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8)
- 2023(7890)
- 2022(6422)
- 2021(6029)
- 2020(5069)
- 2019(11584)
- 2018(11057)
- 2017(21485)
- 2016(11624)
- 2015(12628)
- 2014(12534)
- 2013(12291)
- 2012(11875)
- 2011(10724)
- 2010(10775)
- 2009(10000)
- 2008(10218)
- 2007(9290)
- 2006(8203)
- 2005(7775)
- 学科
- 济(49483)
- 经济(49414)
- 管理(38135)
- 业(35675)
- 企(32891)
- 企业(32891)
- 方法(21445)
- 数学(17914)
- 财(17781)
- 数学方法(17719)
- 学(13230)
- 业经(12736)
- 制(11893)
- 农(11467)
- 中国(11385)
- 务(10842)
- 财务(10834)
- 财务管理(10808)
- 企业财务(10562)
- 地方(8968)
- 体(8706)
- 理论(8646)
- 融(8130)
- 金融(8130)
- 农业(7959)
- 银(7835)
- 银行(7808)
- 行(7468)
- 技术(7344)
- 家(7325)
- 机构
- 大学(175359)
- 学院(170880)
- 济(69230)
- 经济(67783)
- 管理(64240)
- 研究(62327)
- 理学(55486)
- 理学院(54777)
- 管理学(53782)
- 管理学院(53462)
- 中国(47591)
- 科学(39582)
- 京(38583)
- 财(37114)
- 农(33131)
- 所(32678)
- 研究所(29532)
- 财经(28733)
- 中心(28089)
- 业大(27294)
- 农业(26459)
- 经(26391)
- 江(25882)
- 北京(24555)
- 院(22515)
- 经济学(21995)
- 财经大学(21946)
- 范(21200)
- 州(20967)
- 师范(20854)
- 基金
- 项目(114578)
- 科学(90626)
- 基金(86200)
- 家(77957)
- 国家(77340)
- 研究(77250)
- 科学基金(65662)
- 社会(50514)
- 社会科(47827)
- 社会科学(47809)
- 自然(44994)
- 基金项目(44955)
- 自然科(44045)
- 自然科学(44023)
- 自然科学基金(43320)
- 省(42228)
- 划(37862)
- 资助(35884)
- 教育(35331)
- 编号(28251)
- 重点(26623)
- 部(26114)
- 创(23784)
- 发(23604)
- 成果(23560)
- 科研(22555)
- 计划(22381)
- 创新(22306)
- 教育部(22053)
- 国家社会(21516)
共检索到26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华 李淑萍
本文采用了世代交迭的模型 (OverlappingGenerationModel)的分析框架 ,对资本市场 (股票和信贷市场 )的内在运行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发现 :一个没有套期保值机制 (期权和期货和衍生工具 )的以股票和信贷为资产增值和储蓄手段的资本市场具有内在的“脆弱性”(一旦原有市场均衡被打破 ,市场有持续下跌和持续上涨的倾向 )。而在有套期保值机制的股票市场中 ,这种脆弱性仍然存在。因此政府应该对股票和信贷市场实行“双锁定”的政策。最后本文在模型的基础上对近期国有股减持使股市大跌的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有股减持只是在刺破了股市的泡沫时稍微矫枉过正 ,它只是下跌的“第一推动力” ,并非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伍志文
本文运用现代合约理论、金融制度学和金融脆弱性有关理论方法 ,首先通过对近几年来股市发展的纵向分析和主要股票市场之间的横向对比 ,发现我国股市异常脆弱。然后对我国股市异常脆弱的原因做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说 ,指出我国股市异常脆弱归根结底源于现有的制度安排缺陷和不正常的特殊合约关系。主要表现为 :制度三重缺损造成的“中国式不完全合约”问题 ;股市合约化过程中自身合约安排不合理 ;政府在股市角色错位和不当干预造成的股市合约关系异化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夏杰长 李勇坚
中国股市高风险的深层原因在于股市中的上市公司缺乏投资价值 ,而这又源于上市公司的国企病。要根除上市公司的国企病 ,关键在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要作到这一点 ,就要求对国有股权进行转让或减持 ,以分散股权。国有股减持的方法有许多 ,我们则认为专门为国有股减持与流通设计一个“G股市场”方案是可行的选择。其核心内容是 :设立国有股投资基金 ,然后 ,向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 ,用发行基金单位所筹措的资金购买国有股 ;同时 ,开辟国有同法人股的流通市场 (G股市场 ) ,向机构投资者售卖国有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自力
我国股市的脆弱性疾病之所以久治不愈 ,与人们在处理股市问题时的片面性思维、急功近利心理以及用简单方法治疗疑难疾病的习惯密切相关。中医学诊疗理论素以整体性、动态性思维和标本兼治的特点著称于世 ,本文将其与证券金融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相结合 ,对我国股市的脆弱性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诊疗。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脆弱性 诊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泓 张祖士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并不能消除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全流通时期,大股东理性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及其后的股份减持很可能诱致股市的过度波动。对这种股市过度波动所引致的股市脆弱性机理我们进行了模型推导和因子分析。分析表明,牛市中,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会导致牛市的助涨。而当熊市来临时,大股东会停止资产注入并减持股份,进而起到熊市助跌的作用。针对由此引起的股市脆弱性,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资产注入 股市脆弱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斌
本文从经济理论角度 ,探讨了国有股减持为何先为各方看好 ,后来则遭遇挫折被迫停止的深层原因 ,分析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流行理论 ,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全流通”理论 ,存在哪些缺陷并导致了同原设想相反的实践后果 ,未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反而造成股市动荡。本文还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方向 ,怎样借鉴美国股市、公司丑闻的教训 ,防止泡沫投机危害 ,促进股市稳定发展 ,提出了建立国有股流通稳定基金的政策设想 ,主张应按经济规律促进国有股的适度流通 ,实现有进有出的国有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关键词:
国有股减持 产权结构 证券市场 社会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胥爱欢
机构资产定价理论与股价脆弱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金融机构与代理人摩擦因素在资产定价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金融市场异象提供新的解释途径,而且也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相关性交易需求与系统流动性变动、高波动流动性冲击与资产被迫拍卖行为以及机构持股结构与相关性交易行为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外研究者关于机构资产定价理论与股价脆弱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交易行为 股价脆弱性 综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静梅 吴风云
本文对德国电信的国有股减持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德国电信冒巨大风险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制度背景是什么?(2)低迷的德国证券市场给国有股减持造成了什么样的障碍?(3)德国电信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将规模庞大的股票销售给了厌恶风险的德国投资者?(4)国有股减持的中长期效果是什么?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德国政府在投资者信心再造、证券市场制度重构、鼓励银行的参与和支持等方面取得的成功是关键因素。我国国有股减持也有着与德国电信相似的困难,因此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国有股减持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梁立俊 白丽健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及其转变对投资者的定价方式以及国有股全流通过程的影响。由于国有股(包括法人股)长期不流动,导致投资者在心理层面逐渐忽略,以至完全忽视其存在,在交易行为中,直接以流通股数量对股票进行定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国有股减持)意味着政府取消隐性担保,被投资者忽略的国有股开始参与市场定价,投资者以及市场的既有信念发生动摇,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开始转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胜利
国有股一股独大与不能流通是历史造成的。当国有股的减持通过A股市场进行时,减持与全流通才变成同一个问题。反思国有股减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股票市场不能仅为国企服务,股票市场应回归其最基本功能;不能再固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老路;重新提振机构投资者的信心;适当改变中国证监会的地位;应当停止上市公司国有股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管理者高层转让。
关键词:
国有股 减持 反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现祥
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 ,国有股以什么样的速度减持才是最优的呢 ?围绕这个问题 ,本文构造了一个动态模型 ,证明了 ,当国有股总要以一定规模存在时 ,国有股的最优减持路径有两条 :等额减持和递减减持 ;最优路径的选择取决于国有股的减持规模、持续的时间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具体而言 ,当国有股所有要减持的规模较大、对证券市场的冲击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又较短时 ,国有股等额减持是最优的 ;反之 ,国有股递减减持是最优的。另外本文还发现 ,国有股无论是沿着哪条最优路径减持 ,最优减持量都随着冲击的增加而下降 ,而且当冲击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国有股会最优地终止减持。这为我国暂停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提供...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国有股减持 冲击 最优减持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咸月 欧阳令南
本文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很理性了 ,停止国有股减持并不能使其因此获得生机。相反 ,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有股减持 ,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主要取决于对证券市场的尊重程度。从两者关系看 ,国有股接受证券市场的价格选择 ,并重点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可能是“多赢”的选择。从尊重证券市场的角度看 ,除了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市场关系以外 ,同时还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借鉴“累进所得税制”办法解决股票发行中的非公平问题 ;(2 )增强投资人 (如基金投资公司等 )对出资人的盈利责任问题 ;(3)建立经理人才市场以满足国有股减持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关键词:
证券市场发展 国有股减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