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5)
- 2023(5402)
- 2022(4841)
- 2021(4397)
- 2020(3979)
- 2019(9424)
- 2018(9333)
- 2017(18638)
- 2016(10475)
- 2015(12075)
- 2014(12341)
- 2013(12520)
- 2012(11852)
- 2011(10778)
- 2010(10839)
- 2009(10251)
- 2008(10404)
- 2007(9588)
- 2006(8122)
- 2005(7239)
- 学科
- 济(48294)
- 经济(48255)
- 业(28137)
- 管理(27351)
- 方法(26006)
- 数学(23772)
- 数学方法(23605)
- 企(20846)
- 企业(20846)
- 农(13955)
- 财(11284)
- 中国(11032)
- 学(9664)
- 贸(9486)
- 贸易(9486)
- 易(9219)
- 农业(8924)
- 地方(8666)
- 业经(8626)
- 制(7613)
- 和(6891)
- 务(6833)
- 财务(6818)
- 财务管理(6797)
- 银(6479)
- 银行(6453)
- 企业财务(6377)
- 融(6307)
- 金融(6305)
- 环境(6212)
- 机构
- 大学(159230)
- 学院(158258)
- 济(68033)
- 经济(66680)
- 管理(59476)
- 研究(53604)
- 理学(51519)
- 理学院(50957)
- 管理学(50038)
- 管理学院(49761)
- 中国(40200)
- 科学(34224)
- 京(33502)
- 农(33170)
- 财(29480)
- 所(28541)
- 业大(27240)
- 农业(26791)
- 研究所(26136)
- 中心(25209)
- 江(24205)
- 财经(23991)
- 经济学(21889)
- 经(21765)
- 北京(20682)
- 经济学院(20051)
- 范(19718)
- 师范(19485)
- 州(18588)
- 院(18274)
- 基金
- 项目(104404)
- 科学(80812)
- 基金(75361)
- 研究(73519)
- 家(66445)
- 国家(65931)
- 科学基金(55113)
- 社会(46092)
- 社会科(43703)
- 社会科学(43686)
- 省(40968)
- 基金项目(39886)
- 自然(36074)
- 自然科(35231)
- 自然科学(35218)
- 划(34747)
- 自然科学基金(34603)
- 教育(34111)
- 资助(31818)
- 编号(30211)
- 成果(24317)
- 重点(23697)
- 部(23675)
- 发(22635)
- 创(21290)
- 科研(20500)
- 课题(20319)
- 创新(20048)
- 计划(19954)
- 教育部(19906)
共检索到226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晓群
建国以来,我国的肉猪生产有很大发展。但近年来生产屡屡波动,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起伏较大。所以,对肉猪的生产情况以及影响肉猪生产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生产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一、建国以来我国的肉猪生产波动情况从1952年至1987年的肥猪产量(X_1),即肥猪出栏量,生猪年底存栏头数(X_2),出口活猪数量(X_3)和肥猪收购数量(X_4)四个肉猪生产指标的实际资料来看,它们彼此出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肖洪波
本文把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包括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能繁母猪数量;二是外部冲击,包括GDP增长率、相关政策及重大疫病等。实证分析各因素对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能繁母猪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GDP增长率和疫病的影响较小,但疫病的持续影响较大;大部分影响因素的时滞二年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佳。建议生猪业宏观调控要充分考虑到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时滞,并在养殖基础设施、养殖科技进步及疫病防控等支撑体系建设上加强扶持,进而全面提升生猪产业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减缓波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顺友 张金龙
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及对策陈顺友,张金龙近年来养猪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在起伏中推进和适应市场经济转变的新特点。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还是产量、质量和效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从宏观态势上分析养猪生产现状,主要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福平 王磊 廖西元
本文通过采用HP滤波法,对1949~2005年期间中国早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将产量波动划分为9个波动阶段。本文认为,农业和粮食政策、种植制度调整、科技进步以及气候条件因素等均影响早稻生产波动。除了气候条件因素不可控制外,必须合理、综合利用其他各相关影响因素,以减小波动幅度,促进早稻生产稳定发展。
关键词:
早稻 生产波动 滤波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高辉 蔡琪
依据我国2002年7月至2016年7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猪肉价格指数和CPI建立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猪肉价格对CPI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影响机制呈现非线性和非对称特征;当猪肉价格处于低机制状态时,猪肉价格与CPI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当猪肉价格处于高机制状态时,猪肉价格变化1%将引起0.9635%的CPI变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姚熙嘉
以猪肉价格波动的特征为切入点,运用蛛网模型分析供求曲线的弹性关系,发现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具有发散性特征,不能自发达到均衡。为进一步解释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成本、替代品等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玉米价格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影响在6个月左右达到峰值,而其他因素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在参考玉米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建立有效的育种体系和联动的价格预警机制来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琳琳 孟军
猪肉价格波动是近30年我国"猪市"常态,对市场各方利益主体影响重大。文章结合真实的猪肉市场表现,改进传统的蛛网模型,对我国猪肉供给、需求与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调节影响猪肉实际交易价格及其远离均衡价格的程度,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和波动形式的复杂性,并提出通过改善猪肉市场信息的完全性和竞争的完全性,按猪肉生产节律和价格波动规律科学干预,利用好市场调节功能,以减缓猪肉价格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倩 王玥 常清
本文运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对我国猪肉价格序列和CRB现货家畜指数进行分解,以此反映猪肉价格和CRB现货家畜指数的波动周期特点。最后通过政策前后比较,研究猪肉价格短期波动的差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2007年7月以后实行的生猪调控政策并没有缓解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幅度、波动率及短期波动,通过政策前后的比较及与国外价格指数比较发现,无论价格周期波动、波动率还是短期波动指标都有波动明显加剧的迹象。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秉龙 何秋红
本文选取我国2000年1月到2007年4月猪肉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猪肉价格短期波动的总体趋势、特点与波动的周期,从政府宏观调控、猪肉供给和需求三个方面解析了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缓解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对策是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政策的重点应该注意保护农民利益,提升生猪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延长生猪生产的产业链,建立健全畜禽疾病防疫体系,减少重大疫病对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的冲击。
关键词:
猪肉价格 周期波动 原因分析 基本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方卉 刘丽丽 庞金波
"猪周期"问题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以往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对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中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是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的环节。因此,为了缓解猪周期,一方面应该依据区制的非对称性特征来制定价格调控政策,另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世洪
生猪产销波动及基本成因分析黄世洪一、生猪产销波动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肉类生产,特别是生猪生产迅速增长,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到80年代后期。我国肉类基本上达到供需平衡,扭转了长期以来肉类供给严重紧缺的局面,并且从1991年起,我国肉类总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素媛 易显凤 庞天德 史静 丘金花 黄志朝
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葛藤(Pueraria lobata)发酵料对桂科黑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质的影响,为应用葛藤发展养猪业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桂科黑猪32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及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配制好的5%、10%及15%的发酵葛藤,预试期10 d,正式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I组肉猪日采食量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达746.73 g;屠宰性能最优,屠宰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第十肋肌面积均最高;肉色、系水力、剪切力、pH的猪肉品质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来看,试验Ⅰ组桂科黑猪的血液丙氨酸转氨酶含量最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肝功能较其他处理组有所改善。因此发酵葛藤用于桂科黑猪育肥,以添加5%的发酵葛藤为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万军 袁嘉华 张郁雷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间的空间距离被不断拉大,生猪流通环节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分析了猪肉产业链不同环节对猪肉价格波动的作用。研究表明:(1)猪肉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不是造成价格波动的源头,也没有对价格起到平抑作用;(2)生猪产业链整体收益水平较低,并未在猪肉价格涨跌中获得超额利润;(3)产业链的低收益导致了市场对猪肉价格波动的过度反应并迅速向上下游传递,与生猪市场的蛛网规律相结合,加剧了生猪供给量和价格的波动。本文建议:第一,进一步促进价格信息收集和传递;第二,大力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第三,扩大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第四,提高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和整合能力。
关键词:
猪肉价格波动 产业链 成本收益 价格缓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蓉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对1952—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进行研究,分别测定了生猪年末存栏量波动周期、肉猪出栏量波动周期和猪肉产量波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分析了我国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研究认为,不同指标的周期测定结果既存在差异又有密切联系,总体上我国生猪生产平均每6年多就会发生一次大的波动变化;1985年以前粮食丰歉是生猪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1985年以后价格波动、需求变化和疫病是生猪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猪生产 波动周期 HP滤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国言 龙方
利用1964-2008年湖南省生猪年出栏量的统计数据,运用线性趋势法、H-P滤波法和B-P滤波法,分别测度了湖南省生猪生产波动周期。研究结果表明,1964-2008年期间湖南省生猪生产出现了8次波动,且波动具有幅度大、大周期内有小周期、波谷深度有变浅趋势、扩张期短、收缩期长等特征。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分析湖南省历次生猪生产波动的深层次成因的必要基础。
关键词:
生猪生产 生猪产量 农业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