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0)
- 2023(5643)
- 2022(4982)
- 2021(4646)
- 2020(4184)
- 2019(9807)
- 2018(9719)
- 2017(19460)
- 2016(10693)
- 2015(12324)
- 2014(12148)
- 2013(12080)
- 2012(10945)
- 2011(9957)
- 2010(10290)
- 2009(9466)
- 2008(9188)
- 2007(8024)
- 2006(6800)
- 2005(5844)
- 学科
- 济(49940)
- 经济(49894)
- 方法(32254)
- 业(30372)
- 数学(30370)
- 管理(30299)
- 数学方法(29857)
- 企(25524)
- 企业(25524)
- 财(11412)
- 农(10623)
- 中国(10312)
- 学(9220)
- 贸(8307)
- 贸易(8302)
- 易(8047)
- 业经(8022)
- 务(7667)
- 财务(7636)
- 财务管理(7618)
- 理论(7559)
- 地方(7515)
- 企业财务(7311)
- 制(7016)
- 技术(6767)
- 农业(6709)
- 融(6348)
- 金融(6347)
- 银(6000)
- 银行(5981)
- 机构
- 学院(155685)
- 大学(155602)
- 济(62022)
- 经济(60905)
- 管理(60620)
- 理学(53610)
- 理学院(53072)
- 管理学(51745)
- 管理学院(51499)
- 研究(49195)
- 中国(36311)
- 科学(32923)
- 京(31674)
- 农(31487)
- 财(27913)
- 业大(27627)
- 所(25835)
- 农业(25326)
- 研究所(23773)
- 财经(22951)
- 江(22792)
- 中心(22707)
- 经(21008)
- 经济学(19664)
- 北京(19291)
- 经济学院(17939)
- 技术(17905)
- 州(17888)
- 院(17802)
- 财经大学(17329)
- 基金
- 项目(110662)
- 科学(86144)
- 基金(81007)
- 研究(73241)
- 家(72447)
- 国家(71929)
- 科学基金(61626)
- 社会(45774)
- 省(44749)
- 社会科(43619)
- 社会科学(43607)
- 自然(43257)
- 自然科(42374)
- 自然科学(42358)
- 基金项目(41892)
- 自然科学基金(41602)
- 划(37491)
- 资助(36448)
- 教育(36157)
- 编号(27837)
- 重点(25491)
- 部(24311)
- 创(23482)
- 发(22697)
- 计划(22519)
- 科研(22144)
- 创新(21952)
- 成果(21648)
- 大学(20760)
- 教育部(20726)
共检索到214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翁丽华 徐幸莲 周光宏 江芸
将肠杆菌科细菌接种到宰后1 h的无污染的热鲜肉上,置于灭菌培养皿上并分别于5、10、15、25和30℃贮藏,建立肠杆菌科细菌在热鲜肉上的生长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拟合特定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度下肠杆菌科细菌在热鲜肉上的生长状况。对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建立平方根模型,结果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和0.98。用贮藏在8和22℃热鲜肉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试验值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并对偏差度、准确度、残差平方和及均方根误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靠性高,可有效预测5~30℃肠...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热鲜肉 生长预测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学辉 李键 程安春 黄志宏 罗薇 冉丹丹
【目的】为了建立鸭源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coli,EHEC)O46分离株的实验病理模型并观察其在雏鸭体内的动态分布及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变化。【方法】本研究以O46分离株通过口服、肌肉和皮下注射3种途径感染10日龄健康雏鸭,感染剂量均为0.5 mL/只(2×108CFU·mL-1),感染后2、4、6、12、24h剖杀、取样,以后每隔12h剖杀、取样并对剖解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在每个安排的时间点平行采集2只雏鸭的心、肝、脾、肺、肾、脑、食道、胸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法氏囊、胰腺和气管等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通过H.E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郑明慧
肠杆菌科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分布于空气、水、土壤、人体、动物、植物中。可存在于人体,引起肺炎、脓毒症、菌血症等疾病,是人体的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昆虫体内,侵染并杀死昆虫;还可侵染植物,引起杨树溃疡病、梨火疫病、榆树湿心病等。此外,肠杆菌科还可作为生物农药、固氮微生物等,对植物代谢、植物生长、有害生物防治等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对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肠杆菌科菊迪卡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等细菌可以侵染蝴蝶兰、海棠、梨树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系统进化 多项分类 入境 截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晓光 高克祥
生长模型预测法在杨树细菌溃疡病流行预测中的应用刘晓光高克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保定071000关键词杨树细菌溃疡,生长模型预测,复循环病害,管理策略由Xanthomonaspopulisubsp.populi(Ridé)Ridé&Ridé引起的杨树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红 乔健 徐彤 利凯 王慧煜 王建林
研究37℃持续热应激对实验性大肠杆菌病肉鸡股动脉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作用和大肠杆菌感染均可使肉鸡股动脉压及其最大变化速率极显著下降(P<0.01)。热应激第3天,感染大肠杆菌肉鸡股动脉收缩压为((14.76±1.52),(11.04±0.36)kPa)、股动脉舒张压为((11.84±1.66),(9.71±0.36)kPa)、平均股动脉压为((12.81±1.59),(10.15±0.36)kPa)呈显著下降(P<0....
关键词:
热应激 肉鸡 大肠杆菌病 股动脉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博 李里特 辰巳英三 李再贵
采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豆腐 (豆浆 )中主要腐败微生物屎肠球菌的生长规律 ,建立了屎肠球菌在豆浆培养基中的初级和二级预测模型 ,研究了 0~ 5 5℃屎肠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 ,在适温阶段屎肠球菌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 ,适合用Gompertz模型拟合 ;当温度接近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时 ,适合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屎肠球菌在豆浆中生长的温度模型符合Ratkowsky3式。根据预测模型 ,屎肠球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为 4 8℃ ,最高生长温度为 5 4 6℃ ,最适生长温度为 41℃。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屎肠球菌 豆腐 生长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甜 董庆利 王璐 马美湖 金永国
在不同温度下,对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使用Gompertz模型描述特定温度下单增李斯特菌随储藏时间变化的生长状况,对得出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建立Linear、Square root和Ratkowsky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Ratkowsky模型对最大比生长速率-温度拟合度最高(R2=0.999 7),经验证,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单增李斯特菌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情况。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营养肉汤 预测模型 验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珊 赵燕 刘芬 滕慧 张学文
以pET–30a和pEGX为出发载体,构建牛乳铁蛋白功能片段BlfFf基因工程表达的非融合性表达质粒pET–BlfFf和和融合性表达质粒pEGX–BlfFf,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了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非融合型表达pET–BlfFf导表达的目标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融合型的pEGX–BlfFf表达的目标蛋白则可大量溶于细胞破碎上清液中,说明后者更适合表达可溶性目标蛋白。pEGX–BlfFf诱导表达产物经GST标签填料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可制备出可溶性融合蛋白GST–BlfFf,其产量约为60 mg/L。该蛋白经凝血酶去除GST标签,获得纯化的目标肽BlfFf。对BlfFf的生物活性的试验表明,经过胃蛋白酶水解后的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珊 赵燕 刘芬 滕慧 张学文
以pET–30a和pEGX为出发载体,构建牛乳铁蛋白功能片段BlfFf基因工程表达的非融合性表达质粒pET–BlfFf和和融合性表达质粒pEGX–BlfFf,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了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非融合型表达pET–BlfFf导表达的目标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融合型的pEGX–BlfFf表达的目标蛋白则可大量溶于细胞破碎上清液中,说明后者更适合表达可溶性目标蛋白。pEGX–BlfFf诱导表达产物经GST标签填料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可制备出可溶性融合蛋白GST–BlfFf,其产量约为60 mg/L。该蛋白经凝血酶去除GST标签,获得纯化的目标肽BlfFf。对BlfFf的生物活性的试验表明,经过胃蛋白酶水解后的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梦佳 曾东 倪学勤 涂腾 王鹤松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H2对坏死性肠炎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造模组)、Ⅲ组(球虫+鱼粉组)和Ⅳ组(地衣芽孢杆菌防治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从14日龄起饲喂添加30%鱼粉的日粮并于15日龄灌喂球虫,Ⅱ组和Ⅳ组1820日龄连续灌喂产气荚膜梭菌(2.2×108 cfu/mL)1mL,其余各组灌喂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总共为22d。结果表明:坏死性肠炎的发生会显著降低肉鸡体增重升高料重比(P<0.05),地衣芽孢杆菌的添加能提高坏死性肠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璐华 宁喜斌
通过测定2株副溶血性弧菌4~40℃的生长曲线,研究它们的生长规律,运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分别对它们建立初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在低温阶段,适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在适温阶段,生长曲线都呈典型的S形,适合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二级模型采用平方根方程的扩展式Ratkowsky3式拟合,根据二级预测模型,分别得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生长温度Tmin,最高生长温度Tmax和最适生长温度。模型验证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都在±0.05范围内,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是可靠的。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预测微生物学 模型 副溶血性弧菌 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娇 陈志敏 郑爱娟 刘国华 蔡辉益 常文环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O88(3×109 CFU/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张旭 马长伟 李平兰
为了解受群体感应信号肽介导的产细菌素乳杆菌作为发酵剂的潜力,以前期研究获得的1株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 L-Zs9菌株为研究对象,L.pLantarum L-Y9为对照,将L.parapLantarum L-Zs9+aip(信号肽)、L.parapLantarum L-Zs9和L.pLantarum L-Y9分别复配商用木糖葡萄球菌制备发酵香肠,测定不同发酵剂条件下各组香肠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结果表明:L-Zs9+aip组效果最佳,与L-Y9组有显著差异(p0.05)。L-Zs9作为发酵剂能够更迅速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孟庆翔 肖训军 夏兆刚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厌氧微生物培养方法 ,对 5头生长猪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生长猪的胃肠道内容物中和粘膜上均有相当数量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分布 ,且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 2种菌(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鼎震 郑明球 蔡宝祥 陈溥言
根据人源大肠杆菌 1型菌毛结构基因 (pilA)DNA序列 ,在其保守区设计了 1对带有 BamHI/Hind Ⅲ酶切位点的引物 ,经PCR扩增 ,从 2 4株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株染色体中得到 2 1个大小约 6 5 7bp的阳性产物 ,经酶切、连接、转化及筛选 ,得到 3种来自不同血清型鸡源大肠杆菌 (O1、O78及O88)PCR产物的阳性克隆。经核酸序列测定 ,确认所克隆的外源基因为 1型菌毛pilA基因
关键词:
鸡大肠杆菌 1型菌毛 结构基因 克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