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
- 2023(64)
- 2022(68)
- 2021(51)
- 2020(55)
- 2019(84)
- 2018(83)
- 2017(95)
- 2016(85)
- 2015(91)
- 2014(106)
- 2013(110)
- 2012(121)
- 2011(112)
- 2010(108)
- 2009(103)
- 2008(107)
- 2007(93)
- 2006(71)
- 2005(46)
- 学科
- 学(308)
- 虫(172)
- 济(146)
- 经济(146)
- 水产(145)
- 防(142)
- 害(133)
- 动物(125)
- 及其(123)
- 治(113)
- 防治(113)
- 虫害(108)
- 动物学(102)
- 物(97)
- 病虫(84)
- 病虫害(84)
- 管理(77)
- 业(72)
- 家(68)
- 理学(68)
- 中国(60)
- 方法(58)
- 畜(58)
- 家畜(57)
- 土壤(53)
- 壤(53)
- 药(53)
- 数学(52)
- 植(51)
- 植物(51)
- 机构
- 大学(1552)
- 学院(1490)
- 农(946)
- 研究(846)
- 科学(797)
- 农业(795)
- 业大(633)
- 所(585)
- 研究所(559)
- 农业大学(526)
- 室(519)
- 实验(502)
- 中国(501)
- 实验室(485)
- 重点(464)
- 省(428)
- 业(417)
- 京(412)
- 院(336)
- 中心(322)
- 研究院(317)
- 科学院(311)
- 技术(307)
- 部(296)
- 江(293)
- 动物(258)
- 科学研究(254)
- 生物(242)
- 工程(236)
- 家(231)
共检索到2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世乐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发现肝片形吸虫头部咽的两侧各有一强的5-羟色胺(5-HT)荧光集落(脑神经节),由其发出的神经干分布于虫体的背腹及两侧,神经干继续发出细小分支直至皮肌层和吸盘等.生殖系统(睾丸、卵巢、子宫、卵模和卵黄腺纵隔等)和消化系统(咽和肠管壁等)亦有5-HT 免疫反应分布.揭示肝片形吸虫体内不仅存在5-HT,而且存在色胺能神经系统,证明了5-HT 为肝片形吸虫的神经递质.
关键词:
血清素 肝片形吸虫 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祖功 包鸿俊
用反相离子对色谱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日本血吸虫体内5-HT的定量、合成与降解。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体内5-HT的含量为2.92±0.29μg/g。雌、雄虫分别为2.57±0.35和3.32±0.19μg/g。用3H-Try培养虫体,由HPLC分离收集,经液闪测定,有3H-5-HTP、3H-5-HT、3H-HIAA生成;分别用3H-5-HTP和3H-5-HT培养虫体,则有3H-5-HT、3H-5-HIAA和3H-5-HIAA生成。异丙异烟肼能增加虫体内5-HT的含量和降低5-HIAA的水平,而对氯苯丙氨酸,反苯环丙胺,赛庚啶等对虫体5-HT含量均无影响。以上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体内存在5-HT...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丙云 陈龙 毛鑫智 陈继明 Javier Gonzaloz
为研究水牛抗肝片吸虫的免疫反应机制,选择8头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成感染(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坳,连续20天,共接种1200个囊蚴。每周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的 T、B 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组分比例以及抗体(IgG)水平。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在感染肝片吸虫后第2周开始,T 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平 史晓丽 沈丽琳
采用肉眼观察法测定不同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对日本血吸虫运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3mol/L和10-4mol/L的5-HT作用虫体30min后,虫体运动显著增强,而10-5mol/L时,虫体运动稍有增强。10-3mol/L色胺(tryptamine)也可显著增强虫体运动,但10-4mol/L、10-5mol/L时,作用则不显著。(2)用10-3mol/L赛庚啶(cyproheptadine)、曲拉唑酮(trazodone)、米安舍林(mianserin)、螺环哌啶酮(spiroperidol)、氟哌丁苯(haloperidol)作用虫体1h后,除haloperidol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海银 李艳 陈曦 陈鹏 陈萍
【目的】5-羟色胺(5-HT)在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克隆介导5-HT生理效应的家蚕5-HT受体及组织表达分析,为研究家蚕5-TH受体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组数据及半定量real-time PCR技术,鉴定克隆4种家蚕5-HT受体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HT受体在物种间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半定量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它们在幼虫和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预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得到4种5-HT受体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5-HT1ABm、5-HT1BBm、5-HT2Bm、5-HT7Bm(GenBank登录号KM236100—KM236...
关键词:
家蚕 5-HT受体 克隆 基因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 王丙云 朱祖康 J.Gonzalez-GalleGo 毛鑫智
将8头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雄性去势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结果表明: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CR1花环率从感染后第2周即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显著升高;白细胞数的总体水平在19周前高于对照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而淋巴细胞则有所下降;在淋巴细胞中可见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引起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降低和抗肝片吸虫的IgG含量的显著升高。激素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在感染初期升高,胰岛素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上波动,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未见与对照...
关键词:
水牛 肝片吸虫 感染 免疫功能 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英 沈永林
1.LDH 短程释放法测定 NK 细胞活性动态变化本实验以 SP2/0细胞为靶细胞(即效应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DH)短程释放法测定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和山羊的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 NK 活性动态变化。发现山羊在感染后 NK 活性有两次高峰,推测与虫体的发育或淋巴细胞的减少或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有关;两个感染组(Ⅰ,200个囊蚴/只;Ⅱ,500个囊蚴/只)变化趋势相近,表明感染量与 NK 活性无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箫 陈珂 陈艳文 刘钰珠 李一峰 杨金龙
为探究5-羟色胺2A受体(5-HT 2A receptor, 5-HT2AR)基因在海水贝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克隆了厚壳贻贝5-HT2AR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显示,5-HT2AR基因全长2 636 bp,开放阅读框(ORF)2 124 bp,共编码70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人、小鼠、斑马鱼、长牡蛎和虾夷扇贝等物种分别具有45%、45%、48%、49%和67%的同源性。厚壳贻贝雌雄成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均有5-HT2AR基因表达,雄性中的鳃表达量最高,而在雌性鳃、外套膜和性腺中的表达稍高于其他组织和器官;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厚壳贻贝的摄食、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有关。5-HT2AR基因在厚壳贻贝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稚贝的表达量为眼点幼虫的1.4倍,推测5-HT2AR基因可能参与了调控厚壳贻贝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5-HT基因家族在双壳贝类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国武 孟庆玲 乔军 王熙凤 张凯 宁程程 季春辉 才学鹏
【目的】分析肝片吸虫Legumain蛋白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及抗原性,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力。【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肝片吸虫(Fh)Leguma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Fh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中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将Legumain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中,将其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Transetta(DE3)中,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Legumain,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Fh Legumain基因cDNA全长1278 bp,编码42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的优势抗原表位主要集中在第73~103、115~137、254~308、319~337、360~375位;1~21位有信号肽,无跨膜区,为亲水性蛋白。【结论】经SDS-PAGE检测,重组Legumain蛋白分子量约为65 kDa,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Legumain可被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证明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小鼠免疫试验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春霞 李军 潘艳 彭昊 禤雄标 胡帅 谢永平 谢宇舟 何彩美 陈泽祥 杨威
研究猪瘟兔化弱毒苗在免疫猪体内的动态分布,在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后第1、7、14、21、28、35、63天采集免疫猪的脾、肾、肺、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及血清,应用免疫组化、RT-PCR、猪瘟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分析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动态分布、存留时间及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于免疫后第7~14天在脾脏、第7~21天在腹股沟淋巴结、第14~28天在肾脏组织分别检测到猪瘟病毒。在免疫后第7天检测到猪瘟病毒抗体,随后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至免疫后第63天;病毒抗原的分布与RT-PCR检测结果吻合。结论:猪瘟兔化弱毒苗在猪体内主要分布器官为脾、肾和腹股沟淋巴结,免疫后第7天脾和腹股沟淋...
关键词:
猪瘟兔化弱毒苗 免疫组化 动态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浩 张云贵 石金峰 胡艳君 胡天阳 宋铭忻 路义鑫 熊永忠 刘朔一 曹荣峰 谷作霖
研究了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国际标准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猪体内寄生密度较大的部位是:膈肌、舌肌、咬肌、腓肠肌、肩胛肌、肋间肌、颈肌、前腿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寄生密度较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静 刘宝存 孙明德
通过池栽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的需硫规律。结果表明 :供硫充足的小麦 ,植株硫的累积呈一单峰曲线 ,在拔节至抽穗期吸收量最高。而全硫含量在返青起身期有一个高峰 ,之后随着小麦的生长而逐渐降低。供硫不足时 ,小麦硫的吸收量显著降低 ,在拔节至抽穗期吸收量很低 ,而在其前后出现 2个高峰。小麦吸收到体内的硫达到一定浓度后 ,即使增加土壤硫的供给 ,植株硫的吸收过程也不会增强。如果土壤缺氮 ,即使供硫充足 ,植株也会缺硫。硫在小麦各器官的分配随生育期变化 ,供硫充足的小麦叶片的硫浓度保持最高 ,但叶片中硫的分配比例只在抽穗前最高 ,成熟过程中叶片中有部分硫运出。抽穗后茎的累积量迅速上升 ,分配比例最高
关键词:
硫 冬小麦 器官 吸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英 曾健滢 韩前彪 唐兆新 郭剑英 潘家强
【目的】探讨肉鸡肺小动脉中膜5-羟色胺(5-HT)含量与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明确5-羟色胺转运体(5-HTT)是否参与了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方法】20日龄科宝肉鸡分成非诱病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包括空白对照组、氟西汀、西酞普兰组,30只/组)和诱病组(静脉注射纤维素微粒,包括药物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西酞普兰组,50只/组)。自21d起,记录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率,并分别于21、28、35、42d从各组随机抽样,测定右心室/全心室重量比(RV/T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和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检测肺小动脉中膜5-HT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红波 蒋金书
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等研究了巨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maxima 在免疫鸡体内的发育及鸡体相应肠道的组织学变化.E.maxima 在非免疫鸡体内有3代裂殖生殖。在其第1,2代裂殖生殖阶段,所见虫体寄生的空肠组织发生粘液变性.在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非免疫攻毒鸡空肠绒毛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包括粘膜上皮大量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等,有时可见大量上皮间淋巴细胞(IEL)出现,在免疫攻毒鸡,E.maxima 从子孢子的侵入、移行阶段在免疫鸡体内就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第1,23代裂殖生殖受到日益加重的抑制,最终使虫体没有进入有性生殖阶段。给免疫鸡攻毒后24h 即可见空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浩 王荻 卢彤岩
环境因素会对药物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为研究温度和水流速度对药物在虹鳟体内药物代谢的影响,以虹鳟为实验对象,设置3个温度(5、10、15°C)和流速(8、16、24 cm/s),水温由自动循环水族缸的控温系统调控,流速由鱼类生态测量仪调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组织中恩诺沙星含量。结果发现,在5、10、15°C时,血浆T_(max)分别是8.67、4.78、2.39 h;T_(1/2α)分别是0.86、0.80、0.77 h;T_(1/2β)分别是49.18、45.81、38.35 h
关键词:
虹鳟 恩诺沙星 温度 流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