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2)
2023(5810)
2022(4877)
2021(4242)
2020(3284)
2019(7432)
2018(7255)
2017(13289)
2016(7309)
2015(7992)
2014(8202)
2013(8222)
2012(8108)
2011(7711)
2010(7927)
2009(7208)
2008(7078)
2007(6490)
2006(6013)
2005(5770)
作者
(23912)
(19806)
(19762)
(18467)
(12547)
(9541)
(8892)
(7806)
(7704)
(7245)
(6801)
(6554)
(6547)
(6494)
(6371)
(6019)
(5932)
(5791)
(5752)
(5655)
(5169)
(5153)
(4914)
(4647)
(4549)
(4505)
(4500)
(4413)
(4270)
(3991)
学科
(37365)
经济(37333)
(17575)
管理(16360)
地方(16254)
中国(14493)
(11976)
(11755)
企业(11755)
业经(9831)
地方经济(9425)
(8649)
农业(8393)
(7672)
金融(7672)
方法(7480)
(7363)
银行(7343)
(7282)
(6960)
环境(6469)
发展(6465)
(6445)
技术(6216)
(6172)
贸易(6162)
(5968)
数学(5943)
数学方法(5895)
(5849)
机构
学院(108796)
大学(105671)
研究(45361)
(44285)
经济(43259)
管理(35722)
中国(34257)
理学(29154)
科学(28729)
理学院(28710)
管理学(28115)
管理学院(27912)
(24666)
(24488)
(23976)
研究所(22012)
中心(19972)
(19624)
农业(18724)
(18660)
业大(17698)
(16749)
师范(16522)
北京(16334)
(16254)
(16141)
(15425)
财经(14469)
科学院(14413)
技术(13768)
基金
项目(67370)
科学(51748)
研究(49761)
基金(45219)
(40292)
国家(39873)
科学基金(32622)
社会(30221)
(28928)
社会科(28587)
社会科学(28582)
(23711)
基金项目(23509)
教育(21990)
(21986)
编号(20429)
自然(19938)
自然科(19433)
自然科学(19426)
自然科学基金(19050)
资助(18335)
发展(17540)
(17193)
成果(17098)
课题(15976)
重点(15814)
(14208)
(13534)
创新(13306)
(12823)
期刊
(60572)
经济(60572)
研究(36460)
中国(29997)
(24548)
学报(19380)
科学(17452)
农业(17158)
教育(16214)
管理(15569)
大学(14417)
(13601)
金融(13601)
学学(13591)
(13404)
业经(11788)
技术(10470)
经济研究(9423)
(8697)
问题(7721)
财经(7009)
(6116)
科技(6069)
世界(5913)
商业(5819)
(5706)
(5620)
(5619)
论坛(5619)
业大(5461)
共检索到186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汝民  陈宏伟  张丹  白静  高岩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植物激素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芽管以及化学诱导物质对吸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均不能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2.9μmol.L-1和5.8μmol·L-1赤霉素(GA3)能够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芽管,萌发率仅为3.3%~4.7%;2.9μmol·L-1NAA+5.8μmol·L-1GA3+1.4μmol.L-16-BA3种植物激素组合使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提高了4.2倍;植物激素不能进一步诱导肉苁蓉形成吸器。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间苯二酚(RS)和阿魏酸(FA)均可诱导萌发的肉苁蓉种子形成吸器,吸器形成率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汝民  白静  吕春玲  陈宏伟  高岩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seed germination in Cistanche deserticola,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of high/low temperature on seed germination of C.deserticola using the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The effects of high/low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and plant ho...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平  郭玉海  朱艳霞  崔旭盛  
将萌发2 d的管花肉苁蓉芽管用6-苄氨基嘌呤、2,6-二甲氧基对苯醌、细胞分裂素、间苯二酚、槲皮素处理24 h,以2,7二氯氢化荧光素乙二脂作为荧光探针,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芽管中的活性氧进行定位和定量测定;同时统计处理5 d后芽管形成吸器的数量,以探讨吸器诱导因子对管花肉苁蓉芽管活性氧含量及吸器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芽管顶端感受吸器诱导因子刺激,而迅速膨大形成吸器,2,6-二甲氧基对苯醌处理吸器诱导率最高,为80%;依次为Kinetin和6-BA,为76%;槲皮素和间苯二酚,为6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含量表明,芽管顶端是产生活性氧的主要部位,槲皮素处理的芽管H2O2分泌量最高,依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雷  吴艳  崔旭盛  翟志席  郭玉海  
以肉苁蓉蒴果和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肉苁蓉蒴果和种子的发育。结果表明:1)肉苁蓉从开花到蒴果开裂所需时间为35d。肉苁蓉蒴果和种子颜色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白色、褐色和黑色的转变,当肉苁蓉蒴果由褐色变为黑色时即花后30d左右为肉苁蓉种子的适宜采收期。2)肉苁蓉蒴果长度、宽度、鲜重和干重在花后25d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48mm、12.33mm、1.620g和0.295g,并且肉苁蓉蒴果发育可分为体积增大期、内部充实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3)肉苁蓉种子长度和宽度在花后25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0.77mm,每蒴果种子鲜重在花后20d达到最大值,为0.768g;每蒴果种子干重在花后35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雷  王信宏  谢秋霖  郭玉海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在单株梭梭上寄生1~7个肉苁蓉,研究肉苁蓉寄生数目对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株梭梭上寄生肉苁蓉数目的增加,1)单株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生物量降低6.1%~10.5%;2)单株梭梭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降低23.2%~30.7%,而肉苁蓉种子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则提高143.8%~331.3%;3)单株梭梭上寄生的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170.3%~338.1%。结果表明适宜的肉苁蓉寄生数目能够通过优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来提高肉苁蓉种子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勇  肖深根  何长征  
为解决生产中越夏黄瓜的高温耐性问题,以黄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黄瓜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提高黄瓜种子在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0℃和30℃分别是预处理的最适宜低温和高温.4h是高温和低温预处理的适宜时间,黄瓜种子经低温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35℃)中萌发,其活力提高,说明黄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拥海  俞乐  黄伟华  李献恩  伍潮  王海滨  
为提高荞麦种子萌发率及其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研究了不同激素对苦荞(FagopyrumtataricumGaertn.)种子萌发以及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5℃时,未经赤霉素预处理,但在附加4mg/L赤霉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的苦荞种子萌发率最高;(2)下胚轴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子叶和上胚轴,下胚轴是最理想的外植体;(3)在附加4mg/L24,-D和0.1mg/L6-BA的MS培养基上,荞麦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雷  崔旭盛  吴艳  翟志席  郭玉海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mm和30.8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信宏  郭玉海  
为明确管花肉苁蓉物质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管花肉苁蓉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可溶性糖、淀粉、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和甘露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管花肉苁蓉全生育期内,可溶性糖含量持续降低,由146.89mg/g降低至54.28mg/g,淀粉含量在未伸长期内不断升高,峰值为44.87mg/g,出土后迅速降低。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呈现"S"型,在伸长期达到142.11g,之后相对稳定。2)营养生长阶段,相同质量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不受季节影响,松果菊苷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随着管花肉苁蓉单株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婷婷  吴田  张瑞丽  蓝增全  
以西番莲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赤霉素浸种时间及不同种子处理方式条件下,进行西番莲种子萌发试验,并利用发芽种子的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将西番莲种子剥壳后置于MS培养基中萌发,是西番莲种子萌发的最适方式。根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2,4-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多为浅绿色,颗粒状,质地疏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蕊  马永清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当地种植的大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索大麻在不同生育期(苗期、快速生长期、开花期)的根际土、根、茎及叶的甲醇和水提取液对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效果。结果表明:根际土提取液刺激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向日葵列当。大麻植株的甲醇和水提取液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率高低顺序为根>茎>叶,其中甲醇提取液刺激列当种子萌发率高于水提取液。根与茎的甲醇提取液刺激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发芽率均显著相关(R2=0.833 6,P<0.05)。植株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种子的萌发诱导作用在快速生长期最强(45.2%),而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诱导作用则在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长征  覃丽平  刘华英  
以大白菜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 ,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 .结果表明 ,大白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 5℃ ,在 10℃低温和 3 5℃高温下萌发 ,种子活力显著下降 .通过适度的低温预处理可提高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的活力 ,通过高温预处理也可以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能力 ,进一步证明了植物对不同胁迫交叉适应现象的普遍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中芹  刘海虹  贾君镇  郭玉海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和幼苗分化建成过程的形态学。结果表明:1)管花肉苁蓉吸器接触柽柳根表皮层后,吸器顶端分化出侵入细胞。在侵入细胞引领下,吸器呈楔形结构依次侵入柽柳根皮层、中柱和木质部。在吸器侵入寄主根过程中,与寄主根皮层细胞接触的吸器细胞壁呈现增厚反应,与吸器顶端邻近的多层寄主皮层细胞被机械挤压而变形,乃至被破坏。2)在吸器侵入木质部后,与寄主根表皮连接的管花肉苁蓉芽端薄壁组织恢复分生能力,分化出芽端生长点;生长点分化鳞叶原基,鳞叶原基长大为鳞叶幼叶,在鳞叶幼叶的叶腋内分化出生长点,发育成肉苁蓉幼苗。结果显示,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是一个主动过程,并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阙华勇  杨红生  何义朝  张福绥  
自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受精后第10天起,定期取一定量海湾扇贝幼虫,分别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KC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L-DOPA、5-羟色胺、GABA、茶碱和咖啡因等8种诱导物中,处理时间为8h。实验后第14天取出幼虫观察显示,这8种诱导物对不同发育天数海湾扇贝幼虫的变态有着不同的诱导作用。13.42×10-3和20.13×10-3mol/L的KCl对第12天幼虫的变态有抑制作用,变态提高率为负值;当幼虫发育至第13和14天时,上述两浓度的KCl能够明显诱导幼虫变态,变态率均提高20%以上,而对于第16天的幼虫诱导作用有所减弱,变态提高率有所降低;26.8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金元  陈学林  郭楠楠  满吉琳  
【目的】研究兰州肉苁蓉营养繁殖茎与寄主植物红砂的寄生机制。【方法】对兰州肉苁蓉的营养繁殖茎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其与同属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并结合石蜡切片法分析其功能。【结果】兰州肉苁蓉具有特殊的"营养繁殖茎(Vegetative propagate stem)",其从寄主红砂吸收营养物质具有2种方式:末端寄生方式和非末端寄生方式。末端寄生时膨大的营养繁殖茎将红砂根末端封闭包围,并侵入红砂根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非末端寄生时营养繁殖茎不膨大,其在与寄主根的接触部分与寄主发生连接,营养繁殖茎只与寄主根的韧皮部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