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1)
2023(4189)
2022(3364)
2021(3247)
2020(2711)
2019(6114)
2018(5869)
2017(11618)
2016(5834)
2015(6366)
2014(6130)
2013(5839)
2012(5218)
2011(4472)
2010(4333)
2009(4215)
2008(4119)
2007(3398)
2006(2851)
2005(2535)
作者
(14164)
(11884)
(11846)
(11284)
(7653)
(5655)
(5329)
(4435)
(4409)
(4123)
(4087)
(3967)
(3695)
(3601)
(3567)
(3565)
(3553)
(3524)
(3433)
(3295)
(2868)
(2825)
(2761)
(2728)
(2667)
(2594)
(2571)
(2474)
(2308)
(2306)
学科
(23567)
(22007)
经济(21976)
(21790)
企业(21790)
管理(21320)
方法(11215)
(10550)
数学(9792)
数学方法(9728)
(8111)
财务(8099)
财务管理(8093)
(8005)
企业财务(7860)
(6959)
体制(6279)
(5371)
业经(5287)
中国(4752)
(4008)
贸易(4007)
(3908)
(3747)
金融(3747)
农业(3607)
技术(3499)
(3412)
银行(3412)
(3217)
机构
大学(80235)
学院(79933)
管理(34539)
(34390)
经济(33845)
理学(30596)
理学院(30348)
管理学(29960)
管理学院(29793)
研究(21776)
(18779)
中国(18009)
财经(15438)
(15006)
(14305)
财经大学(12008)
经济学(10804)
中心(10760)
商学(10708)
商学院(10620)
科学(10519)
(10194)
经济学院(9878)
北京(9351)
(9325)
业大(8855)
(8771)
师范(8712)
经济管理(8661)
(8477)
基金
项目(53798)
科学(44541)
基金(42029)
研究(40789)
(35569)
国家(35258)
科学基金(32077)
社会(28484)
社会科(27139)
社会科学(27133)
基金项目(22296)
自然(20384)
自然科(19998)
自然科学(19995)
自然科学基金(19693)
(19228)
教育(18767)
(16598)
资助(16425)
编号(16101)
(12848)
成果(12610)
国家社会(12204)
(12104)
人文(12003)
(11915)
教育部(11874)
重点(11591)
创新(10969)
大学(10823)
期刊
(35337)
经济(35337)
研究(22899)
(16736)
管理(13211)
中国(12263)
(9879)
金融(9879)
学报(9266)
科学(9058)
财经(8051)
大学(7958)
(7710)
学学(7497)
(6823)
业经(6530)
教育(5895)
经济研究(5883)
财会(5468)
技术(5146)
农业(4821)
问题(4668)
会计(4377)
理论(3998)
商业(3963)
(3783)
现代(3692)
通讯(3607)
会通(3597)
实践(3535)
共检索到112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辛宇  吴楚仪  顾小龙  
文章考察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在公开市场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及其完成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中,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的可能性更高;但在发布回购预案样本中,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回购预案的实际完成情况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同时有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回购完成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净效应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回购样本中,产权性质为国有时,由于声誉及监管效应等正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回购的完成情况会随着大股东股权质押压力的上升而显著变好;但当资产负债率较高、创新投入较大时,由于实力不足及财务状况不佳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回购的完成情况会随着大股东股权质押压力的上升而显著变差。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在股份回购与股权质押的双重影响下,回购预案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值管理效果;改善实际回购的完成情况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未来业绩和财务指标。市场有关主体应该对大股东股权质押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保持必要的警醒,关注其在具体情境下可能存在的完成情况不理想等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少飞   张勇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股权质押与公司股份回购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加公司股份回购的频率和回购金额,但是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影响这一关系,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回购的正相关关系会呈现先增后减的现象。按照大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分组,在25分位数以下和75分位数以上的组中,大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份回购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后的股份回购会损害公司价值,而二股东的股权质押会强化大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份回购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该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李思昊  周子露  
股份回购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仅会改变控股股东行为,也将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本文以2014—2018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份回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或质押比例高时,更有可能进行股份回购;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越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股份回购;但股价波动大、融资约束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会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意愿。本文不仅深化了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股份回购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研究,还为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行为提供了新的参考意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杨克成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行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倾向显著正相关,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倾向于通过增持股份来防范股价下跌风险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目的,而大股东面临的较强财务约束使其无意愿和能力进行大幅增持,其增持行为具有较多象征意味。本文为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提出了新的解释,择时和自保的双重动机得到支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秦帅  谭劲松  谭燕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视角,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进行市值管理的行为。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概率和回购比例就越高;细分控制权转移风险发现,当控股股东面临质押预警风险、资本市场处于熊市行情、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较高、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所在省份市场化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更明显;细分股份回购计划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金额越多、完成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细分股权质押特征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质权方越多、质押笔数越多,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概率和回购比例也越高。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能够获得积极的市场回报,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获得的市场回报低于无股权质押的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企业多次发布股份回购计划时,其市场回报会逐次下降。最后本文排除了西方资本市场股份回购假说对本文的替代性解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海平   黄烁   龚启辉  
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会刺激上市公司的风险决策。以2003-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会驱动上市公司发起并购,尤其是关联并购、现金支付方式并购和匹配募资的并购;大股东股权质押驱动下的并购支付溢价更高,且并购后的业绩更差,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更高;上述效应在上市公司面临融资约束、权力集中、大股东投票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和较弱的外部监督时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基于掏空动机,大股东融资约束会驱动上市公司发起低质量的并购。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瑞君  徐鑫  王超恩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股权质押是股东面临资金缺口,存在较强融资约束的重要信号。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2)金字塔控制层级越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3)在其他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不仅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也为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瑞君  徐鑫  王超恩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股权质押是股东面临资金缺口,存在较强融资约束的重要信号。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2)金字塔控制层级越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3)在其他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不仅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也为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薇  成群蕊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作为切入点,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放松卖空管制能够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减少股票的错误定价,使得股票估值水平相对较低,股权质押融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股权质押可能向市场传递出一种"坏消息",引发卖空行为,导致股东的利益受损。两方面共同作用从而降低了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意愿和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可以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规制公司的融资行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寿福  贺学会  陈晶萍  
择时动机是大股东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股权质押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研究视角。文章以大股东决策中可能存在的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双重择时动机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意愿和质押规模与股票错误定价显著正相关,即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会推动大股东股权质押;相对于信贷紧缩时期,大股东在信贷宽松时期更愿意进行股权质押,且质押规模更大;股票错误定价和信贷政策会同时影响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意愿和规模。文章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存在对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双重择时动机。文章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关于市场择时和股权质押的研究文献,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大股东决策动机以及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理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傅立立  陈震  吴风云  
基于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供应链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公司供应商集中度越低,并且该效应在财务风险更大、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更高以及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视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为一种“风险信号”进行了风险规避,大股东股权质押引致了公司的供应链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质押比例越高的公司,其短期和长期的偿付风险越高,供应商对股东质押行为的风险规避是对未来偿付风险的理性预期。本文的研究关注了一个新颖而重要的课题,即股东股权质押不仅仅是一种股东融资行为,而且可能衍生公司经营层面的供应链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泉瑛  陈宁  秦帅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在资本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因其业务办理流程简单,故颇受上市控股股东的青睐。虽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是其自身的融资行为,但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会给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都带来较大的影响。文章以万丰奥威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回购股份的动机及该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万丰奥威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试图通过股份回购向市场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但因其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不足以支撑股份回购的事实,而导致被市场识破其回购的真实目的仅仅在于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最终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文章丰富了中国情境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和效果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辨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对于监管部门化解股权质押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黄忠煌  
资金占用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重要方式,已成为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本文从大股东融资约束视角出发,采用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数据,研究股权质押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分析不同股权质押情景下股权激励是否会降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一是大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提高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二是股权激励降低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影响仅在高股权制衡组具有显著效应。为此,要完善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斌  宋春霞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