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6)
2023(2445)
2022(2077)
2021(2140)
2020(1856)
2019(4258)
2018(4278)
2017(8189)
2016(4654)
2015(5322)
2014(5372)
2013(5247)
2012(5339)
2011(4697)
2010(4866)
2009(4702)
2008(5072)
2007(4736)
2006(4258)
2005(3941)
作者
(14307)
(12114)
(11879)
(11402)
(8011)
(6053)
(5463)
(4669)
(4573)
(4546)
(4348)
(4030)
(3913)
(3860)
(3846)
(3741)
(3706)
(3642)
(3627)
(3605)
(3031)
(3007)
(2916)
(2834)
(2807)
(2748)
(2715)
(2602)
(2598)
(2431)
学科
(20738)
经济(20704)
管理(16163)
(15888)
(14431)
企业(14431)
方法(9977)
数学(8763)
数学方法(8620)
(7964)
(6434)
财务(6426)
财务管理(6415)
企业财务(6269)
(5444)
(4918)
地方(4697)
(4398)
中国(4199)
(4031)
业经(3854)
体制(3254)
农业(3113)
理论(2943)
(2923)
金融(2923)
(2614)
银行(2607)
(2570)
贸易(2567)
机构
大学(70579)
学院(69295)
管理(25722)
(25117)
经济(24475)
研究(22724)
理学(21706)
理学院(21434)
管理学(20856)
管理学院(20737)
中国(18864)
(16496)
科学(14549)
(14145)
(11947)
(11892)
中心(11564)
(11229)
财经(11013)
北京(10756)
研究所(10437)
业大(10184)
(10036)
(9482)
农业(9357)
(9104)
师范(8990)
财经大学(8260)
(8172)
(8145)
基金
项目(41383)
科学(32228)
基金(30475)
研究(28032)
(26474)
国家(26230)
科学基金(22810)
社会(17265)
社会科(16301)
社会科学(16294)
基金项目(16285)
自然(16209)
自然科(15886)
自然科学(15881)
自然科学基金(15613)
(14788)
资助(13538)
(13404)
教育(13315)
编号(11280)
成果(9644)
(9302)
重点(8972)
科研(8054)
大学(8031)
教育部(7915)
(7883)
课题(7698)
(7670)
计划(7527)
期刊
(31550)
经济(31550)
研究(21003)
中国(15908)
(13292)
学报(12553)
(11002)
科学(10827)
管理(10199)
大学(9573)
学学(9074)
(9054)
金融(9054)
农业(7232)
教育(7225)
财经(6320)
技术(5499)
(5350)
业经(4157)
经济研究(4146)
问题(4095)
财会(4082)
(3898)
理论(3752)
(3646)
会计(3638)
统计(3583)
资源(3373)
实践(3346)
(3346)
共检索到11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善林  王素凤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是股市投资中的两个异常行为,本文认为除了"输家———赢家效应"、"市盈率异常"以外,"井喷现象"也是过度反应的典型表现;反应不足则主要表现为"魅力股"或"价值股"等。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及保守性偏差等,常见的对策是反转策略和动量策略,本文分析了运用反转策略和动量策略的时机选择,以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峰  李双成  康莉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体现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特征。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对政策性信息的过度反应问题 ,针对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观点进行了讨论。采用 4个典型的政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股市对政策信息存在过度反应 ,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 ;与针对收益信息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 ,政策对市场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而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于明业  
本文以2008年1月—2009年3月沪深两市的1 341个限售股解禁事件为样本,研究其解禁前后个股非正常收益率和成交量的变化,结论显示,股市中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并且限售股月解禁比例与沪深300指数滞后两个月的月度收益率高度相关。其原因在于,微观上投资者对于个股限售股解禁事件的过度反应汇总到一起,形成宏观上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进而造成了股市振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克罗吉,乔志峰  
本文以在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股市“反应过度”现象的测度。同时利用“反应过度”现象相关实证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对我国股市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玉桐  梁静国  
过度反应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概念,每一次的股市大涨或大跌几乎都会伴随有过度反应的发生,严重时会引发股市危机,这种现象在新兴证券市场更为明显和突出。导致股市危机的因素有很多,文章只是从行为金融角度进行阐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旭升  
本文应用行为金融理论和分析方法,搜集1993年~2002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 A 股的月收益率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输家组合在检验期内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赢家组合;第二,输家组合的平均贝塔系数低于赢家组合;第三,形成期超常收益越大,随后的反向修正越明显。这些发现说明,在我国股票市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现象,该现象与形成期长度有关,且无法用风险的不同加以解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少波  尹筑嘉  
在对股票超额收益率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发现 ,在投资组合的形成期内表现最好的赢者组合和表现最差的输者组合 ,绝大多数在持有期内的收益率都不能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 ,而且随着持有期的延长 ,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负的超额收益率开始变得显著 ,这说明前者存在过度反应而后者存在反应不足。此外 ,两个组合之间收益率的差距却始终不显著 ,无论是在赢者组合表现得比输者组合好的情况下还是输者组合表现得比赢者组合好的情况下 ,两者的差异在统计上全都不显著。这样 ,利用两组合收益上差距的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无法获得显著的收益 ,这两种策略在沪市A股中基本是不可行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少波  尹筑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柴婷昱  
由于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导致证券市场上出现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现象。这两个现象已经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阐明了传统金融理论下信息与价格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鉴于对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之后股价收益率相关系数的实证检验,证明了我国市场上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现象的存在,并针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投资者投资策略和监管当局的管理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孟勇  岳婷婷  宋安  
过度反应是股市非理性的一个显著表现,我国股市历史已有20多年,历史经验的积累是否会消除非理性?本文以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分别作为研究个体,采用1995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两股市所有A股股票月度收盘价数据,研究了两股市过度反应及其成因,实证结果表明两股市长期都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深圳过度反应程度强于上海股市,说明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量急剧增加并不能消除过度反应,我国股市整体看是非理性的。实证分析还证明得出风险因素及日历效应不是过度反应的原因,而规模是过度反应的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顾锋娟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香港和沪深股市之间的波动非对称性差异,探讨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对好坏信息冲击的反应差异是导致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的重要原因,而一些制度性的缺陷会加剧投资者对正负信息的反应差异,进而导致在不同市场不同行情阶段产生不同的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美国的市场趋于成熟,无论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都呈现出传统的波动负向非对称性;中国大陆市场相对不成熟,在缺乏做空机制等制度作用下,牛市行情中呈现出波动正向非对称性;而中国香港市场的成熟度介于美国和中国大陆市场之间,因而在牛市行情中呈现不显著的负向非对称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卞进  郭建鸾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为例,系统剖析了过度反应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的存在形式,并通过不同模型指出反向收益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风险调整后收益率和市场风险溢价,且规模效应的影响不显著。2003—2013年中国A股市场的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结果表明,在赢家和输家投资组合中,过度反应效应不是一直显著存在的;在逆向策略投资组合中,过度反应效应一直显著存在。在使用四因子模型分析反向收益时发现,其解释效果并没有比三因子模型显著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雯钧  
本文利用1994年至2003年深沪两市的A股日数据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的短期过度反应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深沪两市A股市场在短期内不存在过度反应的反转修正,但随着累积时间的增加,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变化的显著性增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奇  李林波  
以中国199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持续性过度反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机制。结果发现,持续性过度反应指标呈现出短期动量、长期反转的特征。进一步考虑融券制度后发现,卖空机制可以降低持续性过度反应,但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极端情绪条件下持续性过度反应反而会显著上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洪涛  蔡利  蔡春  
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0年16个季度公告日为样本,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股票回报为观察对象,对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股市过度反应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相关;(2)过度反应主要存在于估计窗口而非事件窗口;(3)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市值计量模式显著放大了股市泡沫,且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股票回报对公允价值的过度反应程度呈现出非对称性。本文扩展了事件研究法,给出了公允价值引起股市过度反应的具体标准,重点检验了估计窗口的信息含量,使之更加适应于公允价值资产市值计量模式的研究。本文验证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加速器"作用的存在,有助于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金融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