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4)
- 2023(4869)
- 2022(4167)
- 2021(3826)
- 2020(3205)
- 2019(7151)
- 2018(7031)
- 2017(13702)
- 2016(7491)
- 2015(8263)
- 2014(8258)
- 2013(8060)
- 2012(7293)
- 2011(6617)
- 2010(6689)
- 2009(6508)
- 2008(6737)
- 2007(6034)
- 2006(5404)
- 2005(5208)
- 学科
- 管理(31438)
- 济(28519)
- 经济(28445)
- 业(27823)
- 企(25780)
- 企业(25780)
- 财(14343)
- 制(12555)
- 方法(12046)
- 数学(10450)
- 数学方法(10382)
- 务(10149)
- 财务(10133)
- 财务管理(10116)
- 企业财务(9758)
- 体(9008)
- 体制(8018)
- 业经(7291)
- 中国(6670)
- 农(6336)
- 银(5949)
- 银行(5944)
- 融(5759)
- 金融(5757)
- 行(5578)
- 划(5263)
- 税(5020)
- 环境(4966)
- 度(4767)
- 制度(4766)
- 机构
- 大学(109171)
- 学院(107987)
- 济(47141)
- 经济(46224)
- 管理(42901)
- 理学(36684)
- 理学院(36365)
- 管理学(35956)
- 管理学院(35747)
- 研究(33485)
- 财(27836)
- 中国(27002)
- 京(21937)
- 财经(21163)
- 经(19155)
- 科学(16833)
- 江(16504)
- 所(15885)
- 财经大学(15844)
- 中心(15257)
- 经济学(15095)
- 北京(13716)
- 研究所(13631)
- 经济学院(13498)
- 农(13036)
- 州(12820)
- 商学(12666)
- 商学院(12561)
- 业大(12513)
- 院(12182)
- 基金
- 项目(67713)
- 科学(54952)
- 基金(51564)
- 研究(51149)
- 家(43501)
- 国家(43150)
- 科学基金(38462)
- 社会(34903)
- 社会科(33197)
- 社会科学(33190)
- 基金项目(27097)
- 省(25210)
- 自然(23911)
- 教育(23867)
- 自然科(23387)
- 自然科学(23381)
- 自然科学基金(23010)
- 划(21215)
- 资助(20708)
- 编号(19974)
- 制(19900)
- 成果(17206)
- 部(16355)
- 重点(14990)
- 教育部(14773)
- 国家社会(14765)
- 创(14581)
- 性(14328)
- 人文(14318)
- 课题(13746)
共检索到16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1)承包制和租赁制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的经营方式的变革,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仍归国家所有,由企业经营。所以绝大部分损失仍由所有者——国家承担。股份制则是以企业资产股份化为前提,国家、集体、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的股东,企业亏损或破产由股东们共同承担,能够使责、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甘霖
承包制的局限性:第一,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因为承包制是以假定企业在竞争中不被分解、兼并、淘汰,永远存在为前提。第二,排斥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作用。承包制是以市场不发生变化为假定条件,要求企业在承包期内必须保证利润不断增长,资产不断增值,这也是违背商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家成
承包制、租赁制与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蔡家成(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农村市场发育和市场主体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使实行承包经营的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但是,在真正的承包制下,农户是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而实行包干经营的农户,从其与原集体之间的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强明侠
控制机制演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根据控制论关于耦合运行系统同构的结论,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进行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机理分析,以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进行整理,更加符合逻辑地提出下一步改革的设想。首先,从控制机制上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文丽
从1987年起,我国在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小型企业推行租赁经营责任制,并在深圳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个别企业推行股份制试点。通过改革,在增强企业活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对承包制与股份制两种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以比较,探讨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如何逐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游在谋
从承包制到股份制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飞跃改革十年以来,我们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断强化企业经营权,增强企业活力的思路进行的。这项改革大体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个阶段。特别是近两年来,承包制迅猛发展,全国已实行承包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已达82%,福州市国有企业已全部实行承包制,其中实行高层次承包的工业企业有161家,占80%;商业、粮食、供销三个系统大中型企业32家,已全部实行高层次承包。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少安
企业风险承担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收益的享受与风险的承担对称或成正比例。这一原则是企业风险机制优劣的标准。承包制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存在政策性风险大、市场性风险小、收益的享受与风险的承担严重不对称、企业投资风险缺乏分散的基础或机制等明显弊端。而在股份制条件下。企业的风险全部是市场风险、风险也都显性化和市场化、企业的每个收益主体都有法定的、与其收益对称的风险、而且还存在着天然的分散投资风险机制。可见,股份制的实施将十分有利于我国企业风险机制的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志安
一、合理度量租赁经营的适用范围。租赁经营适用于哪些企业,笔者认为有三:一是选择小型企业较为适合。首先小型企业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讲与承担人承担的经济贵任能力相平衡,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即使一旦发生了决策失误,也易挽回局面。其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程度不同,尤其是小型企业对国计民生影响不大,但两权的分离则可趋向极顶。推行租赁经营后,更能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型企业经营灵活“掉头快”的优势。二是选择亏损或微利企业试行。三是选择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把有限的经营风险采用法律手段固定下来,增大租赁者压力,是搞活亏损和微利甚至濒临倒闭企业的一条有效途径。租赁者的经营活动不仅要用私人财产抵押,而且还要履行租赁合同规定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祥忠 颜崇万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股份制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加速试行股份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逐步取代现行的承包制,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我们试就围有企业改制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设想,与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同志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芮明杰
一国有企业怎样深化改革,难道是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吗?非也!经营承包责任制作为当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有它的理由,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形式,它有着先天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并非完善可以解决的,而且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更有着潜在的危险。经营承包责任制先天缺陷是其理论依据错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以西方股份企业所有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礼廷 李少华
股份制企业用地应以租赁为主张礼廷,李少华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资产,也是企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在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如何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以什么方式向企业提供土地使用权,直接关系到企业改制、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建立和健康运转。当前,国家对股份制企业土地资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刚
承包制贯彻着传统体制的一系列机制,并未跳出政府经营企业的窠臼。股份制与承包制的机制完全不同,它既具有实现政企分开,造就企业为真正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功能,又具有推进和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股份制是改造我国现行企业制度、培育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微观基础的基本企业组织制度。为实现企业运行机制转换和组织制度重建,必须重新界定企业经济关系,理顺产权关系,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祥智 谢富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尽快使企业顺应市场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经营单位。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突出职工和企业法人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赋予国有企业新的经营机制内在机能。为此,全国各地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的试验或租赁、拍卖的探索。根据我们的改革实践,将租赁和股份制融为一体,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租赁股份制改组,实现其国有民营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传浩 方丽
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地区的地权初始分配状况、交易费用的大小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等有关。具体而言,初始分配越平均,则土地市场导致的地权分配不平等程度增加越多;交易费用越大,则市场交易后的地权配置情况越接近于初始分配状况;存在支持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的村庄,地权配置的最终结果会趋于更加不平等,而且还可能导致效率损失。利用2011年浙江、湖北、陕西53个村的土地分配与土地市场交易调研数据,以上假说通过了检验。
关键词:
地权分配 农地租赁市场 家庭承包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超 孙健
该文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对承包制—股份制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具体考察了这一过程中各利益集团关于新制度的预期效用,以及由此它们对这一制度变迁所施加的影响,从而揭示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1992年之前,承包制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选择。1992—1996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偏好于股份制,而中央政府从最大化其风险规避的预期效用的角度出发,并不偏好股份制。但因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组成了利益集团联盟,中央政府在信息与权力、财力上都处于劣势,所以最终股份制取代了承包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