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8)
- 2023(13258)
- 2022(11740)
- 2021(10878)
- 2020(9213)
- 2019(21075)
- 2018(20635)
- 2017(40588)
- 2016(22046)
- 2015(24626)
- 2014(24179)
- 2013(24100)
- 2012(22201)
- 2011(19916)
- 2010(19619)
- 2009(18069)
- 2008(17746)
- 2007(15627)
- 2006(13795)
- 2005(11933)
- 学科
- 济(88997)
- 经济(88795)
- 管理(65909)
- 业(63311)
- 企(54846)
- 企业(54846)
- 方法(45446)
- 数学(38786)
- 数学方法(38431)
- 财(25248)
- 农(23230)
- 中国(22220)
- 业经(20168)
- 学(19819)
- 务(17046)
- 财务(16984)
- 财务管理(16950)
- 地方(16579)
- 制(16557)
- 企业财务(16302)
- 理论(15496)
- 农业(15147)
- 和(15009)
- 贸(14657)
- 贸易(14652)
- 易(14169)
- 技术(13298)
- 环境(13200)
- 融(12199)
- 金融(12197)
- 机构
- 大学(316058)
- 学院(311041)
- 管理(126212)
- 济(122155)
- 经济(119539)
- 理学(110263)
- 理学院(109081)
- 管理学(107268)
- 管理学院(106706)
- 研究(102864)
- 中国(75079)
- 京(66918)
- 科学(64047)
- 财(57854)
- 所(51312)
- 农(51119)
- 业大(47757)
- 财经(47012)
- 研究所(46670)
- 中心(46052)
- 江(44318)
- 经(42883)
- 北京(42270)
- 范(40192)
- 农业(40089)
- 师范(39757)
- 院(37425)
- 经济学(36739)
- 州(35895)
- 财经大学(35397)
- 基金
- 项目(217529)
- 科学(171144)
- 基金(159698)
- 研究(157217)
- 家(139557)
- 国家(138389)
- 科学基金(118989)
- 社会(100479)
- 社会科(94395)
- 社会科学(94362)
- 基金项目(84794)
- 省(83435)
- 自然(78518)
- 自然科(76707)
- 自然科学(76686)
- 自然科学基金(75362)
- 教育(72131)
- 划(71140)
- 资助(66257)
- 编号(63327)
- 成果(51595)
- 部(48628)
- 重点(48260)
- 创(44859)
- 发(44704)
- 课题(42975)
- 科研(41993)
- 教育部(41922)
- 创新(41780)
- 大学(40915)
- 期刊
- 济(130163)
- 经济(130163)
- 研究(91556)
- 中国(56133)
- 学报(52994)
- 科学(47545)
- 农(46029)
- 管理(45652)
- 财(44708)
- 大学(40304)
- 学学(37946)
- 教育(33756)
- 农业(31848)
- 融(26041)
- 金融(26041)
- 技术(25072)
- 财经(23723)
- 经济研究(20527)
- 业经(20408)
- 经(20027)
- 问题(16886)
- 图书(16509)
- 业(15952)
- 理论(15551)
- 版(15199)
- 技术经济(14908)
- 科技(14826)
- 实践(14180)
- 践(14180)
- 业大(13515)
共检索到446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牛建波 徐伟
本文探讨了股东参与治理所带来的私人收益、特定股权结构的社会收益以及股权集中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的结果表明,当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水平较高、其它治理机制的作用较弱时,股权集中(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较高)可以创造大量的社会收益;反之,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较低)对社会收益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股东参与治理及股权结构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参与治理 股权结构 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牛建波 李胜楠
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中,除了考虑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外,更重要的是控制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就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紧密相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茜 万青
在私人企业参与准公共物品供给条件下,由于投资模式的不同,准公共物品的社会收益也有相应的差异。对此,本文通过准公共物品投资模式的划分,对其社会收益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政府鼓励政策的有效性和最优点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在存在投资约束的情况下,政府无法独立完成准公共物品投资,因此政府需制定相应政策提高私人企业边际收益,吸引私人企业合作。政府政策从制定到作用于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将经历政策认同和政策优化两个阶段,同时对两阶段进行优化才能够保证政策的有效。
关键词:
准公共物品 社会收益 政策有效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丹 朱建军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然后对融资成本的定义进行拓展,计量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指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控股股东 融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泽霞 李莎 郜鼎
本文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控股股东私人产权收益攫取方式的转向——由"掏空"到"多重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中科云网为案例研究对象,揭示公司控股股东以获取超额资本收益为主、侵占上市公司资源为辅的行为动机,较为系统地展示控股股东攫取私人产权收益的"多重复合式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人利益 股权结构 溢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吕琼 王绍凤
本文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角度研究股利政策的外因,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兼任公司高管的企业中分派较少的现金股利,且控股股东兼任总经理或董事长的公司派现低于控股股东兼任其他高管的公司;在家族控制企业中,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占比与现金股利的负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家族控制 现金股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何威风 周婕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18%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律制度、公司规模、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比例及结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行业保护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控股股东私有收益 影响因素 中小股东保护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郭化林
本文基于调查问卷、深度访谈、2007-2009年全国工资水平及增长率、利息率等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计量全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私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并通过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内部回收率,对私人教育投资进行评价,提出当前受教育者成本分担偏重,应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公示及问责机制,强化政府财政责任,完善高等教育贫困生的资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凤 董艳
本文探讨了大股东私有利益和股权结构对海外上市决策的影响。研究证明,控制性股东的现金流权对企业海外上市决策的影响呈正"U"形。原因在于,控制股东在国内上市实施"隧道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更多,并随现金流的增加而增加,海外上市动机减弱;当现金流权达到一定水平后,控制股东能够从企业海外上市价值增长中分享更多的现金流收益,而私有收益却在减弱,导致海外上市动机逐渐增强。
关键词:
大股东利益 股权结构 海外上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淑娥 王映美
现有研究表明,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来"掏空"上市公司,从而荻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本文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做出计量,并从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对董事会控制度越高,越容易引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股权制衡度对"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攫取;在大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比例越大,且董事长由大股东单位派出能够使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高企。笔者建议将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有收益 影响因素 掏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洪锡熙 沈艺峰
现代西方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流学派认为 ,在由公司各种内外部控制机制构成的控制权市场上 ,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没有发挥其主要作用 ,只有作为外部控制机制的收购才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 ,因为公司间的收购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利益。本文以这种理论为背景 ,对申华实业被收购案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主要结果表明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二级市场收购并不能给目标公司带来收益。
关键词:
收购 公司控制权市场 股东收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志文 白钦先
债券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的研究所忽视。本文首次同时引入银行、债券和股票市场这三个重要的金融部门,在控制了投资、进口、出口和消费支出等重要的实质经济变量以及虚拟变量———东亚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在韩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发展、银行信用规模扩张对韩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投资、总消费支出也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然而进口和东亚金融危机却具有负面影响。文章认为韩国属于典型的“经济增长拉动型”金融发展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冬梅 庄新田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间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本文将控股股东的类型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和个人持股,分别测算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研究发现:(1)国有法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高,私人控股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次之。(2)在国有股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有股比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采取在职消费等隐蔽方式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3)在私有股份中,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成反比但作用有限,这种现象在个人控股公司中更为普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霜 熊顺良
为了改变经营效率低下的格局,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进行了频繁的购并、重组活动,但并没有让农业上市公司整体走出困境。本文对1998年~2003年农业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进行了分析,指出控股股东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是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同时对私人收益进行了度量。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购并 重组 控制权私人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