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6)
- 2023(7757)
- 2022(6406)
- 2021(6147)
- 2020(5230)
- 2019(12417)
- 2018(11902)
- 2017(23742)
- 2016(12394)
- 2015(14000)
- 2014(13552)
- 2013(14056)
- 2012(13379)
- 2011(12056)
- 2010(11915)
- 2009(11226)
- 2008(11193)
- 2007(9572)
- 2006(8462)
- 2005(7849)
- 学科
- 济(68599)
- 经济(68532)
- 业(38044)
- 管理(36685)
- 方法(35775)
- 数学(33558)
- 数学方法(33469)
- 企(30011)
- 企业(30011)
- 财(18598)
- 中国(18334)
- 农(14902)
- 贸(14032)
- 贸易(14026)
- 易(13685)
- 务(12178)
- 财务(12175)
- 财务管理(12161)
- 企业财务(11824)
- 地方(11466)
- 制(11355)
- 业经(10650)
- 农业(10333)
- 融(10286)
- 金融(10286)
- 银(9107)
- 银行(9103)
- 行(8722)
- 学(8325)
- 环境(8190)
- 机构
- 大学(186846)
- 学院(181406)
- 济(94878)
- 经济(93744)
- 管理(73399)
- 理学(63907)
- 研究(63622)
- 理学院(63285)
- 管理学(62694)
- 管理学院(62340)
- 中国(51835)
- 财(43734)
- 京(39298)
- 财经(35733)
- 经(33057)
- 经济学(32070)
- 科学(31584)
- 所(29967)
- 经济学院(29232)
- 中心(28770)
- 财经大学(27115)
- 研究所(26797)
- 北京(25672)
- 江(23716)
- 农(23049)
- 院(22619)
- 商学(22047)
- 商学院(21886)
- 业大(21056)
- 范(20896)
- 基金
- 项目(118384)
- 科学(96759)
- 基金(93538)
- 研究(86783)
- 家(79935)
- 国家(79378)
- 科学基金(69890)
- 社会(61895)
- 社会科(59159)
- 社会科学(59147)
- 基金项目(48695)
- 自然(43279)
- 自然科(42410)
- 自然科学(42400)
- 自然科学基金(41742)
- 资助(39822)
- 教育(39584)
- 省(39174)
- 划(34911)
- 编号(31409)
- 部(30093)
- 国家社会(27693)
- 教育部(27088)
- 重点(26029)
- 中国(25787)
- 人文(25682)
- 成果(25295)
- 发(24590)
- 创(24095)
- 大学(23636)
共检索到273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小伟
利用上市公司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现象,本文结合高频分笔数据来研究公司股价被"拆低"以后,公司股票是否投资者参与方面有所变化?并进一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公司在转增股本时的决策。结果发现,公司股价"拆低"显著地增加了公司的投资者参与度;而那些未发生股价"拆低"的配对样本在事件前后,投资者参与度并未发生明显差异。最后,基于序数Logit模型的结果显示,公司在转增时并未将投资者参与度放在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转增股本 投资者参与 序数Logit回归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志娟 马长峰 林苍祥
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交易策略 收益预测 信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培源 施东晖
金融市场中的很多现象都是由人的流行心态和狂热心理所决定的,人在证券市场中的行为是在“贪婪与恐惧”中摇摆的结果。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潘妙丽 蒋义宏
将中国大陆1394家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7年期间5576份年报,分为熊市悲观样本组与牛市乐观样本组,用Givoly&Hayn(2000)的应计项目模型和Ball&Shiva-kumar(2005)的应计项/现金流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熊市悲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低,会计盈余下降周期与熊市悲观周期吻合;牛市乐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高,会计盈余上升周期与牛市乐观周期一致。上市公司经营者(代理人)操纵应计项目以及刻意安排应计项目在牛市与熊市之间回转,使得熊市悲观周期会计盈余被低估而牛市乐观周期会计盈余被高估,以迎合投资者(委托人)牛市过度乐观而熊市过度...
关键词:
股市周期 投资者情绪 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谭光荣 朱婧静
盈余积累是指公司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总和。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是指1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股权,企业被收购之前,该企业原股东未将原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转增股本,而是在股权交易时将其一并计入股权转让价格,股权转让方(原股东)已经履行了所得税纳税义务,股权收购完成后,企业将原账面金额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娟 郑振龙 马长峰 林苍祥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个人投资者交易和股票的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后研究个人投资者净交易的收益预测能力从而分析个人投资者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研究发现:台湾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采用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很强的处置效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不足;个人投资者交易中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反应和价格冲击。文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佳 何基报 王霞 翟伟丽
本文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长期存在的机构投资者能稳定股市的观点,以及支持这种观点的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一定起到了稳定股市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同。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着市场结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2003~2007年各年的情况均有所不同,在同一年份,即使价格向同一方向变化,基金的行为有时增加股价波动,有时减少波动,没有一致性结论。政策制定者应通过市场基础和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提高监管能力来维护市场稳定,而不是指望机构投资者来维护市场稳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稳定市场 买卖行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欣 吕本富
与常见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解释市场波动的文献相比,本文重点考虑了突发事件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突发事件主要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作用于股票市场,为克服投资者关注度难以测度的难题,本文利用百度指数提供的搜索量数据,构建了衡量投资者对突发事件关注度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关注度对股市波动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事件关注度指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股价向下波动0.017个百分点。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突发事件对股市冲击的周期,发现该影响的半衰期约为8~9天,影响程度成边际递减趋势,影响时长约为2个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姚振晔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内部人交易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育蕾 王建新 丁燕
本文在应计定价被高估的"应计异象"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有限注意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高关注和低关注两类,实证检验两类投资者对应计定价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高关注投资者由于能够充分关注到包括应计和现金流在内的盈余组成部分,因而能够对应计作出较为合理的定价;相反,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过高的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高、低关注投资者对应计定价具有不同的表现:当市场处于牛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进行了合理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存在对应计的高估;而熊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作出偏低的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价。
关键词:
有限注意 应计异象 应计定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小俊 吴冲锋 曹杰
本文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检验了投资者情绪是否是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来源。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高,内部人卖出倾向增加、卖出强度增大,内部人买入倾向降低、买入强度减小。投资者情绪对内部人卖出的影响大于其对内部人买入的影响效应。在控制投资者情绪后,公司未公开的季度业绩变化信息并未对内部人的卖出交易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现象符合"前景理论"的"确定效应"。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内部人交易 信息来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国进 张贻军 刘淳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证券市场稳定的影响日益壮大和深远。本文基于2007年6月到2008年12月"赢富"数据库机构投资者的日持仓数据,从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对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暴涨暴跌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助推器。机构投资者的助推行为是由于基金持有人不断申购或赎回带来的被动行为和机构投资者利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偏差进行主动理性投资行为的叠加结果。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持仓比例 行为金融偏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军 姜富伟 杨桦
动量效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经典金融学以外的方法来对动量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对投资者理性特征影响动量效应的机制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短期动量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加剧了动量效应并延长了其持续时间。处置效应对动量效应的大小和久期具有抑制作用。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加剧动量效应,但是本文没有发现过度自信影响动量效应持续时间的证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并对投资领域动量策略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投资者理性 行为金融 中国市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建华
近年研究发现,在多国股市中,本月个股最大日收益率能显著负向预测下月个股异常收益,该资产定价异象被称为极大日收益率效应。多篇文献认为投资者偏好极端收益率是该效应的成因。本文认为受投资者情绪及公司信息透明度影响的投资者认知偏差可解释中国A股市场中的极大日收益率效应,并证明市场情绪高涨期,低信息透明度公司股票中该效应最明显。该研究丰富了极大日收益率效应存在性及其成因的研究,对公司及监管实践均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虹玉
本文构建基于CCAPM的风险偏好度量模型,以2000-2012年AB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制度环境和投资者结构对于市场风险偏好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2006年之前,A股市场风险偏好过高,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B股市场风险偏好总体低于A股,在2005年之后略有升高。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有利于降低A股市场风险偏好,但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的制度性变革令市场风险回报发生了实质性改变。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风险厌恶 机构投资者 股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