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2)
- 2023(3051)
- 2022(2597)
- 2021(2558)
- 2020(2357)
- 2019(5401)
- 2018(5311)
- 2017(10205)
- 2016(5671)
- 2015(6538)
- 2014(6468)
- 2013(6582)
- 2012(5650)
- 2011(4768)
- 2010(4928)
- 2009(4826)
- 2008(5408)
- 2007(4973)
- 2006(4551)
- 2005(4248)
- 学科
- 管理(35233)
- 企(32179)
- 企业(32179)
- 业(31972)
- 济(19405)
- 经济(19382)
- 财(15533)
- 务(12208)
- 财务(12179)
- 财务管理(12159)
- 方法(11897)
- 企业财务(11674)
- 制(10580)
- 数学(9784)
- 数学方法(9752)
- 体(7219)
- 体制(6781)
- 人事(5869)
- 人事管理(5869)
- 划(5800)
- 经营(5658)
- 策(5438)
- 业经(5348)
- 决策(4982)
- 银(4864)
- 银行(4864)
- 计划(4787)
- 行(4305)
- 度(4212)
- 制度(4211)
- 机构
- 大学(76763)
- 学院(76298)
- 管理(39276)
- 理学(32143)
- 理学院(31897)
- 管理学(31735)
- 管理学院(31538)
- 济(29681)
- 经济(28858)
- 财(20247)
- 中国(18855)
- 研究(17270)
- 京(15896)
- 财经(14459)
- 经(13192)
- 江(12329)
- 商学(11183)
- 商学院(11089)
- 财经大学(10943)
- 州(10209)
- 北京(10117)
- 中心(9872)
- 公司(9564)
- 经济管理(8849)
- 科学(8643)
- 工商(8173)
- 所(8139)
- 业大(8030)
- 会计(7688)
- 上海(7510)
- 基金
- 项目(42743)
- 科学(34763)
- 基金(32768)
- 研究(31208)
- 家(27125)
- 国家(26888)
- 科学基金(25207)
- 社会(20148)
- 社会科(19217)
- 社会科学(19210)
- 基金项目(17721)
- 自然(17518)
- 自然科(17185)
- 自然科学(17183)
- 自然科学基金(16936)
- 省(15851)
- 教育(14965)
- 资助(13927)
- 划(12995)
- 编号(12689)
- 部(10019)
- 成果(10000)
- 创(9334)
- 人文(9209)
- 教育部(9177)
- 项目编号(8931)
- 创新(8629)
- 重点(8616)
- 制(8522)
- 大学(8439)
共检索到125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立彬 张秋生
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活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1)收购方并购前一年存在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2)收购方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关,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3)收购方并购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并购后公司业绩下降越大;(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公司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在并购后反转,对并购后绩效表现不佳具有一定解释力度。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股份支付 并购绩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自巧 葛伟杰
本文从收购方的视角,以2008~2010年在并购过程中采用股份支付方式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股份支付并购中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收购方在并购前半年存在显著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在并购当期存在显著正向真实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并购后一年公司业绩的下降程度受到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交替影响;股份支付并购是促使公司管理层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并且对并购后一年绩效显著下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宁文 胡琴
本文以2010至2014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并购方盈余质量和大股东持股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盈余质量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并购方盈余质量越低,越偏向于采用股票支付;(2)当并购方大股东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之间时,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3)当大股东持股位于中间水平时,即使并购方盈余质量较低,也更偏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宁文 胡琴
本文以2010至2014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并购方盈余质量和大股东持股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盈余质量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并购方盈余质量越低,越偏向于采用股票支付;(2)当并购方大股东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之间时,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3)当大股东持股位于中间水平时,即使并购方盈余质量较低,也更偏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本照 李国栋
随着新修订《公司法》的实施,许多上市公司开始将股份回购作为公司和股东利益调整的一种新手段。基于2015—2019年首次在公开市场进行股份回购的样本,文章研究了股份回购的市场反应及产权在股份回购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公开市场股份回购存在正向的市场效应,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放大这一效应;产权性质通过盈余管理和激励约束对股份回购产生作用。因此,适度健全的法律制度、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以及真实有效的信息披露准则,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回购积极性,进一步释放股份回购制度的活力。
关键词:
股份回购 产权异质性 盈余管理 高管薪酬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曜 赵凌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开市场股份回购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宣告进行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公司,存在股份回购前负向调整操纵性应计,在股份回购后正向调整操纵性应计的现象。公司采取这种行为是为了达到"在回购前压低股价,减少回购成本;回购后释放利润,提高股价"的目的。本文发现宣告股份回购本身是一种"偏负面"信号,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和股份回购调整权益等一系列财务游戏之后,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表现和市场价值等无法获得本质改善,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所有宣布回购的样本中,"真回购"公司的回购真正动机和宣告动机相似性较高,而"假回购"公司宣告回购目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他动机。资本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公司宣告股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秋生 刘新新
以往文献多认为只有股份支付的收购方为提升股价、降低成本才有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探究相对较少,对盈余管理如何影响并购绩效也未有统一结论。从上市公司并购现金支付出发,基于两种盈余管理会影响现金流,提出现金支付也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并对2016年发生现金并购的1088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并购前一年公司会通过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向下调整盈余,并购当年会向粉饰业绩方向调整,表明收购方通过操纵盈余,储备现金流、降低并购前绩效,为并购当年提升绩效预留空间;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对并购后的综合绩效及现金流绩效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因实质性地改变了盈余和现金流,对绩效有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屈海涛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的综合得分,并运用回归分析对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且并购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并购效应就越弱;高管权力越大,盈余管理对并购效应影响越大。因此,要提高企业并购效应,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高管权力进行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屈海涛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的综合得分,并运用回归分析对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且并购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并购效应就越弱;高管权力越大,盈余管理对并购效应影响越大。因此,要提高企业并购效应,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高管权力进行约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全华
分类转移盈余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结合证监会要求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盈余管理有更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低成本性而难以察觉。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配合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境下,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经济后果,讨论了分类盈余管理如何识别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全华
分类转移盈余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结合证监会要求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盈余管理有更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低成本性而难以察觉。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配合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境下,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经济后果,讨论了分类盈余管理如何识别的问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沈建林 俞伟英
一、引言并购是企业扩大资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扩张愈演愈烈。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6年公告中有580笔并购重组重大事件,较2015年的379家提高53.03%,交易金额20106.83亿元,较2015年的10579.34亿元上升90.34%,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由2015年的27.91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4.67亿元,上升24.19%。
关键词:
后续计量 并购重组 并购方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纪刚 张秋生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为对价的交易制度及其对商誉的影响。我们以2007~2012年A股中小板公司非同一控制下并购为样本,定量分析股份支付与现金支付两种情形的标的评估增值差异、标的可辨认净资产评估增值差异及其与商誉的关系,发现股份支付比现金支付的标的评估增值率显著更高、但标的可辨认净资产评估增值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统计发现,收益法评估依据的预测收益明显高于实际收益,由此推断股份支付的标的定价虚高,导致商誉高估。本文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在于股份支付的交易制度,该制度产生的流动性受限等股份折价因素驱使了标的定价虚高,从而使得商誉高估。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商誉会计信息的使用中,应注意股份支付和现...
关键词:
股份支付 交易制度 商誉 中小板 并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梦男 赵利娟 姚海鑫
本文基于2009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报告,研究公司并购完成公告发布的择机行为对并购后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并购后盈余管理对并购当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前三个季度,公司管理者在第四季度存在多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择机行为;同时,在第四季度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并购公司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特别地,管理者在第四季度操纵盈余时倾向于利润调增;并购后盈余管理的调增对第四季度并购当期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梦男 赵利娟 姚海鑫
本文基于2009~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报告,研究公司并购完成公告发布的择机行为对并购后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并购后盈余管理对并购当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前三个季度,公司管理者在第四季度存在多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择机行为;同时,在第四季度发布并购完成公告的并购公司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特别地,管理者在第四季度操纵盈余时倾向于利润调增;并购后盈余管理的调增对第四季度并购当期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