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5)
- 2023(10545)
- 2022(9440)
- 2021(8906)
- 2020(7569)
- 2019(17385)
- 2018(17351)
- 2017(33088)
- 2016(18359)
- 2015(20640)
- 2014(20516)
- 2013(20379)
- 2012(18576)
- 2011(16865)
- 2010(16447)
- 2009(14937)
- 2008(14388)
- 2007(12300)
- 2006(10705)
- 2005(9243)
- 学科
- 济(68716)
- 经济(68636)
- 管理(50751)
- 业(47054)
- 企(39698)
- 企业(39698)
- 方法(34043)
- 数学(29388)
- 数学方法(29033)
- 学(18756)
- 农(17688)
- 中国(17203)
- 财(16508)
- 业经(15130)
- 地方(14006)
- 理论(12233)
- 环境(12010)
- 贸(11826)
- 贸易(11821)
- 和(11798)
- 农业(11763)
- 易(11463)
- 制(11131)
- 技术(11051)
- 务(10548)
- 财务(10490)
- 财务管理(10471)
- 划(10304)
- 企业财务(9940)
- 教育(9916)
- 机构
- 大学(259756)
- 学院(256420)
- 管理(101425)
- 济(94473)
- 经济(92254)
- 研究(89205)
- 理学(88786)
- 理学院(87724)
- 管理学(86007)
- 管理学院(85573)
- 中国(62903)
- 科学(60986)
- 京(56635)
- 农(49576)
- 所(46585)
- 业大(44980)
- 研究所(43204)
- 财(41317)
- 农业(39652)
- 中心(39366)
- 江(36377)
- 北京(35491)
- 财经(33775)
- 范(33618)
- 师范(33148)
- 院(32757)
- 经(30835)
- 州(29638)
- 技术(29062)
- 经济学(27150)
- 基金
- 项目(185999)
- 科学(143946)
- 基金(134077)
- 研究(129748)
- 家(119923)
- 国家(118968)
- 科学基金(100179)
- 社会(78314)
- 社会科(74019)
- 社会科学(73994)
- 省(73547)
- 基金项目(71826)
- 自然(69092)
- 自然科(67446)
- 自然科学(67424)
- 自然科学基金(66177)
- 划(62848)
- 教育(59007)
- 资助(55937)
- 编号(52124)
- 重点(41953)
- 成果(41655)
- 部(39844)
- 发(39282)
- 创(38645)
- 计划(36686)
- 科研(36678)
- 课题(36279)
- 创新(36080)
- 大学(33878)
共检索到361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刁秀国 张利 成子强 朱国 王桂花 孟祥凯 高婷婷 崔治中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胰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心肌在感染后1周出现以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周时,大部分实质器官出现以幼稚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为主的渐进性增生灶,部分增生灶中可见原始网状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细胞;10周后免疫器官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免疫组化显示,肝、脾、法氏囊、胸腺等在2周时呈双抗原阳性;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中可见多形态淋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宏梅 成子强 刘建柱 刘法孝 郭慧君 崔治中
【目的】研究致瘤性病毒REV、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肉鸡后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用一定剂量的REV和ALV-J单一感染及共感染1日龄肉鸡,取感染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和脾组织,无菌分离淋巴细胞,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并对脾脏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抗体结合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分析组织病毒感染量变化。【结果】感染REV和ALV-J的肉鸡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增值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在整个感染监测期出现降低,单一感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振杰 刘绍琼 王波 崔治中 张永光 孙淑红
【目的】探讨地方品种皖南黄肉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ALV)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感染状态,同时对J亚型ALV(ALV-J)分离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和非编码区3′UTR序列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并对近十年的分离株非保守序列区段进行统计比较,探讨ALV-J分子变异趋势。【方法】取7只300日龄皖南黄肿瘤病鸡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IFA检测肝脏组织切片后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培养后的IFA以及PCR方法检测。【结果】7只皖南黄肉种鸡有6只同时感染ALV-J与REV,而且ALV-J和REV已经共感染同一个肝细胞。取2个ALV-J分离株进行env基因与非编码区3′UTR扩增与序列分析,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训海 陈溥言 蔡宝祥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刘婷 刘波 程国富 谷长勤 张万坡 胡薛英
【目的】前人研究表明禽呼肠孤病毒可以经卵垂直传播,禽呼肠孤病毒能引起雏禽的病毒性关节炎、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肝炎、心肌炎、免疫抑制等。以实验室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株为研究对象,该毒株引起病变主要以鸭软脚为主要临床特征,病鸭肝脏和脾脏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出血为主要病变特点。鸭呼肠孤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研究,旨在通过雏鸡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所分离的HP080421鸭呼肠孤病毒株是否也可感染鸡群,为鸡场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华中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学实验室分离鉴定的HP080421株鸭呼肠孤病毒通过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建立SPF鸡胚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吉风 徐福南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关键词:
幼兔 兔出血症病毒 病理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王凡 陈丽雯 史开志 刘旭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人工感染 病理学,家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雅心
通过对艾维茵肉仔鸡群发生腹水综合症合并组织滴虫感染病例进行临床调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病鸡肝、心、肺、肾以及免疫系统等器官均有实质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肝脏组织内淋巴循环障碍、淋巴运输的代偿功能不全、组织滴虫所致肝脏损伤是腹水形成的病理学基础;支气管、气囊病变对腹水的形成起到了促发作用;腹水为肝淋巴渗出。
关键词:
肉鸡 腹水综合症 病理学 组织滴虫 淋巴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徐汉祥
近年,浙江省舟山市暂养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连续暴发“乳化病”,发病蟹均分离到一种酵母菌。本实验以该株酵母菌通过肌肉注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红星棱子蟹、日本鲟3 个品种的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以验证其致病性。结果发现,该菌株能感染试验蟹类,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蟹类似的症状。从感染蟹的体液、肝胰腺、心脏等部位分离到了酵母菌,但未分离到细菌,也未发现寄生虫。酵母菌在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中大量侵袭,并引起这些组织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初步确认该酵母菌是引发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亚斌 符敖齐 陶建平 陶红 刘梅 陈宗椿 陈应江 孙大明 王军 王伯高 谢龙
对山羊球虫 Eimeria ninakohlyakimovae 感染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 E.ninakohlyakimovae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h 内,定期扑杀,对 E.ninakohlyakimovae 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表明:E.ninakohlyakimovae 主要侵害小肠后部、盲肠及结肠中前部的肠腺及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坏死,上皮坏死脱落及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寄生.在感染16h 后的山羊胆汁中发现了E.ninak...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张晓君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迟钝爱德华氏菌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心脏、肠和鳃等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以肾脏病理变化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造血组织局部坏死、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生和肉芽肿形成。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血窦扩张充满单核巨噬细胞,严重者发生局部坏死;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显著,脾实质出现多处局部坏死;心肌纤维变性,肌纤维间有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形成局部坏死灶。此外,在病鱼的肠和鳃内也发现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现象。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周诗其 熊道焕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组织病理变化 雏鸭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史成银 张正 张立敬
对我国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学研究发现,该病典型的病理学特点是在病鱼的脾脏、肾脏、肠、肝脏、鳃、心脏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内出现嗜碱性的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患病大菱鲆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造血组织的严重坏死。此外,肾脏造血组织发生坏死、肠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出血和水肿、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局灶性坏死以及皮肤真皮层出血并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也是该病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超微病理研究表明,肿大细胞内有虹彩病毒粒子存在。病毒分布于受感染细胞的胞质、组织间隙以及血管腔内。受感染细胞出现线粒体和内...
关键词:
大菱鲆 虹彩病毒 病理学 肿大细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国富 王德 胡薛英 谷长勤 宋念华 赵雅心 周诗其
通过关节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成功地复制了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运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的初期 ,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明显 ,特别是淋巴组织的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减少 ,结构零乱 ,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 ;其它脏器如心、肝、脾则以急性炎性变化为主 ,异嗜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浸润。随时间延长 ,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 ,且淋巴小结表现为增生性变化 ;心、肝、脾等脏器也逐渐恢复 ,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部位及坏死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局限化。但肾在试验期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坏死性变化 ,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关键词:
肉鸡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节炎 组织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