量和股权制分别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恶性增资;当第一大股东持有非国有股时,对于控制恶性增资,审计质量和股权结构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当第一大股东持有国有股时,对于控制恶性增资,审计质量和股权结构之间为互补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合金  陈震  鹿新华  
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科学贷款定价的重大命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视角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与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中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匮乏、资产专用性强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与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势力与所处的竞争环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兵军  欧阳令南  
“恶性增资”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结构中 ,对组织的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理论认为 ,恶性增资是错误或非理性决策过程的结果。然而 ,传统理论在解释恶性增资行为方面是不全面的 ,因为它没有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区分合理的增资行为和不合理的增资行为。本文在介绍说明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恶性增资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证明有些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增资行为在有些情况下是合理的 ,是出自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正确选择。实物期权理论是对增资行为传统理论的有力补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兵军  欧阳令南  
“恶性增资”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结构中 ,对组织的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理论认为 ,恶性增资是错误或非理性决策过程的结果。然而 ,传统理论在解释恶性增资行为方面是不完全的 ,因为它们没有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区分合理的增资行为和不合理的增资行为。本文在介绍说明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恶性增资行为进行了解释 ,证明有些被认为不合理的增资行为在有些情况下是合理的 ,是出自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正确选择。实物期权理论对传统假设提出了挑战 ,并且是对增资行为传统理论的有力补充。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梁笛  张捷  
从获取中小企业贷款决策信息的角度,相对于大银行而言,小银行具有在关系型贷款和市场交易型贷款上的动态比较优势。保理等新型交易型贷款技术在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加以开发与推介。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交易型贷款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并通过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彩英  
一、引言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企业以其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特点和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在促进所在国的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欧盟为例,欧盟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在欧盟的1800万户企业中,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企业有1792.4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产值占欧盟总产值的55%。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