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4)
2023(7300)
2022(6123)
2021(5836)
2020(5071)
2019(11166)
2018(10991)
2017(21663)
2016(11784)
2015(13006)
2014(13193)
2013(13116)
2012(12228)
2011(11002)
2010(11077)
2009(10280)
2008(10517)
2007(9472)
2006(8133)
2005(7655)
作者
(34656)
(28846)
(28563)
(27327)
(18657)
(14016)
(13228)
(11104)
(11012)
(10584)
(10008)
(9879)
(9368)
(9320)
(9120)
(9110)
(8619)
(8607)
(8423)
(8345)
(7211)
(7120)
(7072)
(6670)
(6619)
(6587)
(6461)
(6291)
(5950)
(5691)
学科
(44754)
经济(44707)
(36672)
管理(35243)
(30084)
企业(30084)
方法(22740)
数学(20119)
数学方法(19942)
(15610)
(12656)
中国(12502)
(11713)
财务(11696)
财务管理(11667)
企业财务(11220)
(10875)
(10810)
银行(10799)
保险(10783)
(10333)
金融(10332)
(10219)
(10040)
(10011)
业经(8944)
理论(8208)
(8160)
贸易(8153)
(7957)
机构
大学(166904)
学院(165802)
(64520)
经济(63003)
管理(62710)
研究(53543)
理学(52757)
理学院(52157)
管理学(51161)
管理学院(50862)
中国(47748)
(36338)
(35843)
科学(32713)
财经(28442)
(27422)
中心(26775)
(26616)
(25992)
(25229)
研究所(24333)
业大(23707)
北京(23058)
财经大学(21721)
(21187)
农业(20925)
经济学(20097)
(19467)
(19307)
师范(19195)
基金
项目(108445)
科学(84683)
基金(79976)
研究(75493)
(70167)
国家(69623)
科学基金(60028)
社会(47817)
社会科(45393)
社会科学(45379)
基金项目(42020)
自然(40722)
(40379)
自然科(39833)
自然科学(39816)
自然科学基金(39169)
(35441)
教育(34898)
资助(34510)
编号(29539)
成果(24326)
重点(24242)
(24093)
(22047)
科研(21195)
(21173)
(20734)
教育部(20725)
创新(20701)
课题(20511)
期刊
(68900)
经济(68900)
研究(51167)
中国(34456)
(30425)
(28235)
金融(28235)
学报(27810)
科学(24022)
管理(23382)
(23174)
大学(20868)
学学(20002)
农业(15122)
财经(14838)
教育(13550)
技术(13326)
(12476)
经济研究(11219)
业经(9916)
理论(9340)
问题(8793)
财会(8765)
实践(8507)
(8507)
(8174)
统计(8026)
(7981)
(7912)
(7591)
共检索到256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奇伟  童嘉琪  
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跨市交易中,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价格发现功能以及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两市的联动关系等因素加剧了风险的传导,极易形成跨市系统性风险,传统的分市监管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跨市系统性风险,美国、欧盟等国纷纷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我国在跨市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构建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缺失、跨市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跨市监管协作协议效力不强、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要防范跨市系统性风险,我国应当明确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完善跨市监管法律体系,强化跨市监管协作协议的效力,健全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以此推动我国跨市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小丽  
2015年6月15日至7月3日期间我国股市经历惨烈暴跌,究其缘由之一,在于从事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行为产生的风险。基于本轮股市暴跌分析,投资者进行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跨市场恶意做空、跨市场联合操纵和跨市场过度投机。因此,需要加快《期货交易法》出台、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完善跨市场信息监管与交流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跨市场熔断机制措施,以有效防范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的风险,强化资本市场的法治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庆富  黄波  方磊  
为防范和控制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的跨市风险,根据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的跨市场监管现状和跨市场交易信息传导机制,笔者提出了我国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的跨市风险监管组织结构、跨市风险监管框架及跨市风险监管的执行程序,构建了跨市风险监管体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晓凌  
报告总结了跨市场交易行为的基本特征,在提炼跨市场交易策略的基础上,对跨市场监管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如下:1.抗操纵能力强的股指期货交易机制有利于防范跨市场操纵风险。目前已基本定型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设计,已对跨市场操纵的可能实施条件作出预判,可较大限度地降低跨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立  王朝晖  
本文利用包含牛市疯涨、股市危机和危机后修复三个阶段的高频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分位数回归和滚动窗口法,对我国上市交易的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领先关系和风险预警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领呈U型特征,不同涨跌情形下,期货对现货的引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暴涨和暴跌行情中,期货对现货的引领作用更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很强的风险预警作用,并且风险预警强弱与市场风险正相关,市场风险越大,风险预警作用越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立  王朝晖  
本文利用包含牛市疯涨、股市危机和危机后修复三个阶段的高频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分位数回归和滚动窗口法,对我国上市交易的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领先关系和风险预警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领呈U型特征,不同涨跌情形下,期货对现货的引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暴涨和暴跌行情中,期货对现货的引领作用更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很强的风险预警作用,并且风险预警强弱与市场风险正相关,市场风险越大,风险预警作用越强。即便受到交易限制,股指期货仍然具有很好的价格引领作用和风险预警作用。股市危机期间,交易所于2015年7月6日率先出台限制中证500指数期货交易的政策是正确且有效的措施。市场稳定后可以逐步放开股指期货交易,首先放开上证50股指期货限制交易,其次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最后是中证500股指期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凤楚  
股指期货合同具有高度的虚拟性和杠杆性,它本质上是一种投机性很强的射幸合同,能够给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台了规制股指期货的期货交易法,设置了严格的股指期货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不同类型的股指期货监管体制,进而构建了完善的股指期货风险防范法律机制。我国应当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经验,尽快颁布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基本法和配套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股指期货合格投资者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中国证监会领导下的"一元三级"股指期货监管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增学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股指期货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和开通的必要。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现货市场具有促进作用和消极作用,通过设计合理的股指期货合约,建立严密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对股指期货交易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与控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庆富  华仁海  
为探索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本文从日间交易信息和隔夜信息两个角度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双向的,股票现货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溢出要大于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的风险溢出;并且,一市场收益对另一市场收益的影响具有正向杠杆效应,一市场风险对另一市场风险的冲击却具有反向杠杆效应;此外,尽管只有股指期货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其日间收益具有预测能力,但任一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另一市场的日间波动均存在显著的冲击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晗  李朋林  
本文在对股指期货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并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论述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最后提出了风险的防范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晓波  周奋  
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投资者民事赔偿制度缺位,账户实名制存在漏洞,限仓制度形同虚设,对操纵行为的处理不及时,对到期合约的监控不足,跨市场危机处理缺乏经验等。这导致股指期现市场之间存在较大操纵空间,跨市操纵交易利润丰厚。为加强反操纵监管,我国应建立投资者诉讼赔偿机制,加强对"隐名账户"的监管,完善跨市场危机处理程序,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显文  谭小芳  
我国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这使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质的转变。文章借鉴了大量资料和成果,对引入GARCH模型HS300股指期货影响现货市场波动性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的方法加以运用来研究两市场彼此长期均衡的关系,同时应用多种方法(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分析、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进一步对期货与现货间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帆  朱邦毅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引入股指期货将对现货市场产生的联动影响,讨论了蛛网模型下的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稳定效应,并提出了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分析模型,为今后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作好充分的防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婧  刘志奇  
股指期货市场是股票现货市场发展的产物,股指期货合约是以股票指数作为自己的标的物的,这决定了股指期货价格与股票现货价格之间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香港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协整研究,验证了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长期稳定的联动关系,并写出他们的误差校正模型(ECM)。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磊  王业成  
本文选取1984年1月13日至2008年9月10日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日收盘价作为原始数据,建立了G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就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等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