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5)
- 2023(10030)
- 2022(8633)
- 2021(7914)
- 2020(6698)
- 2019(15244)
- 2018(14930)
- 2017(29337)
- 2016(15898)
- 2015(17782)
- 2014(17548)
- 2013(17246)
- 2012(15633)
- 2011(14176)
- 2010(14240)
- 2009(13649)
- 2008(13564)
- 2007(12301)
- 2006(10478)
- 2005(9427)
- 学科
- 济(68174)
- 经济(68108)
- 管理(46672)
- 业(46102)
- 企(38338)
- 企业(38338)
- 方法(34994)
- 数学(31528)
- 数学方法(31281)
- 财(19811)
- 农(18168)
- 中国(16054)
- 贸(14218)
- 贸易(14213)
- 易(13779)
- 业经(13585)
- 务(13580)
- 财务(13556)
- 财务管理(13532)
- 制(13514)
- 企业财务(12899)
- 学(12544)
- 地方(11704)
- 农业(11483)
- 融(11200)
- 金融(11198)
- 银(10714)
- 银行(10690)
- 行(10168)
- 环境(9552)
- 机构
- 学院(230539)
- 大学(229146)
- 济(98528)
- 经济(96585)
- 管理(89921)
- 理学(77791)
- 理学院(77021)
- 管理学(75751)
- 管理学院(75320)
- 研究(73223)
- 中国(56775)
- 财(46518)
- 京(46299)
- 科学(43665)
- 农(37981)
- 财经(37710)
- 所(37082)
- 中心(34607)
- 经(34288)
- 江(33680)
- 业大(33405)
- 研究所(33390)
- 经济学(31428)
- 农业(30161)
- 北京(28769)
- 经济学院(28705)
- 财经大学(28248)
- 范(27767)
- 师范(27479)
- 州(26871)
- 基金
- 项目(151568)
- 科学(119638)
- 基金(111403)
- 研究(109613)
- 家(96562)
- 国家(95811)
- 科学基金(82706)
- 社会(70579)
- 社会科(67059)
- 社会科学(67039)
- 省(59050)
- 基金项目(58997)
- 自然(53783)
- 自然科(52623)
- 自然科学(52607)
- 自然科学基金(51687)
- 教育(51179)
- 划(49501)
- 资助(46206)
- 编号(44904)
- 成果(35318)
- 部(34230)
- 重点(33934)
- 发(32085)
- 创(31797)
- 课题(29893)
- 科研(29752)
- 创新(29733)
- 教育部(29720)
- 国家社会(29203)
共检索到331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奉立城 张忠永 许伟河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从制定到实施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动态交易和价格解密过程。基于选取120家已完成股改的公司为样本,结合t和经过相关系数调整的BMP-t检验分析、扩展的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对股改前、股改中和成为G股这一过程中的收益率及换手率的多截面市场效应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大小流通股股东及不同类型的大股东之间进行动态博弈,相互解密,从而使股市表现出对股改事件的连续性动态反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栋梁 孟永涛 刘春燕 苗连琦
我国企业由于连锁股东的交叉持股而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股东关系网络,股东关系网络中社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本文以2007—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Louvain算法识别社群,研究网络中企业绩效的社群效应(即同群效应和传染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社群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即存在同群效应;但当社群中存在绩效下滑的传染源企业时,社群会加大社群内其他企业的绩效下滑程度,即存在传染效应。路径分析发现:社群会通过风险承担水平、盈余管理、信息获取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关联方交易等路径,增强或减少社群内其他企业的绩效,从而形成社群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现金持有水平越高,越会增加社群内的同群效应和传染效应;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创新能力越强,越会削弱社群内的同群效应和传染效应;企业的网络位置会强化企业同群效应,削弱企业的传染效应;企业所在社群的规模会削弱企业的同群效应及传染效应。本文从社群角度出发,研究股东关系网络中企业绩效的社群效应,既丰富了股东关系网络的中观研究,也为促进企业绩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股东关系网络 社群 同群效应 传染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忠泊 杨星
本文对创业板限售股减持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创业板整体减持比例、控股股东以及董监高的减持比例与其他板块无显著差异。减持公告前市场存在正向反应,公告披露后市场短期内没有显著波动,长期来看减持公告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应该注意到,创业板的减持行为具有多元化动机,市场效应包含很多影响因素,这种效应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稳定减持预期的前提下需要适当引导投资者的情绪,以避免非理性因素引起的市场波动。
关键词:
限售股解禁 限售股减持 创业板 减持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尤华 刘容
本文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年末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A股市场上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持事件窗口内有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从短期内股价的波动特征来看,大股东具有较强的短期市场择时能力。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市场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规模大公司的市场效应强于规模较小的公司,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自然人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大于法人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本文还发现,投资者对待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加理性。
关键词:
大股东增持 市场效应 事件研究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立泰 田娟 杨睿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增持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首次增持还是再次增持,高管增持所引起的市场效应都显著小于控股股东、非控股法人股股东;控股股东与非控股法人股股东在首次增持时,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异常收益率和正的异常交易量,再次增持时,则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率和负的异常交易量。考虑到事件集聚性和风险要素变化的噪声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结果证实,上述结论是相对纯净的。
关键词:
股东类型 增持 市场效应 上市公司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子兰 刘万
本文主要讨论了美国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股东积极主义效应,这对中国的养老基金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东积极主义 养老金积极主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冀宁 陈庭强
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有关知识,探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实际效用,为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和完善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积极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洽
企业并购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直接决定了并购效率,而控制权配置方式随着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将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运用到企业并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中,并根据CEO与股东在企业并购中动态控制权配置的稳定策略及理论机理,分析了在企业并购中CEO与股东如何动态地分配控制权,才能使并购达到帕累托最优并购区间,可为优化并购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动态博弈 控制权 并购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庆红 易荣华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先是对中概股加大监管审查力度,随后中美监管机构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虽然短期内使中概股面临退市的风险降低,但从中长期考虑,中概股面临退市的风险以及回归上市的压力依然存在。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中概股回归对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的影响,从资产证券化率、供需关系和市盈率三个视角考察A股市场迎接中概股回归具备的条件,并对比分析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吸引力。结果表明:中美经贸摩擦对市场有短期负面影响,中概股回归会提高港股和A股的市场收益率,A股市场也具备承接中概股回归上市的条件,港股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大于A股。最后,针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概股 回归上市 事件研究 市场优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裕琪 刁节文
本文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发生增持和减持行为的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在增持前后、减持前后的半年(120个交易日)内的超额收益率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具有较明显的市场效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市场效应的主要因素,并且比较了这些因素对增持效应和减持效应的影响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闻岳春 李峻屹
基于事件研究法构建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地分析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股票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会在短期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公告日当天及后一天,并有一定的持续作用;不同的行业公司股价对于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反应不同,信息技术行业对于增持行为的敏感度更高。从影响市场效应因素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公司规模对于市场效应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财务杠杆则是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于创业板改进监管、完善信息披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立全
笔者考察了终极股东股权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终极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越大,终极股东的股权越不容易稀释,金字塔形式的股权结构限制了终极股东稀释股权。终极股东控制权比例越大,其越倾向于保持甚至集中股权,控制权比例越小越倾向于稀释股权。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与终极股东股权稀释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票波动率与终极股东股权稀释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与终极股东股权集中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权分离限制了终极股东稀释股权,但是并没有因此促使终极股东集中股权。
关键词:
终极股东 股权结构 股权稀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玲
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在选择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过程中的博弈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适度股利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中小股东 股利 博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娜 胡淑涵 马亚民
基于2007—2021年A股实体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景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会显著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且质押比例越大,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重越高;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动机检验发现股权质押后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是出于资本套利动机;机制检验发现股权质押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信息透明度增加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低市场竞争程度和高股权集中度企业中,股权质押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提升作用较显著,此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仍能有效发挥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引导企业“脱虚返实”和完善大股东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柴聪 孙红梅
随着大量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其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开始联动,而大股东的侵害行为也随之发生嬗变。由原来的"隧道挖掘"行为,变为全流通后二级市场新的操纵行为。文章据此变化对全流通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新的利益博弈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
全流通 大股东 中小股东 利益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