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5)
- 2023(10875)
- 2022(9680)
- 2021(9060)
- 2020(7733)
- 2019(17850)
- 2018(17842)
- 2017(35314)
- 2016(19127)
- 2015(21667)
- 2014(21685)
- 2013(21718)
- 2012(19587)
- 2011(17620)
- 2010(17447)
- 2009(15777)
- 2008(15417)
- 2007(13417)
- 2006(11483)
- 2005(9853)
- 学科
- 济(78690)
- 经济(78607)
- 管理(58301)
- 业(57270)
- 企(47445)
- 企业(47445)
- 方法(37353)
- 数学(32217)
- 数学方法(31892)
- 农(24523)
- 财(19051)
- 业经(18568)
- 中国(17823)
- 地方(16396)
- 学(16078)
- 贸(15586)
- 贸易(15582)
- 易(15158)
- 农业(14345)
- 技术(12925)
- 理论(12612)
- 制(12465)
- 产业(12423)
- 和(12361)
- 务(12256)
- 财务(12194)
- 财务管理(12172)
- 环境(11584)
- 企业财务(11296)
- 划(10460)
- 机构
- 学院(269830)
- 大学(269387)
- 管理(113904)
- 济(108883)
- 经济(106609)
- 理学(99797)
- 理学院(98814)
- 管理学(97292)
- 管理学院(96822)
- 研究(85820)
- 中国(62764)
- 京(57226)
- 科学(53887)
- 财(46043)
- 农(44392)
- 业大(42520)
- 所(42195)
- 中心(39870)
- 研究所(38648)
- 江(38256)
- 财经(37981)
- 北京(35810)
- 农业(35005)
- 经(34495)
- 范(34114)
- 师范(33814)
- 经济学(31585)
- 州(31212)
- 院(31102)
- 经济管理(30083)
- 基金
- 项目(190845)
- 科学(150184)
- 研究(140244)
- 基金(138456)
- 家(119793)
- 国家(118804)
- 科学基金(102732)
- 社会(87623)
- 社会科(83132)
- 社会科学(83111)
- 省(75007)
- 基金项目(74172)
- 自然(67501)
- 自然科(65910)
- 自然科学(65896)
- 自然科学基金(64705)
- 教育(63088)
- 划(62351)
- 编号(57932)
- 资助(57415)
- 成果(45634)
- 部(41886)
- 重点(41678)
- 发(40782)
- 创(39962)
- 课题(38621)
- 创新(37167)
- 科研(36303)
- 教育部(35879)
- 人文(35700)
- 期刊
- 济(114961)
- 经济(114961)
- 研究(75936)
- 中国(45275)
- 学报(40928)
- 农(40248)
- 管理(40112)
- 科学(38199)
- 财(33571)
- 大学(31090)
- 学学(29317)
- 农业(28559)
- 教育(26704)
- 技术(23672)
- 业经(20932)
- 融(19228)
- 金融(19228)
- 经济研究(18096)
- 财经(17392)
- 理论(15724)
- 问题(15335)
- 经(14801)
- 实践(14696)
- 践(14696)
- 业(14462)
- 图书(14414)
- 技术经济(13727)
- 科技(13510)
- 商业(12823)
- 现代(12302)
共检索到37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雪玲 韩一军
2007年以来,我国以肉禽制品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准确掌握肉禽制品的价格形成、传导机制、涨价原因以及涨价过程中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本文采取全程跟踪的方法选择肉鸡产品对其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表明,肉鸡产品价格上涨是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成本上升和产后各环节加价。在整个产业链中养殖户承担的成本最多,但利润却较少;而加工销售环节承担成本较少,利润却较高,成本利润分配不合理。要稳定价格、确保市场供给,必须控制农产品生产成本过快增长,加强流通领域各环节的价格监控,大力发展产销直供。
关键词:
肉鸡 价格形成 成本 利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春 辛翔飞 王济民
近年来,我国肉鸡产业从快速发展期进入调整阶段。本文分析了肉鸡价格、肉雏鸡价格和肉鸡配合饲料价格的波动特征,并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肉鸡产业链中上述三者价格传导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肉鸡、肉雏鸡及配合饲料的价格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肉雏鸡价格对活鸡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强,肉鸡配合饲料价格对活鸡价格波动影响较弱;短期内,活鸡价格与其自身滞后期价格波动、肉鸡配合饲料滞后期价格波动和肉雏鸡滞后期价格波动显著相关,且相关程度随滞后期的增加而减弱。本文最后结合当前我国肉鸡供需形势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风田 李明
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主体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大豆从种植到收割直至进入大豆深加工企业,利润在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分配从绝对量上来看,农户<中间商<企业;农户种植环节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流通成本过高,中间商利润较低,中间商缺乏收购积极性;大豆加工企业虽然利润较高但并没有大豆定价的主动权,大豆定价仍依靠于国外市场。
关键词:
大豆 产业链 成本收益 黑龙江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祝丽琴 钞贺森 田旭
基于2000年1月~2015年12月饲料、活鸡与白条鸡市场价格月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对中国肉鸡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内中国肉鸡产业链整合情况较好,短期内中国肉鸡产业链价格协整系统具有显著自我修正功能,且产业链价格传导具有一定滞后性;肉鸡产业链顺向价格传导效率较高、逆向传导效果不佳;外部价格波动冲击产生的影响不断增大,自身价格惯性冲击产生的影响不断减弱,肉鸡产业链价格波动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到增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便为制定相关市场调控和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肉鸡产业链 价格传导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儒彬 辛翔飞 崔姹 付艳芳 王济民
[目的]为全面分析肉鸡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配情况。[方法]文章以肉鸡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为例,对肉鸡出栏价格处于不同变化趋势下的产业链环节主体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Shapley值测算产业链各主体最佳利益分配值。[结果](1)价格高峰与低谷期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利益分配格局差别较大,研究农产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时需将农产品价格周期纳入研究范围。(2)各主体合作加强合作可实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及增加链条总收益。价格低谷期产业链环节主体种鸡场、养殖户、屠宰加工企业、零售商利益分配值与最佳利益分配比例为10.49:(-0.45):44.42:45.54调整为13.96:18.51:31.33:36.20,合作后肉鸡产业链增值比合作前高1.68元/只。现实利益分配情况与夏普利值测算的最佳分配方案存在一定差距。(3)一体化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下肉鸡产业链各环节由于合同或契约的存在,各主体之间在生产管理、要素供应等方面协作更加紧密,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利益分配格局相对合理。[结论]提出加强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间相互合作、建立公司与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强做大肉鸡行业协会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瑞荣 毛藤熹 王济民
基于肉鸡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现实,选择并构建预警指标体系,进而计算相关预警指数,从而分析预警结果。研究发现:玉米产量、肉鸡产量、国家财政支农支出、肉鸡进口量是肉鸡价格变动的主要先行指标,猪肉价格、肉雏鸡价格、活鸡价格、GDP和玉米价格是主要同步指标。预警指数较肉鸡价格变动率提前一年发生波动,因此,可以借助于相关指数判断肉鸡产业未来发展行情,同时,根据各预警指标发出的预警信号,揭示引发市场冷热的原因。
关键词:
肉鸡产品 价格波动 指标体系 预警指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燕 马骥
选取2003年1月至2017年3月的月度价格数据,通过构建包括商品代肉雏鸡价格、活鸡价格和白条鸡价格的M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肉鸡产业市场状态转换特征及产业链价格非对称传递。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肉鸡产业市场可划分为正常状态和低迷状态;经历了2003-2008年上半年市场状态频繁转换期和2008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平稳运行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正常状态,2008年之前部分月份以及2013年和2017年个别月份处于低迷状态;两个市场状态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低迷状态平均持续期为5.76个月,正常状态平均持续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瑞荣 王济民 申向明
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94年6月至2010年9月的肉鸡产品价格及相关数据,对肉鸡产品价格进行了模拟分析和预测评价。研究发现,活鸡、西装鸡、商品代肉雏、玉米和猪肉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变动关系;对于肉鸡产品价格而言,玉米、猪肉价格具有外生性,其波动对肉鸡产品价格有显著影响;肉鸡产品价格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具有内生性;活鸡价格变动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加入WTO后,西装鸡价格和商品代肉雏价格下降明显;ARDL模型预测效果好于ARIMA模型,但ARIMA模型更便于预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耀庭 戴俊玉
调查香蕉从蕉农到消费者过程中收购、批发、零售等环节发生的成本和利润分配可以发现,"农户+蕉农自销型流动摊点+消费者"模式流通成本最低,"农户+第三方物流+超市+消费者"模式流通利润最高,而规模大小、流通环节多寡、流动摊点管制等是影响流通成本非常重要的几个因素,其中流通过程中的专用资产投入是提升流通利润的关键。为更好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利润,在生产环节,应当借助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在中间环节,应当扶持第三方物流加大专用资产投入,从而提升香蕉品质,拉长香蕉保鲜时间,进而提高议价能力,以便择机进入市场,避免价格波动;在销售环节,应当重点扶持超市扩大生鲜果蔬销...
关键词:
流通模式 流通成本 流通利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劲 祁春节
以宜昌柑橘为例,对柑橘产销各环节的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近两年柑橘产销价格和利润分配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柑橘产销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直接挤压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空间,必须进一步完善柑橘价格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柑橘产业仍属于农业弱势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应该建立健全柑橘生产与果农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抑制生产要素价格过快上涨,优化柑橘产品结构,建立健全柑橘产销预警机制。
关键词:
柑橘 价格形成,成本构成 利润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贵霞 张一品 吴迪
中国奶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尽合理,影响了奶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分析了液态奶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奶产业链中乳品零售商(超市)的利润率远远高于乳品企业和奶农,奶农的收益状况受到乳品企业和零售商的双重价格转移的影响,这是影响液态奶产业链平稳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Shapley值方法,根据产业链中各方对合作联盟的贡献程度,得出最终的利润分配方案为:奶农获得整个产业链利润的24.5%,乳品加工企业23.7%,超市51.8%;提出了降低奶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加强液态奶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合作、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议价能力、建立合理...
关键词:
液态奶 产业链 利润分配 价格转移 双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磊 张希玲 赵婧洁 王瑞梅
深入分析鲜食葡萄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对解决当前各利益主体间利润分配不合理问题,改善主产区农户收益状况,推动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昌黎县至北京鲜食葡萄的流通为例,分析产业链中农户、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成本收益情况及利润分配格局,并运用Shapley值法,探讨产业链中不同利润分配模式的优化与选择。结果表明,当前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中,农户获得产业链利润的21%,批发商获得52%,零售商获得27%,而农户资金投入与时间投入远高于批发商与零售商,且其收益状况受气候条件、市场价格与需求及批发商和零售商市场与价格风险转移的多重影响,承担了巨大风险,表明当前产业链利润向流通环节过度倾斜,利润分配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光 李凯
近年来,外资通过股权投资、设立子公司的纵向所有权安排在中国逐渐形成包含核心零部件制造、最终产品组装的全产业链布局,这易于引致外资控股的上下游企业间策略协同并影响中资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微观数据,通过构建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间"纵向纳什讨价还价"模型,探析外资纵向所有权安排对中资企业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影响。结论表明:一方面,外资通过控制上游核心部件可以有效提高零部件企业相对于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这种"议价优势"使得外资掌控的核心部件价格高企,引发产业链利润向核心部件企业转移。另一方面,在这种特殊的纵向结构下,下游中资整车企业势力的增加以及相关反垄断处罚措施不能有效"抗衡"利润分配效应,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利润增长,也会促进产业链整体利润的提高。中国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中外资企业的互利共赢。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梅萍 汪贤裕
针对不对称信息带来的代理成本对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影响,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合作博弈为基本研究方法,引入虚拟第三方为利他的委托人,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的供应链利润分配问题。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对供应商逆向选择的激励和销售商道德风险的激励,当虚拟第三方提供给供销双方的转移支付之和等于供应链总期望销售收入时,供销双方则得到自身预期的收益,否则,双方需在差额上进一步进行谈判协商,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分析论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