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2)
2023(11087)
2022(9983)
2021(9695)
2020(8279)
2019(19341)
2018(19258)
2017(37119)
2016(20333)
2015(23118)
2014(22982)
2013(22926)
2012(20693)
2011(18453)
2010(18411)
2009(16910)
2008(16908)
2007(14875)
2006(13199)
2005(11712)
作者
(57569)
(47486)
(47170)
(44792)
(30509)
(22694)
(21543)
(18627)
(17966)
(17046)
(16447)
(15900)
(15177)
(14925)
(14536)
(14485)
(14331)
(14228)
(13670)
(13649)
(11811)
(11592)
(11504)
(10746)
(10681)
(10656)
(10476)
(10401)
(9524)
(9281)
学科
(75621)
经济(75524)
管理(74130)
(69931)
(63507)
企业(63507)
方法(39092)
数学(33076)
数学方法(32758)
(28646)
(21698)
财务(21620)
财务管理(21583)
企业财务(20664)
(18469)
(18042)
业经(17810)
中国(17337)
(15693)
理论(14046)
地方(13596)
(13536)
(12782)
(12603)
农业(12464)
技术(12373)
(12333)
贸易(12326)
(12258)
银行(12224)
机构
大学(285481)
学院(282018)
管理(122438)
(107654)
理学(105113)
经济(105091)
理学院(104021)
管理学(102449)
管理学院(101893)
研究(86101)
中国(67826)
(60881)
(54409)
科学(52917)
财经(42880)
(42645)
(40889)
业大(40420)
(40280)
中心(40106)
(39095)
北京(38703)
研究所(38347)
(35112)
师范(34806)
(33787)
商学(32450)
财经大学(32307)
商学院(32119)
农业(31326)
基金
项目(189444)
科学(149329)
基金(138776)
研究(138623)
(119480)
国家(118457)
科学基金(103546)
社会(85744)
社会科(81235)
社会科学(81210)
基金项目(75036)
(72660)
自然(69742)
自然科(68149)
自然科学(68135)
自然科学基金(66946)
教育(63945)
(61407)
资助(57875)
编号(57386)
成果(46198)
(42201)
重点(41084)
(39297)
课题(37865)
(37473)
项目编号(36647)
教育部(36637)
科研(36464)
创新(36458)
期刊
(118852)
经济(118852)
研究(81968)
中国(52471)
管理(48168)
(46536)
学报(42108)
科学(39247)
(35016)
大学(32276)
学学(30082)
教育(29206)
(26451)
金融(26451)
农业(24185)
技术(24012)
财经(21175)
业经(18819)
(17751)
经济研究(17363)
图书(16724)
理论(15355)
财会(15238)
问题(14608)
会计(14482)
(14465)
实践(14202)
(14202)
技术经济(13804)
现代(13703)
共检索到415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曜  赵凌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开市场股份回购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宣告进行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公司,存在股份回购前负向调整操纵性应计,在股份回购后正向调整操纵性应计的现象。公司采取这种行为是为了达到"在回购前压低股价,减少回购成本;回购后释放利润,提高股价"的目的。本文发现宣告股份回购本身是一种"偏负面"信号,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和股份回购调整权益等一系列财务游戏之后,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表现和市场价值等无法获得本质改善,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所有宣布回购的样本中,"真回购"公司的回购真正动机和宣告动机相似性较高,而"假回购"公司宣告回购目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他动机。资本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公司宣告股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瑛  李娇  王增民  
本文以我国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公司治理机制、公司财务等相关理论,设计了股份回购行为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鉴于股份回购的灵活性导致其在宣告和实施两个阶段存在时间差异,并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故本文将基于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两个视角,从公开宣告和实施两个阶段分别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公开市场股份回购在宣告和实施两个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营业绩、股利支付水平、现金持有水平以及股权集中度是影响上市公司宣告股份回购的关键因素,而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行为则受到股价表现以及自身现金流水平的共同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曜  何帅  
本文以2005年以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开市场流通股股份回购为研究对象,着重于动机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两种类别的宣告回购的公司:一类公司的宣告动因即真实动因,回购公告中的信息含量符合价值低估假说、财务灵活性假说和自由现金流假说等;另一类公司的回购宣告动因不全面,存在隐藏动因,甚至宣告动因本身并不真实。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的差异化,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珞涵  郑建明  
文献研究表明,PE入股是企业盈余管理重要触发因素。本文选取了中国40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PE入股、背景、声誉、减持等变量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IPO前,PE入股会增加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额度,对应计盈余管理却没有显著影响。同样的,长期PE及PE声誉变量对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有显著作用,但这一作用在应计盈余管理上未能体现;IPO后,PE入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再显著,但长期PE与PE声誉变量仍然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瑛  李娇  黄洁  
借助公司治理机制、市场效率等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领域理论,对政府监管层、公司管理层和市场投资者正在关注并亟待回答的三个逻辑关系递进的核心问题(内在特质、经济后果与管理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述评,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研究不足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属于分配理论领域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学术研究意义及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宇建  
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的截面版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中国证监会1996年1月与1999年3月出台的配股政策的反应,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政策诱致型的。因此,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市场化进程是治理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健伟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稳定资本市场﹑促进金融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受资本﹑金融市场青睐。然而在我国,由于股份回购引入的时间比较晚,加之政策﹑市场转型等原因,股份回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国股份回购虽然不是非常成熟,但在公司资产重组和稳定公司股价等方面已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作用。随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增学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作用(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发展阶段我国已有的股份回购案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1992年~2005年6月为早期阶段,2005年7月~至今为近期阶段。1.早期阶段(1992年~2005年6月)自1992至2005年《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票管理办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清刚  徐欣宇  
某些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进行股份回购。文章以2006—2012年期间中国A股市场发生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照回购动机分类研究了股份回购的市场反应。描述性统计发现,不同情况下的股份回购在短期内都能够产生正向累计超常收益率,但能够产生正向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多为回购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资产负债率等。回归分析发现样本公司宣告的三种股份回购动机都与累计超常收益率负相关,特别是当样本公司宣告为股权激励而回购股份时,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因此,投资者应谨慎操作,不能仅仅根据上市公司宣告的股份回购动机来决策,还应该分析该公司的回购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资产负债率等因素。该研究还可为我国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俊秀  
股份回购是资本市场进行财务管理、市值管理、资本运作的常用手段,本质上是上市公司依据既定程序在公开市场购买该企业己发行在外的股票的行为,2019年,我国A股市场的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文章选取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股份回购动因理论对A公司公开市场股份回购案例进行验证,并从股票价格、财务指标、资本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财务效应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明  贺国光  熊熊  
文章依据国外学者提出的回购动机假说并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号传递假说、自由现金流假说在我国股票回购的动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财务灵活性假说及杠杆假说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解释我国股票回购动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方军雄  
IPO过程中是否存在向上盈余管理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久关注的话题,动机和机会是影响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检验了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决策主体利益函数变化对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IPO过程严苛的法律监管和高额的法律风险,IPO前向上盈余管理幅度显著低于IPO后的盈余管理幅度,上述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为明显,而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获得实质性流通权的民营上市公司当中。这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大股东的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行为模型,未来监管的重点应该后置,需要特别关注最终控制人股票限售期期满之时的会计质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傅太平  
我国上市公司中十分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问题。要规范和治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度安排,强化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功能,培育理性投资者,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素质和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珊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领头羊公司业绩、行业竞争强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一定的羊群效应,领头羊公司业绩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行业竞争强度对领头羊公司业绩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即行业竞争强度能够显著增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羊群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君宜   赵秀云  
股份回购属于股票市场供给调节行为,其具有价格稳定器的优势。现有研究主要从企业自身的因素探究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那么,公司的股份回购决策是否会受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影响?影响机制是什么?利用2005—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行业层面探讨了股份回购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且股份回购金额和股份回购频率也存在同群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同群效应是因同行业企业间的学习模仿和竞争压力而产生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企业现金柔性储备越充沛、同群公司受媒体关注度越高,越能增强股份回购的同群效应。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基于同群效应的股份回购对企业价值有提高作用。为此,要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实质需求的股份回购决策,同时也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行为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