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9)
- 2023(9439)
- 2022(8461)
- 2021(7974)
- 2020(6727)
- 2019(15596)
- 2018(15658)
- 2017(30171)
- 2016(16571)
- 2015(18674)
- 2014(18588)
- 2013(18329)
- 2012(16674)
- 2011(14844)
- 2010(14605)
- 2009(13057)
- 2008(12513)
- 2007(10583)
- 2006(9028)
- 2005(7634)
- 学科
- 济(61277)
- 经济(61209)
- 管理(45218)
- 业(42893)
- 企(36122)
- 企业(36122)
- 方法(30471)
- 数学(26362)
- 数学方法(26060)
- 学(16190)
- 农(16183)
- 中国(14949)
- 财(14662)
- 业经(13628)
- 地方(12783)
- 和(10876)
- 理论(10854)
- 农业(10784)
- 贸(10516)
- 贸易(10511)
- 易(10168)
- 环境(10094)
- 技术(10036)
- 务(9679)
- 财务(9622)
- 财务管理(9608)
- 制(9595)
- 企业财务(9115)
- 教育(8917)
- 划(8753)
- 机构
- 大学(230173)
- 学院(228128)
- 管理(93598)
- 济(83503)
- 理学(82162)
- 经济(81514)
- 理学院(81241)
- 管理学(79771)
- 管理学院(79387)
- 研究(75646)
- 中国(53872)
- 科学(51158)
- 京(49248)
- 农(38822)
- 所(38264)
- 业大(37673)
- 财(36699)
- 研究所(35565)
- 中心(34102)
- 江(31532)
- 北京(30917)
- 范(30886)
- 农业(30725)
- 师范(30562)
- 财经(30364)
- 院(27971)
- 经(27688)
- 州(26097)
- 师范大学(24986)
- 技术(24757)
- 基金
- 项目(167033)
- 科学(130273)
- 基金(120539)
- 研究(119524)
- 家(106204)
- 国家(105346)
- 科学基金(89879)
- 社会(72339)
- 社会科(68404)
- 社会科学(68385)
- 基金项目(65566)
- 省(65488)
- 自然(61187)
- 自然科(59727)
- 自然科学(59713)
- 自然科学基金(58616)
- 划(55790)
- 教育(54170)
- 资助(49292)
- 编号(49136)
- 成果(39081)
- 重点(37475)
- 部(35961)
- 发(35162)
- 创(34652)
- 课题(33296)
- 科研(32640)
- 创新(32247)
- 计划(31391)
- 大学(30733)
共检索到314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晓静 韦晓娟 李开祥 梁文汇 李建林
对肉桂7个居群的果实、种子形态进行研究,测定果实、种子的长度、直径、长/直径以及单重等8项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果实、种子形态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0.185(果实单重,kFW)~0.054(种子整体形态,kSL/SD),相比较下种子整体形态最为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肉桂果实和种子形态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极显著;果实的直径受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共同影响,种子形态(kSL/SD)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居群间的形态分化与彼此间的距离无明显关联。
关键词:
肉桂 果实 种子 形态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延丰 陈健 张猛 闫志雄 石志琦
以辣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醛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对种子萌发、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肉桂醛50 mg/L浸种后对种子的发芽势,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发芽势显著降低;当处理浓度小于300mg/L时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就株高而言,50mg/L处理下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辣椒的根长、鲜重和干重的变化趋势与株高相似。通过肉桂醛浸种之后,小于150 mg/L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
关键词:
肉桂醛 辣椒疫病 植物源杀菌剂 辣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晓静 梁海英 梁文汇 李开祥
利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观察,对中国肉桂9个家系以及越南清化肉桂2个家系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测定的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个肉桂品种的叶片横切面均由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以及海绵组织构成,清化肉桂家系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1.69μm和170.09μm,显著大于中国肉桂家系。中脉横切面均由厚角组织、维管束以及维管束鞘组成,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清化肉桂家系的木质部厚度和中脉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34.49μm和1 077.29μm,显著大于中国肉桂家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2大类,一类是清化肉桂家系,一类是中国肉桂家系,表明清化肉桂和中国肉桂和遗传距离较远的种。
关键词:
肉桂 叶片 解剖结构 亲缘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石冰 江祖森 李锦权 刘志诚 刘建峰 王春夏
本文报道肉桂双瓣卷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短期简易测报方法。在肉桂害虫卵上发现螟黄赤眼蜂,经人工大量繁殖后,两年来在西江林业局下属富石等11个林场53.3 ha肉桂林上散放,取得卵粒寄生率提高60.49%~92.54%,肉桂枯梢率降低27.45%~90.55%的良好效果。应用50%巴丹1 000倍液或每公顷用2%巴丹粉剂37.5 kg,于肉桂新梢抽出2 cm左右喷杀,有显著保梢作用。
关键词:
肉桂 肉桂双瓣卷蛾 螟黄赤眼蜂 防治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若英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 ,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肉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除肉桂外 ,还对香樟、马尾松、薇苷菊、卤地菊和番茄等植物具有致萎活性。毒素为弱酸性 (pH5 4 ) ,对冷、热稳定性强 ,极性较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正丁醇 +丙桐及乙酸乙酯 ,部分溶于氯仿 ,基本不溶于乙醚。研究表明毒素为非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类大分子物质。含毒滤液可能含有糖醛类物质 ,其致毒活性经乙醇和丙酮纯化后有所增强 ,经HPLC分离出的组份...
关键词:
肉桂 可可球二孢菌 毒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一池 吴志庄 阮少宁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25-year-old Cinnamomum cassia Presl,the relative chief value was defined,both the criteria and method of multi-characters selection was put forward. In the meanwhile,plus tre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m. The sel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sed and dis...
关键词:
肉桂 多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礼光 郑郁善 李庆荣 张祝金
对不同含水量肉桂离体胚进行超低温(LN2)保存,采用不同冷冻方式、解冻方式及防冻剂预处理,并测定超低温保存前后的脱氢酶、电导率、α-淀粉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的技术关键是减少保存材料在脱水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采用适宜的冷冻和解冻方式和添加适宜的防冻剂。防冻剂预处理可以适当提高保存含水量,增加含水量范围。肉桂离体胚没有添加防冻剂时最适宜保存含水量为30%~40%(w∶w),采用快冻快解处理。防冻剂预处理后的保存效果比没有防冻剂预处理的更佳,采用缓冻快解或快冻缓解处理较为适宜。
关键词:
肉桂 超低温保存 离体胚 含水量 防冻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靖涵 张其中 付耀武 王彬
研究从肉桂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抑杀多子小瓜虫活性的化合物。以乙醇为提取剂,用索氏超声提取法从肉桂中提取浸膏,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为萃取剂,萃取不同有效组分,以不同浓度分别进行杀灭离体多子小瓜虫实验,发现石油醚萃取物的杀虫效果最优。然后对石油醚萃取物采用硅胶层析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波谱分析,最终鉴定其杀虫活性成分为肉桂醛;将肉桂醛溶于二甲基亚砜并用二倍梯度稀释法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测试其对离体小瓜虫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100%杀灭滋养体和感染性幼虫的剂量分别为50和8 mg/L,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13.9和1.8 mg/L;使用剂量在50 mg/L可完全抑制小瓜虫...
关键词:
肉桂醛 分离 鉴定 杀虫活性 多子小瓜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浩 杨克彬 朱成磊 李英 高志民
[目的]为研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表达对竹子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ère) J. Houz.)中PeCCR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对PeCCR基因功能进行研究,以期为利用CCR基因在竹子中开展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对PeCCR基因在毛竹不同组织以及不同高度笋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PeCCR基因的编码区,构建了基因过量表达载体,采用蘸花法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采用溴乙酰法测定转基因植株茎木质素的含量。[结果]qRT-PCR结果表明:在毛竹实生苗根中PeCCR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笋中,而未展开叶中最低;在野外随着笋高度的增加,木质化程度加强,PeCCR基因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6.7 m笋中达到最高。克隆获得PeCCR编码区长度为1 026 bp,编码一个341 aa的蛋白,具有家族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NWYCYGK"。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PeCCR基因植株叶片明显增大,且抽苔时间提前3~4 d。茎横切的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茎的木质部和束间纤维组织染色面积均大于野生型;木质素含量测定表明,2个过表达PeCCR1转基因株系中的木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的123.1%和116.7%。[结论]PeCCR基因在毛竹不同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在笋中随高度增加其表达量上调。过量表达PeCCR促进了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木质素含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姬小明 刘云 赵铭钦 张钺
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水剂,合成了目标化合物1,2-O-异丙叉基-3,5-O-二肉桂酰基-α-D-呋喃木糖,其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和质谱(MS)等方法得到了确证;对其300、600、900℃的热裂解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对该目标化合物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热裂解可得到51种有香味的醛、酮、酸、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添加量为0.01%时,可以改善卷烟香气质,增加香气量,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
关键词:
木糖酯 合成 热裂解 卷烟加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张跃进 陈铁山
为探讨绢蒿属S eriph id ium(B ess)Po ljak.植物的系统分类学问题,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12种绢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形态多样,分别呈卵形、长卵形、棒状、矩圆形和肾形;表面纹饰以纵条纹为主;在系级水平上,种子微形态特征虽表现出相似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种子形态、大小((0.78~2.86)mm×(0.31~1.03)mm)、千粒重(0.286~0.512 g)、表面纹饰类型等特征为绢蒿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微形态特征 系统学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桥 冯皓
川陈皮素(Nobiletin)是存在于柑橘皮中的一类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flavones,PMFs),具有抗炎、抗肿瘤、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抗性作用.但川陈皮素的低水溶性和高结晶性导致其生物可利用率低.该文利用壳聚糖与乳化技术制备肉桂醛/壳聚糖微球,并用于包载川陈皮素.结果表明,肉桂醛/壳聚糖微球的形成及其结构与原料复配比、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室温、50℃)有关.肉桂醛含量较高时,有利于微球的形成,且外貌更规整.空白壳聚糖微球在酸性条件下易于溶蚀瓦解.肉桂醛/壳聚糖微球通过碱性条件室温静置处理或50℃加热静置处理,其质地更为坚硬,且结构更致密,在酸性条件的稳定性提升.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肉桂醛的含量较高时,川陈皮素释放速率较慢;经室温处理或热处理后的微球能更好地控制川陈皮素的释放.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乳液中川陈皮素生物可给性为60.8%,室温处理的肉桂醛/壳聚糖微球中川陈皮素生物可给性为48.3%,热处理的肉桂醛/壳聚糖微球中生物可给性为33.3%.所得结果显示,包载川陈皮素的肉桂醛/壳聚糖微球能有效控制川陈皮素在胃肠道中的释放.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壳聚糖 控释 生物可给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稳 靳丽宇 张利辉
为了探究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除草作用方式,在前期蛋白组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潜在除草靶标基因进行筛选。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茎叶喷施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0,15,30,45 min后,拟南芥野生型株系和6种T-DNA插入株系的拟南芥中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拟南芥野生型株系和6种T-DNA插入株系的受损程度,分析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在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除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野生型拟南芥株系而言,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的6种T-DNA插入纯合株系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更为敏感,茎叶喷施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24 h后不同T-DNA株系的叶片损伤程度相较野生型株系受损更为严重,证明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与拟南芥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防御系统有关,同时也说明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除草作用机制与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细胞膜功能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泽鑫 郎丰亭 于川 刘博 郝智慧
为探明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机理,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熏蒸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肉桂精油处理下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测定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活体组织抑制效果,探究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体的形态变化、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98.31%和99.06%;熏蒸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8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50.57%和58.79%。2)当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活体抑制效果分别为54.30%和64.10%。3)经肉桂精油处理后的苹果腐烂病菌菌丝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干瘪、坍塌,表面有分叉,菌液电导率上升,菌体SOD酶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最终扰乱菌体各项生理生化反应,进而达到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开发防治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