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6)
2023(10650)
2022(8753)
2021(7939)
2020(6987)
2019(15315)
2018(15240)
2017(29637)
2016(16174)
2015(17911)
2014(17947)
2013(17782)
2012(16273)
2011(14348)
2010(14725)
2009(14280)
2008(14848)
2007(13683)
2006(12198)
2005(11640)
作者
(45449)
(37870)
(37867)
(35874)
(24447)
(18023)
(17187)
(14453)
(14407)
(13717)
(13099)
(12780)
(12524)
(12226)
(12098)
(11526)
(11404)
(11170)
(10963)
(10810)
(9371)
(9327)
(9275)
(8767)
(8606)
(8554)
(8548)
(8442)
(7540)
(7424)
学科
(86047)
(79732)
企业(79732)
管理(70792)
(70674)
经济(70546)
方法(30889)
(30621)
业经(27580)
(23626)
财务(23610)
财务管理(23582)
(23487)
数学(22787)
数学方法(22632)
(22471)
企业财务(22455)
农业(16924)
中国(16701)
技术(16604)
(16062)
(15003)
(14545)
体制(14343)
(13763)
银行(13746)
理论(13528)
(13020)
(12981)
(12484)
机构
学院(238658)
大学(234169)
(104146)
经济(102183)
管理(99391)
理学(83964)
理学院(83281)
管理学(82403)
管理学院(81955)
研究(71386)
中国(62507)
(57174)
(47979)
财经(43883)
(39724)
科学(38005)
(37884)
(37346)
(35157)
中心(33439)
财经大学(32481)
经济学(31451)
业大(30830)
研究所(30580)
北京(30296)
(29655)
商学(29262)
农业(29153)
商学院(29011)
经济学院(28346)
基金
项目(145752)
科学(117244)
研究(109804)
基金(108522)
(91950)
国家(91095)
科学基金(81010)
社会(72622)
社会科(68857)
社会科学(68838)
基金项目(56995)
(56632)
自然(51308)
自然科(50174)
自然科学(50158)
教育(49509)
自然科学基金(49381)
(46396)
资助(44575)
编号(43418)
成果(35181)
(35028)
(34451)
(33768)
(33604)
重点(31979)
创新(30695)
国家社会(30048)
(30041)
(29669)
期刊
(123222)
经济(123222)
研究(75261)
(50533)
中国(47788)
管理(43300)
(36282)
(31316)
金融(31316)
科学(29226)
学报(28650)
农业(24340)
大学(23516)
财经(22973)
学学(22647)
技术(21547)
业经(21137)
(19551)
教育(18232)
经济研究(18160)
财会(15554)
问题(15544)
(15184)
技术经济(14003)
会计(13320)
现代(12934)
(12347)
世界(11860)
国际(11331)
商业(11209)
共检索到372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少安  
企业风险承担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收益的享受与风险的承担对称或成正比例。这一原则是企业风险机制优劣的标准。承包制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存在政策性风险大、市场性风险小、收益的享受与风险的承担严重不对称、企业投资风险缺乏分散的基础或机制等明显弊端。而在股份制条件下。企业的风险全部是市场风险、风险也都显性化和市场化、企业的每个收益主体都有法定的、与其收益对称的风险、而且还存在着天然的分散投资风险机制。可见,股份制的实施将十分有利于我国企业风险机制的转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文丽  
从1987年起,我国在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小型企业推行租赁经营责任制,并在深圳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个别企业推行股份制试点。通过改革,在增强企业活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对承包制与股份制两种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以比较,探讨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如何逐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甘霖  
承包制的局限性:第一,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因为承包制是以假定企业在竞争中不被分解、兼并、淘汰,永远存在为前提。第二,排斥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作用。承包制是以市场不发生变化为假定条件,要求企业在承包期内必须保证利润不断增长,资产不断增值,这也是违背商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祥忠  颜崇万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股份制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加速试行股份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逐步取代现行的承包制,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我们试就围有企业改制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设想,与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同志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1)承包制和租赁制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的经营方式的变革,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仍归国家所有,由企业经营。所以绝大部分损失仍由所有者——国家承担。股份制则是以企业资产股份化为前提,国家、集体、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的股东,企业亏损或破产由股东们共同承担,能够使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游在谋  
从承包制到股份制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飞跃改革十年以来,我们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断强化企业经营权,增强企业活力的思路进行的。这项改革大体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个阶段。特别是近两年来,承包制迅猛发展,全国已实行承包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已达82%,福州市国有企业已全部实行承包制,其中实行高层次承包的工业企业有161家,占80%;商业、粮食、供销三个系统大中型企业32家,已全部实行高层次承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刚  
承包制贯彻着传统体制的一系列机制,并未跳出政府经营企业的窠臼。股份制与承包制的机制完全不同,它既具有实现政企分开,造就企业为真正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功能,又具有推进和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股份制是改造我国现行企业制度、培育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微观基础的基本企业组织制度。为实现企业运行机制转换和组织制度重建,必须重新界定企业经济关系,理顺产权关系,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芮明杰  
一国有企业怎样深化改革,难道是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吗?非也!经营承包责任制作为当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有它的理由,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形式,它有着先天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并非完善可以解决的,而且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更有着潜在的危险。经营承包责任制先天缺陷是其理论依据错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以西方股份企业所有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强明侠  
控制机制演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根据控制论关于耦合运行系统同构的结论,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进行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机理分析,以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进行整理,更加符合逻辑地提出下一步改革的设想。首先,从控制机制上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明  
搞好国营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少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活的局面,我们从1983年以来陆续在全国推行了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体的企业制度改革。实行承包制相对于改革前的单一供给制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有了较大的经营权,有了盈亏责任制,对国家授予它经营的财产也有了较大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理的自主权。对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一方面国家赋予了对经营效果好坏的责任,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物质鼓励。企业经营好坏对经营者和劳动者来说,开始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高低和福利的优劣。这对调动企业积极性无疑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兰虹  
我国在1979—1989年的经济改革中,走的是一条放权让利的路子,选择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现在仍然是主要形式。但是,实践证明,它并不是一个好的形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产权关系模糊,财产约束不硬。目前国营企业产权模糊并不在于人们无法从理论上确认—个产权主体,而在于:—方面,在现实中无法明确国营企业的财产存量和增量的具体产权归属,比如企业用留成利润扩大生产规模的形成的资产。另一方面,目前的各级政府部门实际上无法对国有资产负责,因而使国有资产在客观上处于无人负责的状况。再—方面,国营企业无法真正摆脱行政机关的直接控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企业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小龙  
构建审计风险监督机制对国有股份制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一些相关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超  孙健  
该文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对承包制—股份制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具体考察了这一过程中各利益集团关于新制度的预期效用,以及由此它们对这一制度变迁所施加的影响,从而揭示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1992年之前,承包制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选择。1992—1996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偏好于股份制,而中央政府从最大化其风险规避的预期效用的角度出发,并不偏好股份制。但因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组成了利益集团联盟,中央政府在信息与权力、财力上都处于劣势,所以最终股份制取代了承包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红漫  
21世纪,股份制经济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在中华大地兴起,以根治企业不活的一种良方,正在各种企业中生根、开花、结果。有的经济学者预测,21世纪,将是我国股份经济的黄金时代。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股份制经济情况下,对于广大会计、审计工作者来说,探讨和分析进行股份制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尤其防范、规避股份制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甚为重要。债券投资是股份制企业对外进行间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叔莲  
股份制能促进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化,把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缺少活力固然由于国家管得太死,同时也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企业主管部门众多,都不对其干预的后果负责,造成所有者缺位。现行的企业承包制,仍没有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而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