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1)
2023(8730)
2022(7353)
2021(6761)
2020(5557)
2019(12533)
2018(11977)
2017(23582)
2016(12879)
2015(13559)
2014(13204)
2013(12791)
2012(11828)
2011(10532)
2010(10639)
2009(9890)
2008(9972)
2007(8780)
2006(7886)
2005(6947)
作者
(37051)
(30987)
(30694)
(29081)
(19895)
(14944)
(13852)
(11922)
(11709)
(10996)
(10430)
(10064)
(9951)
(9744)
(9645)
(9439)
(9411)
(9221)
(9099)
(9033)
(7776)
(7578)
(7311)
(7106)
(7067)
(6916)
(6732)
(6723)
(6165)
(6083)
学科
(50596)
经济(50536)
(42261)
管理(41621)
(34766)
企业(34766)
方法(23738)
数学(21864)
数学方法(21668)
(18680)
(14615)
(12865)
财务(12852)
财务管理(12839)
企业财务(12383)
中国(12079)
(11379)
贸易(11376)
(11135)
(10766)
业经(10685)
农业(9813)
(9578)
(8425)
技术(8280)
(8204)
银行(8172)
地方(8135)
(8058)
金融(8058)
机构
学院(181120)
大学(180531)
(79337)
经济(77955)
管理(72655)
理学(63619)
理学院(63029)
管理学(62078)
管理学院(61769)
研究(60365)
中国(45769)
(38844)
(35882)
科学(35666)
(33881)
财经(30708)
(30386)
业大(28517)
(28101)
研究所(27494)
中心(27415)
农业(26888)
(26235)
经济学(24007)
财经大学(23005)
北京(22349)
经济学院(21903)
(21707)
商学(20781)
商学院(20592)
基金
项目(122744)
科学(97600)
基金(92195)
研究(85128)
(81817)
国家(81123)
科学基金(69874)
社会(56454)
社会科(53849)
社会科学(53833)
基金项目(48697)
自然(47131)
(46477)
自然科(46154)
自然科学(46138)
自然科学基金(45386)
(40102)
教育(38831)
资助(37906)
编号(32710)
(27799)
重点(27250)
(25962)
(25447)
成果(25434)
创新(24237)
科研(24059)
教育部(23909)
国家社会(23685)
人文(23359)
期刊
(82760)
经济(82760)
研究(52271)
(30461)
学报(30159)
中国(29932)
(29525)
科学(26815)
管理(26219)
大学(22657)
学学(21930)
(20951)
金融(20951)
农业(19625)
财经(15361)
经济研究(14701)
业经(13682)
教育(13016)
(12990)
技术(12834)
问题(11059)
(10679)
(10332)
国际(10062)
技术经济(8925)
商业(8649)
(8546)
统计(8143)
科技(8071)
(8013)
共检索到262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力  谢振莲  
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不是股利的形式,而是股利政策所能带来的真实收益。现金股利是直接的现金收益,股票股利则是间接收益,要通过股市交易转化为现金收益。如果股利政策不能给予投资者一个合理、适当的投资回报,不管是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都会受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本文通过将现金股利区分为收益性和权益性现金股利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对不同性质现金股利政策的偏好。理论上证明并检验了大股东通过减少收益性现金股利和提高权益性现金股利进行利益侵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夏云峰  刘朝晖  袁芳  
本文选取了2002—2004年深沪两市派发股利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T检验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投资者偏好混合股利和股票股利主要是由于这两种股利形式带来较之现金股利更高的回报率。同时,在回报率较高时往往伴随有显著的交易量增加,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长春  
文章就我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偏好与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市场投资者普遍喜好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对现金股利反应较为冷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以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为主。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偏好和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分别进行了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褚晓瑛  李玉兰  任莉莉  
文章以2007—2012年派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股利迎合理论对机构投资者偏好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派现力度大的公司对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机构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偏好又导致上市公司较高的股利支付倾向,即股利迎合理论能够解释机构投资者偏好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立  余军  
利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1998~2008年41个季度的股票持仓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基金持股偏好的演变路径及偏好变化对股票市场的结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基金的持股偏好在样本期内存在清晰的演变路径,且在2003年中期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基金由前期偏好流通比率低、beta值高的个股转向后期偏好流通比率高、beta值低的个股,同时基金对高价格、大市值、低换手率个股的偏好在样本后期得到了显著加强;基金在样本期内持股偏好的转变对市场中大、小公司组合在估值和交易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一定影响。结论认为,我国股票基金持股偏好的演进趋势符合基金投资的审慎原则,对我国股市的平稳运行逐渐发挥出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朝晖  
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中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引起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建立控股股东与证券市场之间相互博弈的微观经济模型讨论控股股东非效率投资决策的动因和模式。本文的模型指出 ,控股股东通过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外部套利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控股股东对外部收益的追求将导致上市公司进行非效率投资 ,最终走向崩溃。在政策含义方面 ,增强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和监管 ,减少信息不对称 ,将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控股股东外部套利的反应能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阮永平  读人  
本文从定向增发预案公告前一年内宣告派发股票股利的特殊行为入手考察定向增发中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的对象和定向增发公司的所有权性质会影响预案公告前宣告派发股票股利的多少。定向增发对象不含或不仅含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时,以及增发公司为非国有性质时,宣告派发的股票股利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前宣告派发的股票股利越多,增发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越好,超额收益越高。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时套现存量股票,实现利益输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阮永平  读人  
本文从定向增发预案公告前一年内宣告派发股票股利的特殊行为入手考察定向增发中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的对象和定向增发公司的所有权性质会影响预案公告前宣告派发股票股利的多少。定向增发对象不含或不仅含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时,以及增发公司为非国有性质时,宣告派发的股票股利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前宣告派发的股票股利越多,增发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越好,超额收益越高。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时套现存量股票,实现利益输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琦  王寅  
本文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在股权集中型公司中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决策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因控股股东对流动性资产的偏好而形成的投资不足,但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公司投资不足和控股股东资产转移两个方面的净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较好的投资者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投资不足,并抑制控股股东的资产转移动机,从而促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所持有的现金予以较高的价值评估。我们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较高的现金流权对应着较高的控制权,其结果是加剧公司投资不足,导致公司现金水平较高而现金价值较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垒  曲晶  刘新民  
基于双重股利政策视角,借助2009-2016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双重股利政策的偏好选择及介入治理机理。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都会发挥"选择治理"的功能,选择发放高股利的企业进行持股投资,并且相对现金股利更加偏好股票股利。在低投资环境中,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相对偏好现金股利;在高投资环境中,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都更偏好股票股利,但综合来看二者都更偏好高投资机会、高股票股利投资组合的企业。从异质机构投资者监督治理角度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介入治理"作用,表现在企业引入期和成长期阶段,会加强对股票股利而减弱对现金股利的治理效果,而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会加强对现金股利而减弱股票股利的治理;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仅在成熟期改善了现金股利政策。最后,股票股利的改善可推动企业未来异质机构持股的增加,而仅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现金股利的改善,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是改善上市公司"难分红"的内生动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国柳  李伟铭  张长海  蒋顺才  
以2004~2007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LOGISTIC回归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呈现增多的趋势,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以及董事会人数越多,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同时,企业成长性强的公司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而现金流量好的公司往往不发放股票股利,企业规模与股票分配决策无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曼舒  齐寅峰  
2004年Baker和W urgler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并进行了经验验证。迎合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市场有效性”的假设,提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现金股利政策就应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就会迎合投资者的偏好。本文运用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方法,采用我国股市1994—2003年数据,计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并非由企业特征决定,也并不受反映投资者偏好的市场反应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宝新  王建琼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展程度不高,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及股利分配政策与西方成熟市场仍有一定差距,投资者的理性水平也尚未达到西方国家成熟市场上的投资者水平。在我国市场上,投资者对融资方式和股利政策的偏好与国外投资者有很大的区别,上市公司对于再融资方式和股利分配的选择也与其他国外市场大相径庭。那么,我国资本市场上这些特殊的投资偏好是如何形成的?本文试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加以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占云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显著提升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控股股东未股权质押的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更显著;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与其他非控股大股东,外资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决策的积极影响最终能够提升公司的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