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7.101.11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3)
2023(13787)
2022(11571)
2021(10734)
2020(9386)
2019(21637)
2018(21291)
2017(41687)
2016(22630)
2015(25309)
2014(25281)
2013(25088)
2012(23166)
2011(20744)
2010(20352)
2009(18819)
2008(18691)
2007(16531)
2006(13858)
2005(12287)
作者
(66576)
(55737)
(55461)
(52945)
(35415)
(27031)
(25427)
(21784)
(21105)
(19856)
(18968)
(18940)
(17688)
(17595)
(17567)
(17503)
(17054)
(16625)
(16362)
(16077)
(13899)
(13783)
(13595)
(12823)
(12766)
(12533)
(12460)
(12126)
(11425)
(11086)
学科
(93820)
经济(93708)
管理(65232)
(64075)
(53679)
企业(53679)
方法(50517)
数学(45579)
数学方法(45042)
(27625)
(22887)
中国(22231)
(19683)
(18570)
财务(18525)
财务管理(18487)
业经(18310)
企业财务(17707)
(17561)
贸易(17557)
(17116)
(17115)
地方(15559)
农业(15138)
(14193)
金融(14190)
理论(14062)
(14040)
银行(13988)
技术(13385)
机构
大学(326504)
学院(323721)
(133994)
经济(131436)
管理(125311)
理学(109504)
理学院(108324)
研究(106765)
管理学(106209)
管理学院(105634)
中国(80600)
科学(67534)
(67234)
(62364)
(58831)
(54784)
业大(51817)
财经(50909)
中心(50353)
研究所(50106)
(47051)
农业(47040)
(46514)
经济学(42587)
北京(41312)
(39305)
经济学院(38827)
师范(38746)
财经大学(38484)
(38308)
基金
项目(224968)
科学(177208)
基金(167000)
研究(155140)
(148185)
国家(147047)
科学基金(126044)
社会(99796)
社会科(94847)
社会科学(94819)
基金项目(88139)
(86674)
自然(85287)
自然科(83454)
自然科学(83424)
自然科学基金(81994)
(74142)
教育(72814)
资助(70437)
编号(60008)
重点(50993)
(50635)
成果(47706)
(46447)
(46412)
科研(44986)
创新(43537)
教育部(43331)
计划(42942)
国家社会(42237)
期刊
(132446)
经济(132446)
研究(87751)
学报(57469)
中国(56792)
(50798)
(50611)
科学(50401)
管理(44396)
大学(42949)
学学(40896)
农业(34237)
(30247)
金融(30247)
技术(27318)
教育(27004)
财经(25591)
经济研究(22837)
(21917)
业经(20632)
(18715)
统计(17988)
问题(17868)
(16551)
(16087)
技术经济(15858)
理论(15309)
(14924)
决策(14622)
业大(14511)
共检索到45784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明  林祥友  陈国兴  
本文利用股指期货合约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分别计算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对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前及到期日的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均值差异进行检验,实证分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经历的二十多次合约到期的到期日效应。研究结论认为,从流动性和波动性角度看,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期日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虹  林祥友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20次主力合约转换,分别以股指期货合约在合约序列中的成交量最大、持仓量最大、成交量和持仓量之一最大、成交量和持仓量共同最大作为判别主力合约的标准,确定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日,研究上述四个判别标准所确定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日的差异性和有效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旭芬  
随着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交割,合约双方会因期现套利、套期保值以及投机等交易行为使博弈加剧,可能引发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将比较基准的选择延展到到期日前后的2个相邻交易日,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到期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可以更全面地研究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货市场收益率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到期日前一个交易日的全天出现异常下降,现货市场收益波动性在到期日的下午与到期日后一个交易日的上午出现异常加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东明  魏先华  
自2010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交易成为国内关注的又一热点。本文通过引入保证金流动性成本概念,构建描述市场保证金与市场波动性关系的数理分析模型,从而首先从理论角度得出保证金与市场波动性及流动性关系的一般性结论;继而运用S&P500股指期货的真实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结论的有效性。本研究分析并验证了如下结论:股指期货保证金水平对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有反向的影响,而对市场波动性则有着正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洎  王莹  
本文利用中国股票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了股指期货交易与成分股市场指数和非成分股市场指数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一个投机性较强的股指期货市场将显著增大整个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弱整个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其次,平稳运行的股指期货市场,对成分股现货市场而言,会减小其市场波动性,增强其市场流动性;对非成分股现货市场而言,虽然对其市场波动性无显著影响,却会显著增强其市场流动性。上述实证结果证明了保持股指期货市场平稳运行、降低市场投机性的重要性,以及股指期货市场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立坚  熊熊  车宏利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在上市运行近两年后,需要根据市场运行质量对最小报价单位等交易制度进行优化设计。在已有模型仅通过流动性或波动性等单一指标分析基础上,扩展为流动性与波动性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并采用股指期货市场高频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最小报价单位能够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减少市场波动性,但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更大。有鉴于此,决策者需要综合权衡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来优化最小报价单位的设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王硕  苏磊  
引入虚拟变量、市场因素代理变量和股指期货同期交易数据建立ARMA-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交易管控政策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股指期现货间波动传递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股指期货加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观点不成立。我国应继续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专业培养,加强过程监管,鼓励风险可控的适度创新,引导股指期货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王硕  苏磊  
引入虚拟变量、市场因素代理变量和股指期货同期交易数据建立ARMA-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交易管控政策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股指期现货间波动传递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股指期货加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观点不成立。我国应继续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专业培养,加强过程监管,鼓励风险可控的适度创新,引导股指期货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旭芬  
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因市场参与者多种交易行为的存在,导致股票现货市场出现异常性变化。在非正态总体、小样本的情况下,传统的参数统计方法不适用于样本的差异性检验,因此,本文运用非参数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二项分布检验方法,对沪深300现货市场在期货合约到期日前后,相邻交易日各特定时间段中的市场特性指标是否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现货市场日内收益率和日内收益反转均发生了异常变化,这说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存在到期日效应。本文的结论部分地解释了到期日效应的形成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鹏程  石柱鲜  
在市场经济下,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金融资产配置、价格发现等资本功能。由于中国现阶段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彼此间并无直接关联,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必将对资本市场波动率产生重要影响。综合考量企业的总资产及总股本两个因素,以沪深若干只典型超大盘股为分析对象,重新构造了股票指数收益率,重点考察了股指期货与资本市场波动性的关联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倪宣明  钱龙  倪际航  
在微观市场结构的研究中,信息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采用2016年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构建两种知情交易概率指标:同步交易量知情交易概率(VPIN)和日内动态知情交易概率(DPIN),同时选取相应的流动性和波动率指标来衡量市场当前的运行态势,考察这两种知情交易概率指标对市场运行态势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VPIN对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DPIN的解释力较弱,这有助于理解我国金融市场内在信息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维  韦立坚  熊熊  李根  马正欣  
股指期货价格操纵一般具有期现跨市场联合操纵的特点,仅按单一市场从波动性分析去判别价格操纵行为是不够充分的。本文引入流动性分析为判别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首先运用GARCH模型分析被操纵资产在波动性的异常变化,判断价格序列偏离了"自然特性",具有被操纵的嫌疑;然后利用日交易量、日持仓量和Amivest流动性比率等指标分析流动性的异常变化,发现与根据跨市场操纵过程推测的变化一致,从而构成价格操纵行为的事实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飞  
文章针对沪深300指数日收盘数据尖峰、肥尾、偏态特征,利用似然比检验选取广义误差分布作为TGARCH模型扰动分布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MA-TGARCH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和交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股指期货推出降低了股市的波动性,减少了市场风险;(2)波动干扰信息能够更快地反应到现货市场中,改善了股市的交易效率(3)股指期货推出后,波动非对称性有所减弱,但杠杆效应统计检验不显著。以上结论说明我国股指期货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它的推出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了市场风险,对于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效率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上市时间短,与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国企改革等方面的联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向辉  
股指期货可能会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的影响,将在到期日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因此,自1982年美国首先推出股指期货后,监管层、学术界和投资者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了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本文将从到期日效应产生的原因、检验方法、市场表现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已有研究作一综述,从两个市场在这一特殊时刻的极端关系表现研究入手,进一步厘清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京  叶德磊  
本文选取1分钟高频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带有虚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是否具有到期日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时,现货市场并没有出现交易量异常放大的现象,反而在到期日的最后两个小时,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出现异常减少的现象;第二,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时,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变化。由以上两个结论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到期日效应,这与我国设计合理的交割结算价确定机制以及特殊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关。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