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9)
2023(9140)
2022(7445)
2021(6736)
2020(5873)
2019(12885)
2018(12784)
2017(25089)
2016(13560)
2015(15052)
2014(15000)
2013(14890)
2012(13414)
2011(11733)
2010(12178)
2009(11985)
2008(12501)
2007(11411)
2006(10295)
2005(9847)
作者
(37510)
(31391)
(31383)
(29691)
(20324)
(14873)
(14140)
(11917)
(11809)
(11414)
(10822)
(10560)
(10392)
(10089)
(9962)
(9391)
(9328)
(9230)
(8993)
(8971)
(7831)
(7713)
(7699)
(7324)
(7174)
(7106)
(7038)
(6834)
(6185)
(6064)
学科
(81344)
(77501)
企业(77501)
管理(66492)
(62760)
经济(62642)
(28713)
业经(26558)
方法(26411)
(22780)
财务(22761)
财务管理(22742)
(21958)
企业财务(21692)
(19464)
数学(18693)
数学方法(18600)
农业(16069)
技术(15948)
(15203)
(14023)
(13941)
体制(13676)
中国(12897)
企业经济(12351)
(12073)
经营(11865)
理论(11706)
技术管理(10786)
(9521)
机构
学院(204761)
大学(198528)
(90843)
经济(89262)
管理(87027)
理学(74312)
理学院(73747)
管理学(73075)
管理学院(72686)
研究(59026)
中国(50079)
(49192)
(40179)
财经(37973)
(34347)
(32340)
(30589)
科学(30513)
(28470)
财经大学(27951)
中心(27202)
经济学(27062)
商学(26207)
商学院(25982)
业大(25710)
北京(25045)
(25026)
研究所(24559)
经济学院(24367)
农业(23681)
基金
项目(124018)
科学(101022)
研究(94852)
基金(93051)
(77798)
国家(77032)
科学基金(69815)
社会(63515)
社会科(60327)
社会科学(60313)
基金项目(49214)
(48848)
自然(43797)
自然科(42850)
自然科学(42840)
教育(42813)
自然科学基金(42205)
(38829)
编号(37710)
资助(37443)
(31902)
(31038)
成果(30176)
(29664)
(28593)
重点(26909)
创新(26717)
国家社会(26214)
(25701)
人文(25613)
期刊
(108672)
经济(108672)
研究(62379)
(45025)
管理(39294)
中国(39087)
(30430)
科学(24393)
(23024)
金融(23024)
学报(22440)
农业(20425)
财经(20322)
业经(19861)
技术(19277)
大学(19125)
学学(18490)
(17392)
经济研究(16175)
教育(14638)
财会(14147)
问题(13908)
(12716)
技术经济(12547)
会计(11793)
现代(11480)
世界(10609)
(10475)
商业(10355)
经济管理(10067)
共检索到314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根源  
德棉建厂于1958年,是大跃进的产物。1984年以前,生产和经营一直处于落后局面。自1984年以来,德棉彻底翻了身,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在当前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1991年德棉经济效益处全国同行业前10名,1992年1—10月又上升到第5名,已上交利税2500万元。从1984年以来,德棉的主要变化有: 一、企业规模急剧扩大。1984年德棉固定资产原值只有2200万元,在没有要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到1992年固定资产达到1.2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纲  
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股份制热”或“股票热”正在兴起,人人都在谈论股份制,各地部在研究股票市场,一些人认为只要实行了股份制,就可以实现对国营企业的改革,解决国营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国有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对国有经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对于在目前各方面约束条件下股份制在提高国营企业经济效率方面所能起的作用,以及对于我们在推进股份制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一、国营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三大难点从1985年始,我国国营企业改革迈了几大步,先后实施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使传统条块分割的封闭经济体制受到全面冲击而趋于解体,企业由过去的生产型迅速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生产经营开始面向市场,呈现出相对活力。可见这些改革措施的初始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上述措施的基本点主要着眼于政府的放权让利,以利益机制来刺激企业的活力。利益机制虽然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行为短期化”、“工资侵蚀利润”、技术改造进程放慢等一系列现象。事实表明,放权让利的效果已发展到了尽头,经营承包责任制只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鲁  
自从紧缩财政支出和货币信贷以来,银行储蓄存款月月大幅度增长,持久不衰。这是物价稳定、币值稳定的直接反映。随之兴起了一种议论,就是害怕储蓄存款是笼中虎,一旦笼子破了,老虎就会出来伤人,所以主张设法减弱储蓄存款增长的势头。随之兴起的又一种议论,就是发行债券、股票比发展银行储蓄存款好。理由是债券、股票乃是固定长期投资,不象储蓄存款那样可以随时提取。我认为这些议论然否,值得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万金  
股份制是外贸企业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郭万金一、外贸企业转换为股份制企业的方式当前,我国股份制企业一般采取两种基本形式,即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从规范化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外贸企业分布范围广,具有涉外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外贸企业股份制改造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永杰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陈永杰股份合作制在我国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产生于基层,主要是城乡集体企业职工群众的创造,它一出现就逐步受到更多的集体企业的欢迎,同时也得到其他许多中小企业的认同。以集体企业为主要代表的中小企业之所以愿意主动接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天明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这种财产组织形式的性质、作用、地位被社会逐步确认,国营企业股份化经营已成为我国企业今后改革的大趋势。但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现有国营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过程中的社会成本问题还未被人们充分重视。本文将结合科思的理论在对国营企业股份化的实质研究基础上,对股份化的社会成本作一些分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兰承武  左兴云  
一、问题的提出及前提建筑业是城市经济改革的先行行业。近十年来,它经历了“让利放权”和“两权分离”两个阶段(或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是在国家实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沈明高  
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过去围绕着“放权让利”为主的改革的不彻底性在市场疲软的宏观环境中日益暴露出来,面对大量产品积压、巨额三角债,国营大中型企业步履维艰,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首先,由于价格控制、产业壁垒和地区封锁等行政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市场竞争很不充分,对企业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祁世民  李怀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应有选择性●祁世民李怀国有企业改革已历经了17年的风风雨雨,尝试过了放权让利和承包制的种种酸甜苦辣与教训,最终选择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新的路径。围绕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题,许多国有企业都把目光瞄准了股份制,试图通过股份公司的形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汉东  
当前,股份制在我国处于试点阶段,从我国现在的企业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看,推行股份制应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一) 集团股份制。就是把国家所有制改成集团股份制。主要是国家在下放经营权的同时,下放所有权。除一部分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命运的银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公共工程等企事业单位仍归国家所有和经营之外,其它国家所有的企业都应成为既有资产经营权又有资产所有权、具有法人地位、独立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希友  
作为一种企业制度,股份制在我国试行得较晚,而且多数都不规范。多数人到现在还只是从集资和融资角度来认识股份经济,甚至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与股份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实,股份制既是一种财产制度,又是一种企业组织的基本形式。通过股份制使众多所有者的资本迅速集中,发展规模经济。它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其原因是它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风险机制,使不同的所有者共存于一个经济实体,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股份经济虽然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但它却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生长,发展商品经济的有效形式,它绝不是也不应该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施佶   周翔  
如果说国营企业的颓势根源于其经营活动权贵不清、商品生产者主体地位不明的认识属实,那么,股份化改革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的优越之处在于它指出了一种至少是理论上的可能,这就是国家在法律上对企业(以下如无说明均指国营企业)的所有权,并不一定要通过直接控制和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来体现,从而有可能以一种“国有”但不“国营”的方式,来改变国家行政部门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局面。尽管到目的为止,有关股份化改革思路的表述,似乎都还不足以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由企业完全独立经营的问题,但企业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明  王凯  
农信社是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最直接的体现,合作制是目前农信社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这种企业形式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作制创立与大发展时期的社会经济与今天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大相径庭。农信社要适应这种经济环境就要改革,如何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便是改革的首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