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7)
- 2023(9761)
- 2022(8497)
- 2021(7830)
- 2020(7074)
- 2019(15632)
- 2018(15431)
- 2017(29707)
- 2016(16675)
- 2015(18605)
- 2014(18552)
- 2013(18553)
- 2012(17468)
- 2011(16071)
- 2010(16223)
- 2009(15198)
- 2008(15436)
- 2007(14274)
- 2006(11934)
- 2005(10851)
- 学科
- 济(65432)
- 经济(65368)
- 业(48140)
- 管理(47439)
- 企(40052)
- 企业(40052)
- 方法(31619)
- 数学(27319)
- 数学方法(27012)
- 学(19249)
- 财(17860)
- 农(17286)
- 中国(16748)
- 技术(15389)
- 业经(13489)
- 制(12837)
- 贸(12437)
- 贸易(12433)
- 易(12046)
- 地方(11734)
- 银(11548)
- 银行(11492)
- 务(11446)
- 财务(11414)
- 农业(11404)
- 财务管理(11385)
- 融(11315)
- 金融(11310)
- 理论(10979)
- 行(10952)
- 机构
- 大学(246502)
- 学院(242901)
- 济(96224)
- 经济(94133)
- 管理(88494)
- 研究(88300)
- 理学(76457)
- 理学院(75478)
- 管理学(73984)
- 管理学院(73525)
- 中国(64457)
- 科学(59091)
- 农(52831)
- 京(52475)
- 所(47948)
- 财(44250)
- 研究所(44066)
- 业大(42963)
- 农业(42072)
- 中心(39561)
- 江(37239)
- 财经(35328)
- 北京(32891)
- 经(32111)
- 院(31498)
- 范(31411)
- 师范(30988)
- 经济学(29823)
- 州(29446)
- 省(27821)
- 基金
- 项目(164306)
- 科学(126747)
- 基金(118135)
- 研究(111669)
- 家(106658)
- 国家(105829)
- 科学基金(87962)
- 社会(68977)
- 社会科(65327)
- 社会科学(65305)
- 省(65026)
- 基金项目(62646)
- 自然(59867)
- 自然科(58500)
- 自然科学(58471)
- 自然科学基金(57446)
- 划(55406)
- 教育(51348)
- 资助(48638)
- 编号(43232)
- 重点(38033)
- 创(36177)
- 成果(35840)
- 部(35761)
- 发(35013)
- 创新(34156)
- 计划(33279)
- 科研(32592)
- 课题(30623)
- 科技(30369)
- 期刊
- 济(102772)
- 经济(102772)
- 研究(67063)
- 学报(50462)
- 中国(46972)
- 农(46972)
- 科学(42108)
- 大学(36527)
- 财(35023)
- 学学(34761)
- 管理(31888)
- 农业(31369)
- 教育(23890)
- 融(20908)
- 金融(20908)
- 技术(19936)
- 业(17615)
- 财经(17256)
- 经济研究(16774)
- 业经(15794)
- 经(14828)
- 版(14301)
- 业大(13763)
- 科技(13564)
- 问题(13484)
- 技术经济(12506)
- 图书(11511)
- 农业大学(11508)
- 贸(11210)
- 统计(10931)
共检索到355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郑明慧
肠杆菌科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分布于空气、水、土壤、人体、动物、植物中。可存在于人体,引起肺炎、脓毒症、菌血症等疾病,是人体的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昆虫体内,侵染并杀死昆虫;还可侵染植物,引起杨树溃疡病、梨火疫病、榆树湿心病等。此外,肠杆菌科还可作为生物农药、固氮微生物等,对植物代谢、植物生长、有害生物防治等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对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肠杆菌科菊迪卡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等细菌可以侵染蝴蝶兰、海棠、梨树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系统进化 多项分类 入境 截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谭妙英 常彦磊 张璜 谢会 李丽丽 石磊
为了解芽孢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选择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样品分离芽孢杆菌科细菌,鉴定种属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菌株对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后通过接合转移实验分析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分离出59株芽孢杆菌科细菌,经鉴定可分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假芽孢杆菌属(Falsibacillus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数目最多,为44株。药敏实验确定耐药菌株共33株,12株对甲砜霉素药物不敏感,菌株基因检测中共检出21种耐药基因和2种转移元件基因。接合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含甲砜霉素药物的环境中耐药基因可以在芽孢杆菌或类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之间转移,并且耐药表型可传代传播。实验揭示了细菌间甲砜霉素耐药表型传播的高风险,对养殖药物的使用及细菌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翁丽华 徐幸莲 周光宏 江芸
将肠杆菌科细菌接种到宰后1 h的无污染的热鲜肉上,置于灭菌培养皿上并分别于5、10、15、25和30℃贮藏,建立肠杆菌科细菌在热鲜肉上的生长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拟合特定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度下肠杆菌科细菌在热鲜肉上的生长状况。对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建立平方根模型,结果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和0.98。用贮藏在8和22℃热鲜肉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试验值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并对偏差度、准确度、残差平方和及均方根误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靠性高,可有效预测5~30℃肠...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热鲜肉 生长预测模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梦美 吕成杰 杨顶珑 赵建民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LP HMX-3对仿刺参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为(4.22 ± 0.05)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LP HMX-3添加组即10~(5 )CFU/g的LL组和10~(7 )CFU/g的LM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①LP HMX-3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终体质量、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且LL组的生长指标更优;②LL组的肠道淀粉酶和LM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说明LP HMX-3可能提高仿刺参的消化利用率;③LL组和LM组体腔液的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LM组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组,此外,LL组和LM组体腔细胞Aj-p105和Aj-catalase表达量以及LM组的Aj-C3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说明LP HMX-3可增强仿刺参的免疫力;④由16S rDNA V4区测序可知,α多样性指数显示LP HMX-3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均匀度,但LL组和LM组差异不大;β多样性分析显示,LL组和LM组的物种组成结构相似,但明显不同于C组;⑤在门水平上,LL组和LM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低于C组,LL组厚壁菌门丰度以及LL组和LM组拟杆菌门、蓝藻门和Campilobacterota丰度显著高于C组,属水平上,LL组和LM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和梭菌属的丰度高于C组,说明LP HMX-3显著提高了仿刺参潜在益生菌的丰度。上述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P HMX-3可以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仿刺参的消化能力、增强免疫力,并能积极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综上,本研究可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并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兰 张篪 卫军峰 江汉湖
从6种泡菜中分离出217株乳杆菌,通过琼脂点扩散交叉拮抗试验,筛选出发酵液有抑菌作用的12株植物乳杆菌。排除了酸、过氧化氢的作用后,7株的离心发酵液对来自于甘蓝泡菜的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6D 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对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说明它们产生的抑菌物质是细菌素。其中 G_6,G_8,G_9和 H_(16)菌株抑菌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
泡菜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筛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平 慕小倩 冯俊涛 张兴
以小麦赤霉病菌 (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rerea Pers et Tris)、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 L eon)、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L eonard) 5种病原真菌为供试菌种 ,对菊科 15属 2 5种植物的丙酮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除蒙山莴苣和千里光 2种植物外 ,其他 2 3种植物的提取液对至少 1种供试菌种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臭蒿、大花金挖耳、猪毛...
关键词:
菊科植物 抑菌作用 活性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艳华 李凤娟 刘建华 胡功政 莫娟 余军军
为探讨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菌、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检测了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几乎相同,而生物被膜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比后两者显著增强,并且2株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浮游菌在形成生物被膜后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此说明,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生物被膜这种特殊结构造成的,同时,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促使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敏 吕加平 段玉权 刘鹭
【目的】对来源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和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 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酶学特性开展研究,探讨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及电泳技术测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米氏常数、酶的分子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L.plantarum和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结果】P.freudenreichii 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建奎 魏春华 侯喜林 余丽芸 王桂华
【目的】利用干酪乳酸菌作为抗原传递系统来刺激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反应,从而研制有效的黏膜疫苗预防ETECF41的感染。【方法】重组菌在MRS培养基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蛋白展示到菌体表面。将重组菌及空质粒菌株分别滴鼻接种SPF级Balb/c小鼠,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小鼠产生抗F41的特异性IgG,收集小鼠肺部冲洗液、肠道冲洗液、阴道冲洗液及粪便样品测定小鼠产生抗F41的特异性sIgA,并对小鼠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重组干酪乳杆菌pLA-F41/L.casei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F41的sIgA和IgG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勇 曾令兵 范玉顶 罗晓松 徐进 肖艺
根据GenBank中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AF403394)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基因序列(M17874),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细胞(CIK)中提取病毒核酸作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约1.3 kb的GCRV VP6基因读码框片段,同时提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44815全基因组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约370 bp的LTB基因读码框片段。将获得的2个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到pCR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平 冯俊涛 邵红军 祝木金 慕小倩 张兴
在室内以组织筛选法测定了菊科 15属 2 5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rereaPers et Tris)和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Schr)的抑菌活性 ,并采用盆栽试验测试了其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蓼子朴、天明精、大花金挖耳等 16种植物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 (抑制浸染率 )达到 6 0 %以上 ;大花金挖耳、旋覆花和猪毛蒿 3种植物样品对苹果炭疽病菌具有 6 0 %以上的抑菌作用 ;对小麦白粉病菌有 5 0 %以上保护作用的有大花金挖耳、蓼子朴、臭蒿、苍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菱菱 王丽 陈龙男 谢福莉 李友国
采用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部分特异基因排列分析鉴定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株根际细菌HNA3;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抑菌率计算方法测定其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谱和拮抗能力;通过摇瓶发酵和酸沉淀方法研究相关抗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条件及其分离方法;采用表面活性检测和有关功能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抗菌活性物质成分的性质。结果表明:HNA3菌株为1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PY(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培养基是适合HNA3生长和产生相关抗菌活性物质的适宜培养基;活性物质存在于发酵除菌液中,可通过酸沉淀方法分离获得。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素芬 陈景荣 谢文娟
从51种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与4种豆科植物(刺槐、合欢、大豆、豌豆)进行接种试验,幼苗经50d培养,刺槐、合欢、大豆、豌豆的结瘤率分别为100%、87.9%,69.7%、25.8%。其中有12个菌株可同时在这4种豆科植物上结瘤,29个菌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大豆上结瘤,4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豌豆上结瘤,说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较广泛的共生寄主范围。各菌株与不同豆科植物的亲合力、结瘤特性和固氮能力有较明显差异。观察还进一步证实根瘤的形状和颜色是由寄主植物决定的。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豆科植物,接种试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新月 王春元 于永翔 王印庚 李京泽 刘定远 张正
为研究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和肉桂精油对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主要致病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D)的抑菌作用,实验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精油对6株不同致病力PDD菌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添加精油后6株PDD生长曲线的变化;以2株高致病性PDD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浓度精油对PDD毒力基因表达量及胞外产物(ECP)活性的影响;分析了3种精油存储不同时间后以及在金属离子影响下的药效稳定性。结果显示,3种精油对6株PDD菌株均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32~128μg/mL,MBC为64~192μg/mL;3种精油对2株高致病性PDD菌株的毒力基因表达及ECP的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低浓度精油对PDD主要毒力基因的抑制作用最明显。3种精油于室温下避光存储35 d,对实验菌株的杀菌率均大于99%,显示其良好的药物稳定性;水环境中不同浓度Na~+、Mg~(2+)、Ca~(2+)、K~+等对3种精油的杀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3种精油均适宜开发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新型渔药或饲料添加剂。本研究可为拓展芳香类植物精油在水产疾病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