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7)
- 2023(12675)
- 2022(10302)
- 2021(9439)
- 2020(7723)
- 2019(17819)
- 2018(17186)
- 2017(33551)
- 2016(17634)
- 2015(20041)
- 2014(19673)
- 2013(19992)
- 2012(19185)
- 2011(17590)
- 2010(17440)
- 2009(16211)
- 2008(16173)
- 2007(14154)
- 2006(12843)
- 2005(12001)
- 学科
- 济(96345)
- 经济(96261)
- 业(54921)
- 管理(51730)
- 企(43931)
- 企业(43931)
- 方法(38621)
- 数学(34795)
- 数学方法(34689)
- 中国(28617)
- 地方(24876)
- 农(24042)
- 财(23572)
- 业经(21350)
- 贸(18111)
- 贸易(18094)
- 制(17635)
- 易(17505)
- 农业(16484)
- 务(15684)
- 财务(15669)
- 财务管理(15641)
- 企业财务(15179)
- 融(14889)
- 金融(14889)
- 银(14452)
- 银行(14442)
- 产业(14131)
- 地方经济(14120)
- 行(13949)
- 机构
- 学院(259011)
- 大学(258914)
- 济(125260)
- 经济(123393)
- 管理(100328)
- 研究(93679)
- 理学(85695)
- 理学院(84766)
- 管理学(83943)
- 管理学院(83429)
- 中国(75199)
- 财(57474)
- 京(56034)
- 科学(50089)
- 所(45914)
- 财经(45537)
- 中心(42196)
- 经(41741)
- 研究所(40854)
- 经济学(40632)
- 江(37877)
- 农(37366)
- 经济学院(36810)
- 北京(36620)
- 财经大学(34092)
- 院(33600)
- 范(32859)
- 师范(32597)
- 业大(31809)
- 州(30735)
- 基金
- 项目(165553)
- 科学(133712)
- 研究(124792)
- 基金(123877)
- 家(105829)
- 国家(104946)
- 科学基金(91595)
- 社会(85044)
- 社会科(81112)
- 社会科学(81099)
- 基金项目(64773)
- 省(61155)
- 教育(55651)
- 自然(55272)
- 自然科(54043)
- 自然科学(54032)
- 自然科学基金(53173)
- 划(52133)
- 资助(51350)
- 编号(48060)
- 发(41505)
- 部(39022)
- 成果(38723)
- 重点(37091)
- 国家社会(36518)
- 发展(35017)
- 创(34932)
- 展(34478)
- 教育部(34447)
- 课题(33559)
- 期刊
- 济(140945)
- 经济(140945)
- 研究(85245)
- 中国(54718)
- 财(44623)
- 管理(39160)
- 农(34688)
- 科学(33718)
- 学报(32329)
- 融(31881)
- 金融(31881)
- 大学(26004)
- 学学(24503)
- 经济研究(24395)
- 财经(23966)
- 农业(23952)
- 教育(23184)
- 业经(22491)
- 技术(21049)
- 经(20742)
- 问题(19258)
- 贸(17357)
- 国际(15494)
- 世界(15484)
- 技术经济(13943)
- 业(13786)
- 商业(12634)
- 统计(12360)
- 经济问题(11925)
- 现代(11905)
共检索到407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炜 李甫伟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众多研究文献的共识,然而资本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却尚未得到证实。本文从产业的基本财务特征入手,揭示了股票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而我们以股市融资依赖度、市盈率和beta值作为行业特征变量建立相关模型,验证了我国A股市场发展对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显著存在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股市规模增长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股市流动性增加的作用;股市发展对高技术、创新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比对于资本密集型或高附加值、高成长性行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股市发展 产业升级 上市公司 实证检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玉梅 赵欣灏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庄学敏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代理成本为研究对象,对股改之于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的完成并没有显著地影响代理成本,控股类型仍然是影响代理成本的主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企业代理成本的积极影响不能一蹴而就,股改完成后我国还需要在法规、制度、市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流动性 代理成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臧秀清 傅妍 邹玥
高管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有效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而且对企业绩效和市值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流行的激励模式主要有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激励两种。文章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强度、货币薪酬水平与市值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揭开了高管激励与市值管理之间的“黑箱”,即运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分析了代理成本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和货币薪酬激励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市值管理水平,且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但由于货币薪酬激励并不是抑制代理成本的有效方法,因而企业不能通过提高高管的货币薪酬达到减少代理成本从而提高市值管理效果的目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易荣华
基于林毅夫先生的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理论 ,采用一年定期贷款利率作为社会可接受的预期利润率最低标准 ,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考核指标 ,对 1 998— 2 0 0 2年深沪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类分析 ,剖析了上市公司自生能力低下的原因 ,提出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自生能力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自生能力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应千伟
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可以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在企业的经营和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受融资约束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地还发现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商业信用对企业成长,尤其是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相对较大。随着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成长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将逐渐减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茂良
近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研究"M 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完美市场的假设,将股票市场流动性纳入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1—2014年2293家上市公司共计1793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系统地检验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增强,现金股利支付率亦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代理成本低和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强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政策受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茂良
近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研究"M 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完美市场的假设,将股票市场流动性纳入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1—2014年2293家上市公司共计1793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系统地检验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增强,现金股利支付率亦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代理成本低和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强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政策受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股票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武 管鹏飞
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6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股票收益率数据,使用FAmA-mAcbeth回归和JegAdeesh-titmAn的经典方法,对风格投资、收益协同性和股票收益预测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格组合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并能够预测股票收益;个股与风格组合的收益协同性有助于增强预测能力,投资组合的协同性越高,未来收益越高。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对监管部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昆玉 王跃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权转移后的3年或4年里,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有偿转让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型;部分转移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与全部转移型无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汪芸倩 刘若梦
增发新股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但是不同的增发新股类型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2006-2014年间沪、深两市实施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无论采取公开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新股均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现象,但相对于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公开增发新股融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更加严重。在定向增发新股中,原有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关键词: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汪芸倩 刘若梦
增发新股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但是不同的增发新股类型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2006-2014年间沪、深两市实施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无论采取公开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新股均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现象,但相对于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公开增发新股融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更加严重。在定向增发新股中,原有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制度和信息披露等制度。
关键词: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过度投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朝辉 张涛
近年来,股价暴跌引发的股价崩盘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针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CEO薪酬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薪酬水平会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而且,随着CEO权力的增大,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减弱,但随着董事会中独董人数的增大,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薪酬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主要是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来发挥作用的。本文结论丰富了CEO薪酬和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CEO薪酬的作用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低碳发展的“助燃剂”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来自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区域金融发展、审计意见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强制业绩预告能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控程度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非执行董事与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经理人股权激励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绿色低碳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基金一定能够稳定股市吗?——来自金融实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