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4)
- 2023(11977)
- 2022(10664)
- 2021(10270)
- 2020(8652)
- 2019(20117)
- 2018(19956)
- 2017(39948)
- 2016(21614)
- 2015(24021)
- 2014(24043)
- 2013(23618)
- 2012(21727)
- 2011(19397)
- 2010(19449)
- 2009(17908)
- 2008(17725)
- 2007(15539)
- 2006(13853)
- 2005(12284)
- 学科
- 济(84116)
- 经济(84012)
- 管理(70121)
- 业(68813)
- 企(59992)
- 企业(59992)
- 方法(40996)
- 数学(35696)
- 数学方法(35299)
- 财(28341)
- 农(21917)
- 务(20672)
- 财务(20609)
- 财务管理(20582)
- 中国(19896)
- 企业财务(19767)
- 业经(18566)
- 制(16792)
- 学(16334)
- 地方(15696)
- 贸(14816)
- 贸易(14809)
- 农业(14584)
- 易(14404)
- 理论(13902)
- 策(13861)
- 技术(13541)
- 和(13259)
- 银(12512)
- 银行(12478)
- 机构
- 大学(304600)
- 学院(302925)
- 管理(127654)
- 济(122189)
- 经济(119533)
- 理学(111008)
- 理学院(109924)
- 管理学(108281)
- 管理学院(107739)
- 研究(96437)
- 中国(72906)
- 京(63811)
- 财(59713)
- 科学(57148)
- 财经(47708)
- 所(47280)
- 中心(43721)
- 经(43442)
- 江(43019)
- 农(42913)
- 研究所(42595)
- 业大(42201)
- 北京(40703)
- 范(38161)
- 师范(37874)
- 财经大学(35659)
- 州(35325)
- 院(35153)
- 经济学(34886)
- 商学(34298)
- 基金
- 项目(204173)
- 科学(161914)
- 研究(151854)
- 基金(149855)
- 家(128416)
- 国家(127311)
- 科学基金(111318)
- 社会(94878)
- 社会科(89981)
- 社会科学(89958)
- 基金项目(80185)
- 省(77893)
- 自然(73709)
- 自然科(72012)
- 自然科学(71997)
- 自然科学基金(70730)
- 教育(69984)
- 划(65894)
- 编号(63148)
- 资助(62584)
- 成果(51385)
- 部(46174)
- 重点(44440)
- 创(42302)
- 课题(41885)
- 发(41706)
- 教育部(40183)
- 项目编号(39889)
- 人文(39727)
- 创新(39247)
- 期刊
- 济(132511)
- 经济(132511)
- 研究(90913)
- 中国(51265)
- 管理(47283)
- 财(46981)
- 学报(42524)
- 科学(40231)
- 农(38086)
- 大学(32923)
- 教育(31909)
- 学学(30964)
- 融(29575)
- 金融(29575)
- 农业(26578)
- 技术(25239)
- 财经(23239)
- 业经(21459)
- 经济研究(20589)
- 经(19538)
- 问题(16942)
- 理论(15856)
- 图书(15329)
- 技术经济(14863)
- 实践(14589)
- 践(14589)
- 现代(14279)
- 财会(13690)
- 科技(13680)
- 贸(13482)
共检索到439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东民 冯曦
基于Richardson(2006)的过度投资测度,本文考察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我们发现:首先,对总样本而言,我国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其次,现金股利的派发的确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第三,经常派现公司较非经常派现公司在现金股利抑制过度投资的效果上有显著增强;最后,由于管理层存在对未来现金流的一定预期,现金股利在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能发挥更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现金股利 过度投资 自由现金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晓红 姜百灵 张雪
文章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当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两因素共同作用于过度投资时,派发现金股利能显著地影响过度投资水平。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现金股利 过度投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闫华红
一、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过度问题严重,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一个个"投资热"、"投资潮"的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国有企业投资的非效率性与盲目性。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银国 焦健 张琛
过度投资广泛存在于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尤其突出。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6-2013年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在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股利政策、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结果验证了Jensen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可以通过发放现金股利来抑制由自由现金流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但增加了该行为的不确定性。公司治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均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两者结合使用则能增强这种抑制效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鑫
自由现金流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经理人有可能将企业资金投入到能够给自己带来私人收益但损害公司价值的非盈利项目,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可以迫使经理人"吐出"自由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过度投资风险和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但对中国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过度投资约束功效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无关。其原因在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监管层政策驱动因素和获得再融资资格意图的严重影响,造成股利政策的扭曲,并且在失衡的股权结构状态下,现金股利已被"异化"为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过度投资 股利政策 自由现金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慧婷 张晓 刘莹
在市场机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个股股价崩盘的异象依然反复发生。文章以2012—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检验了过度投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一是提高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现金流充足的公司中,该抑制作用更明显;二是过度投资在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支付现金股利可以减少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公司,现金股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效果更显著。本研究对公司制定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并有效发挥这一政策的治理效用,以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振红 韩天阳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两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且现金股利支付率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主要是受到股权分置改革及中国证监会2008年和2013年相继出台的两个有关加强现金分红规范性和透明度规定的重要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大颖 伦墨华
通过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未来良好前景的信号,吸引投资者不断投入资金,以达到低成本融资的目的。而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来合理分配自身财产,获取更大的收益。本文以信号传递效应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股票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现金股利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现金股利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而以转增股为代表的股利政策不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
关键词:
信号传递效应 股利政策 上市公司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操君 袁振 王成山
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理性人"假设,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共存时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以2010—2013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各自对公司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对公司现金股利产生负向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股利政策。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管理者过度自信 现金股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梅世强 扈菲菲
抛弃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持股状况和实施并购次数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重新审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越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向
本文采用深沪两市2014-2016年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最常见的心理特征视角出发,分析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对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公司的成长性越高,现金股利分配意愿越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分配意愿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而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里,公司的成长性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正相关,在不区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公司的成长性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负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长春
文章就我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偏好与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市场投资者普遍喜好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对现金股利反应较为冷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以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为主。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偏好和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分别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投资偏好 股利政策 现金股利 混合股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伟荣 张超
本文以2007~2013年间我国13 7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处于金融危机时期的公司在现金余额不能满足公司投资需求和预期股利支付水平时的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面临现金短缺时,仅有19%的公司减少投资支出,22%的公司选择减少现金股利,其他公司选择采用债务融资,通过权益融资、减少现金持有和出售资产的只占很小比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魏志华 吴育辉 李常青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视角,深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治理效应、投资行为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2)高派现上市公司吸引了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示机构投资者将现金股利视为其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要素,遵循了"谨慎人规则";(3)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现金股利的监督效应、股利偏好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揭示着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趋同的投资风格;(4)我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将现金股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洁 刘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财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为股利政策理论中某些假设与实际投资决策行为不相符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即是基于行为财务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投合理论的视角对我国近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阐述了投合理论对我国公司股利理论研究和股利政策实践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