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3)
- 2023(11295)
- 2022(9569)
- 2021(9000)
- 2020(7857)
- 2019(17948)
- 2018(17444)
- 2017(34343)
- 2016(18226)
- 2015(20381)
- 2014(19994)
- 2013(19288)
- 2012(17566)
- 2011(15214)
- 2010(14873)
- 2009(13557)
- 2008(13598)
- 2007(11526)
- 2006(9676)
- 2005(8500)
- 学科
- 济(70097)
- 经济(70016)
- 业(61870)
- 管理(59698)
- 企(53697)
- 企业(53697)
- 方法(38898)
- 数学(34809)
- 数学方法(34376)
- 财(27508)
- 务(21565)
- 财务(21528)
- 财务管理(21488)
- 企业财务(20672)
- 中国(17257)
- 农(15955)
- 制(15508)
- 业经(14845)
- 银(13184)
- 银行(13164)
- 学(13059)
- 融(12261)
- 金融(12259)
- 行(12223)
- 理论(11359)
- 贸(11343)
- 贸易(11336)
- 易(11067)
- 险(11050)
- 保险(10958)
- 机构
- 大学(250900)
- 学院(249082)
- 管理(102947)
- 济(101799)
- 经济(99889)
- 理学(89797)
- 理学院(88938)
- 管理学(87396)
- 管理学院(86930)
- 研究(74194)
- 中国(61913)
- 财(52978)
- 京(50120)
- 科学(43832)
- 财经(42828)
- 经(39354)
- 中心(36408)
- 农(35424)
- 所(35272)
- 江(34802)
- 业大(34689)
- 财经大学(32771)
- 经济学(32185)
- 研究所(31925)
- 北京(30563)
- 经济学院(29337)
- 范(28755)
- 商学(28613)
- 师范(28395)
- 商学院(28379)
- 基金
- 项目(174041)
- 科学(139880)
- 基金(132052)
- 研究(124664)
- 家(114529)
- 国家(113629)
- 科学基金(100311)
- 社会(82018)
- 社会科(77872)
- 社会科学(77850)
- 基金项目(70672)
- 自然(67103)
- 自然科(65654)
- 自然科学(65632)
- 省(65582)
- 自然科学基金(64487)
- 教育(58138)
- 划(56033)
- 资助(53992)
- 编号(48680)
- 部(40048)
- 重点(39001)
- 成果(38225)
- 创(36862)
- 教育部(35268)
- 发(34810)
- 国家社会(34642)
- 科研(34602)
- 创新(34497)
- 人文(34430)
- 期刊
- 济(100221)
- 经济(100221)
- 研究(69786)
- 财(45498)
- 中国(40044)
- 管理(37622)
- 学报(36973)
- 科学(34795)
- 农(29860)
- 融(29766)
- 金融(29766)
- 大学(29425)
- 学学(28347)
- 财经(21475)
- 技术(20395)
- 农业(20182)
- 经(18177)
- 教育(18077)
- 经济研究(16711)
- 业经(15291)
- 财会(15002)
- 问题(13007)
- 理论(12650)
- 会计(12456)
- 版(12275)
- 统计(11435)
- 实践(11411)
- 践(11411)
- 技术经济(11404)
- 业(10926)
共检索到349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课题组 田向阳
本文从剖析当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风险现状出发,结合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微观视角对股债风险在企业财务危机演进过程中的相互传导、相互影响的机理进行系统性研究,对股债风险传导的特征、路径及关键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股债风险防控现状及难点问题,从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强化风险化解和处置、以监管促规范、重视投资者教育和舆论引导等四个方面研提了股债风险防控建议。
关键词:
股债联动 股债风险传导 风险防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卉
本文基于2004-2020年针对负面传闻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澄清的详细性、技术性和合规性,提升了澄清公告信息质量,改善了公司的澄清信息披露行为。此发现在控制传闻类型,采取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模型或工具变量法之后仍然稳健。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即市场股价下行压力较大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媒体关注等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改善作用的发挥;股权质押改善澄清信息披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进一步研究表明,澄清公告的信息质量对其市场反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并且,股权质押背景下澄清公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说明,为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将促使企业主动改善澄清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艳 张晓平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即实际控制人,以下简称为“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历年来高发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项之一。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如何评估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风险,并由此展开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是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分析和评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风险。
关键词: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芳 闫晓彤
产权的基础是股权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有效性不仅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而且也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影响公司业绩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革中的控制权配置,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控股股东行为对深化企业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刚 刘丹
本文建立了一个状态依赖模型,分析了不同股权类型下公司价值与控股股东所持股权比例之间的关系。当政府控股时,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存在左高右低的U型曲线关系;私人控股时,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存在横S型曲线关系。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相对控股还是绝对控股并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差异,家族相对控股比绝对控股更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其他类型控股者在居于绝对控股地位后会更加关注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而非剥夺其余股东。
关键词:
控制权比例 股权类型 公司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从锋 赵卫斌 张阳武
本文以资金占用衡量利益侵占,以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将家族上市公司按照上市方式划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研究家族企业上市方式与家族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相比通过IPO直接上市的公司,以间接方式上市的家族企业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程度更高。本文认为,上市方式差异的根源在于其监管政策的不同,导致盈余信息质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加强对间接上市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降低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动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上市方式 家族企业 资金占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远 王勇 靳光辉
文章基于控股股东的视角,以市场层面的投资者情绪作为IPO择机窗口,实证研究发现,高代理成本控股股东更倾向择机IPO,相比国有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特征差异对非国有控股股东IPO择机倾向的影响较弱。这表明代理成本高低对控股股东IPO择机倾向的影响受到制度层面的国有性质因素的制约。2005年IPO询价制度的实施的政策影响研究表明,询价制度的实施弱化了代理成本特征差异对控股股东IPO择机倾向的影响,为监管政策变更影响公司融资行为提供了新兴加转轨市场独特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代理成本 IPO择机 询价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康轶 陈耿 呙竹
以我国A股市场中在2008年和2011年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原因。研究发现:增持可能是大股东在一定政治目的下结合公司自身财务情况而采取的行为。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东增持 股东性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春江
本文以《收购办法》颁布以来发生的十起要约收购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理论角度探讨了要约收购出现的机理,即控股溢价在控股权转让中的合理性。依据理论分析,给出了股权分置情况下“控股溢价”的全新解释。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要约收购中的行为和结果的分析表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较好保护,拥有退出选择权,分享了“控股溢价”;而流通股股东未获任何保护,不能分享“控股溢价”。
关键词:
控股溢价 要约收购 股东保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姚金海 潘榕芳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控股股东通过截留、挪用等行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和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公司重大决定等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我国《民法通则》、《公司法》以及一些行政规章虽然对此有所规制,但规制大多集中在对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上,而对操纵董事会及公司高管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责任追究明显不足。本文认为,引入英美法系国家的受信义务,可以弥补现有法律对控股股东规制不足的缺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琳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南方
<正>要在认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其运用企业家精神发挥社会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其滥用控制权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步骤,但目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制不够完善,导致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造成公司治理内生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