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1)
2023(11479)
2022(10115)
2021(9657)
2020(8075)
2019(18895)
2018(18675)
2017(37059)
2016(19933)
2015(22375)
2014(22464)
2013(22350)
2012(20301)
2011(18218)
2010(18007)
2009(16578)
2008(16231)
2007(14159)
2006(12262)
2005(10977)
作者
(56252)
(46445)
(46218)
(44034)
(29838)
(22296)
(21203)
(18299)
(17741)
(16695)
(16115)
(15533)
(14612)
(14560)
(14414)
(14302)
(13979)
(13677)
(13345)
(13328)
(11357)
(11309)
(11260)
(10668)
(10465)
(10306)
(10280)
(10088)
(9280)
(8964)
学科
(79475)
经济(79389)
(59041)
管理(58692)
(49330)
企业(49330)
方法(41288)
数学(36550)
数学方法(36239)
(23373)
中国(20889)
(19593)
贸易(19583)
(19150)
(18963)
业经(16592)
(16217)
(15742)
财务(15683)
财务管理(15654)
(15192)
企业财务(14936)
(14417)
银行(14385)
地方(13956)
(13936)
金融(13935)
(13655)
理论(13550)
(12566)
机构
大学(283737)
学院(279949)
管理(117156)
(115596)
经济(113155)
理学(101087)
理学院(100101)
管理学(98576)
管理学院(98085)
研究(88823)
中国(72295)
(59768)
(56388)
科学(52198)
财经(45506)
(43385)
(41524)
中心(41088)
(39398)
研究所(39122)
业大(39104)
(39080)
北京(38121)
经济学(35290)
财经大学(34396)
(33638)
师范(33361)
(32306)
经济学院(32089)
(31941)
基金
项目(190235)
科学(150059)
基金(140515)
研究(139656)
(120721)
国家(119770)
科学基金(104378)
社会(88501)
社会科(83995)
社会科学(83974)
基金项目(75006)
(71794)
自然(68676)
自然科(67122)
自然科学(67108)
自然科学基金(65937)
教育(63401)
(60593)
资助(59358)
编号(56779)
成果(45229)
(42971)
重点(41273)
(39265)
(38411)
教育部(37505)
课题(37467)
人文(36811)
创新(36588)
科研(36558)
期刊
(121543)
经济(121543)
研究(87368)
中国(48786)
(43257)
管理(42265)
学报(40760)
科学(37984)
(34686)
(34201)
金融(34201)
大学(31364)
学学(29553)
教育(25554)
农业(24009)
财经(22784)
技术(22777)
经济研究(19509)
(19132)
业经(18644)
理论(16362)
问题(15995)
实践(15036)
(15036)
(14294)
图书(14175)
技术经济(13856)
现代(12708)
科技(12444)
(12209)
共检索到410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票现货和期货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大小,以此来分析两地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市场中任意两个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指期货间的风险溢出要明显强于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间的溢出。另外,内地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对香港地区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要弱于反方向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的市场中,恒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票现货和期货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大小,以此来分析两地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市场中任意两个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指期货间的风险溢出要明显强于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间的溢出。另外,内地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对香港地区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要弱于反方向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的市场中,恒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出程度最高,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受恒指期货的风险冲击最大,一旦恒指期货发生风险事件,沪深300指数发生风险的概率会大幅上升。长期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溢出明显强于反方向的溢出,但在2015年9月实施对期指的最严限令后,情况发生了反转。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监管机构、交易所和投资者防范市场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翔  蒋翔林  
文章选取全球范围内七对典型的股票指数及其指数期货自2007年10月8日国际股票市场大跌至2008年11月14日的日度数据,运用基于GED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了这些市场5%和10%风险水平下的指数下跌的条件VaR,并利用Hong(2001)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相对应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期货市场是股票指数主要的信息来源,起着重要的价格决定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 Va 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海军  朱永行  
本文对资本净流入不同阶段下的中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溢出和联动效应采用ECM-GARCH-BEKK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体而言,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最高,波动程度也最为明显,对市场的冲击最大,但是只有股票现货市场具有杠杆效应。在资本净流入不同阶段中,市场表现差异:资本净流入递增时资本市场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开始加剧,两市之间的风险联动也在加强,股票现货市场对两市的冲击最大。当资本净流入递减时,股市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持续性增强,但是波动程度有所降低,市场表现出一定独立性。当资本外逃时,股票现货波动溢出效应最高,收益率振幅有所上升,市场处于自我修复过程中,但期货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彬  李瑜  罗洎  
本文采用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间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交易5分钟数据,通过建立DCC-MGARCH模型考察我国股票指数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并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考察两市场波动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波动与现货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而且会在长期产生持久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黄跃  
本文运用BEKK-MGARCH-VAR和DCC-MGARCH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及香港等地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收益率均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以及两市相关系数的动态(时变)特征,研究发现:四个国家(地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收益率间均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四个国家(地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的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波动较小,而发达国家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波动较为明显。最后,对当前中国政策当局规范股指期货市场,警惕期现两市之间的波动传导效应,以确保股指期货和现货两市的稳定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邢精平  周伍阳  季峰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是监管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我国股指期货上市以来1分钟级高频数据,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多元T-GARCH等,考察期现两市信息传递、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短期内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更多来自于自身影响,起主导作用,而且两市长期均衡收敛也是以股票市场占主导地位;两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两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期货市场对"坏消息"更为敏感,而现货市场对"好消息"更为敏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树然  袁东  任培民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溢出问题的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基于高频数据,利用异质金融市场驱动的HAR-CAW模型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及其自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波动溢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整体上存在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不对称,期货对现货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相互间各期溢出研究上,两市场间的各期溢出表现各不相同;在自身溢出效应上,各期整体而言现货市场存在溢出,而期货市场不存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左浩苗  刘振涛  曾海为  
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和当月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日度股票指数和股指期货的整体波动、连续性波动和跳跃,发现两个市场波动成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期货市场的跳跃并不会影响后续股票市场的跳跃。此外,已实现相关系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初期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动,整体表现出了较强的联动趋势。最后,日内高频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存在双向的信息传导,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项歌德  沈开艳  
本文以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真实交易日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构建的EC-EGARCH模型,通过本文设定的5个假设检验,对两个市场之间价格发现功能与波动溢出效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市以来,其短期价格发现以及长期价格预测功能均较为显著,但短期价格发现功能呈现对称性。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集聚"效应也非常显著。通过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区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在实证分析中发现两种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非对称性,而长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对称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庆富  华仁海  
为探索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本文从日间交易信息和隔夜信息两个角度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双向的,股票现货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溢出要大于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的风险溢出;并且,一市场收益对另一市场收益的影响具有正向杠杆效应,一市场风险对另一市场风险的冲击却具有反向杠杆效应;此外,尽管只有股指期货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其日间收益具有预测能力,但任一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另一市场的日间波动均存在显著的冲击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瑞安  张金林  杨小花  
本文运用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建立DCC-MVGARCH模型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三种股票指数收益率分别与IF、IH、IC股指期货合约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和波动溢出效应,基于该视角分析论证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是否由股指期货交易导致。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联动性在股市运行平稳期和股灾爆发期间都没有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股票市场的波动主要受自身上一期波动的影响,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较小,且这种波动溢出关系在股灾前后并无明显差异,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并不是导致此次股灾的主要原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慧  边学涛  
在多重分形分析框架下以MV表征市场风险,将MV与MF-X-DFA算法相结合并加以拓展,实证检验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市场间风险交叉相关性特征和结构性成因,并对当月和次月连续期货合约对现货风险控制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市场间风险的交叉相关性具有正向持续的多重分形特征;在高风险波动期,股指期货对现货风险的整体控制能力不足;次月连续合约无论在风险交叉相关关系的正向持续性还是期货对现货的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均较当月连续合约更具优势;现货市场风险的长记忆性和期货市场风险的厚尾分布特征是期现市场风险交叉相关多重分形特征的数据结构性成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任仙玲  孙文岳  
为了揭示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风险溢出效应的非对称特征,本文利用已实现半方差将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的风险区分为下跌风险和上涨风险,并运用均值Granger因果检验和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两市场之间下跌风险溢出效应和上涨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下跌风险溢出,还存在显著的上涨风险溢出,而且溢出效应随着分位数区间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一方面,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在全部分位数区间均显著,而上涨风险溢出仅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上尾显著。另一方面,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尾部极端分位数区间,而上涨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低分位数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