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1)
2023(11694)
2022(9450)
2021(8516)
2020(7281)
2019(16561)
2018(16354)
2017(32179)
2016(16932)
2015(18896)
2014(18647)
2013(18512)
2012(16893)
2011(15058)
2010(15721)
2009(15054)
2008(14838)
2007(13456)
2006(12108)
2005(11456)
作者
(48864)
(40894)
(40749)
(38691)
(26189)
(19226)
(18299)
(15752)
(15346)
(14679)
(13960)
(13543)
(13413)
(12968)
(12609)
(12429)
(12291)
(11781)
(11626)
(11323)
(10255)
(10020)
(9975)
(9472)
(9160)
(9142)
(8988)
(8702)
(8124)
(7873)
学科
(105959)
经济(105873)
(80476)
(75470)
企业(75470)
管理(66917)
方法(41179)
数学(33106)
数学方法(32548)
业经(30868)
(25952)
(24555)
地方(21094)
(19857)
财务(19809)
财务管理(19793)
中国(19634)
企业财务(18726)
农业(18072)
技术(17204)
(16989)
(15778)
理论(15524)
(15160)
(15068)
(14662)
(13501)
地方经济(13276)
(12991)
贸易(12980)
机构
学院(258837)
大学(250476)
(123966)
经济(122013)
管理(106211)
理学(91202)
理学院(90368)
管理学(88954)
管理学院(88470)
研究(80771)
中国(65021)
(54672)
(51070)
科学(45424)
财经(43477)
(39835)
(39514)
(39260)
经济学(38628)
(37598)
中心(35902)
研究所(35548)
经济学院(34508)
业大(33634)
北京(31993)
财经大学(31702)
(30784)
商学(30720)
商学院(30431)
经济管理(29631)
基金
项目(162024)
科学(130582)
基金(120161)
研究(118699)
(102306)
国家(101442)
科学基金(90634)
社会(79847)
社会科(76094)
社会科学(76071)
(64996)
基金项目(62518)
自然(57515)
自然科(56327)
自然科学(56316)
自然科学基金(55371)
教育(53462)
(51540)
资助(50485)
编号(46204)
(36621)
重点(36069)
(35932)
(35622)
(35390)
成果(35113)
国家社会(33516)
创新(33431)
课题(31568)
人文(31351)
期刊
(147055)
经济(147055)
研究(77856)
管理(47561)
(46141)
中国(44971)
(35197)
科学(32585)
学报(30438)
技术(27584)
大学(24944)
经济研究(24822)
业经(24381)
学学(24336)
农业(23998)
(23472)
金融(23472)
财经(23292)
(20351)
技术经济(18424)
问题(18387)
教育(16515)
统计(16253)
(15178)
(15062)
商业(14297)
世界(14061)
现代(13719)
(13432)
决策(13408)
共检索到391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金忠  
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任务之一 ,是实现国有企业规模结构优化。许多人只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概念出发 ,将这一任务理解为如何将国有企业“做大”问题。我们认为 ,如果引入空间向度 ,那么就应该考虑到聚集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规模经济 ,它与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是互为条件 ,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本文初步提出了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中可利用的几种聚集规模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建锋  肖宏伟  
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偏离,使得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最终出现规模不经济。本文以国有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分析国有企业可能出现的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外资企业的规模异质性决定了对外投资的市场能力差异,例如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与东道国政府的谈判博弈能力等,不同规模的外资企业对待聚集定位的倾向由此发生分化,从而形成FDI地区聚集的规模效应。本文以江苏省IT产业中的台资企业样本对该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论表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上的局限,对外投资的空间聚集特征更为明显,大型跨国公司往往是FDI聚集的始作俑者,而不是单纯的聚集跟随者,对外投资的聚集倾向相对较弱,甚至有可能做出避开竞争者聚集区的定位决策。大企业聚集对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在早期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中小企业聚集的吸引力只在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以后才开始发挥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光大  
关于化工企业规模和规模结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多建设些大型企业,有人认为应该多建设些中、小型企业。主张多建设些大型企业的同志认为大厂技术先进,综合利用好,用人少、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利润大,大厂是发展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邹国平  刘洪德  王广益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担负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本文整理2013年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使用不同企业规模衡量指标,着重研究国有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探索国有企业创新规律,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资产总额和研发强度没有必然联系,而企业人员总数和研发强度在各分位点上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销售额在低分位点上和研发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中分位点和高分位点上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总体来看,我国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规模与研发强度之间大致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东日  
1、引言 经济学家A.Morshall 1904年在《经济学原理》中利用局部均衡理论,通过成本函数的分析,从理论角度解决了规模经济的界定问题。1959年,G.Marx和A、Silberston通过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arx-Silberston曲线,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远未达到行业规模经济的标准,我国进入WTO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影响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董晓芳  袁燕  
企业创新会受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及所在城市其他企业在地理上集聚而产生的外部经济影响。本文运用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会受益于不同的聚集经济:新生或年轻企业的创新更多地受益于产业多样化带来的雅各布外部经济,成熟企业的创新则更多地受益于产业专业化带来的马歇尔外部经济。本文为文献中关于马歇尔外部性还是雅各布外部性更促进企业创新的争论提供了新的经验检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王新新  
基于国际垂直分工的理论视野,界定了单体企业的适度规模经济和企业集团总体的最适规模经济等概念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垂直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等相关概念,从技术经济角度给出了企业集团适度规模经济的模型框架和测度方法,揭示了企业集团在地域上的合理规模即集聚程度与集聚效益之间的倒U字形钟形关系。利用该分析框架,提出了在国际垂直分工视野下,生物医药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实现企业集团适度规模经济战略选择的关键在于利用企业集团的集聚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并通过产品细分的差别化定位,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策略性替代。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彬  
从林产加工企业规模结构的同一性与特殊性出发,对江苏林产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规模结构中仍存在着诸多严重失衡性矛盾,分析了产生这些规模结构失衡性矛盾的内在原因。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对规模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及目标进行了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主要对策措施,包括培育龙头企业,限制劣势企业,树立市场观念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国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川  
城市化和经济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化现象所反映的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与新古典经济的竞争性均衡不相容,因此,城市化问题很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得到解释。这样,长期以来标准的经济分析很少关注经济聚集现象和城市的形成。直到20世纪70年代,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把垄断竞争问题重新引入到主流经济学后,垄断竞争模型才成为处理规模收益问题的有力工具,新经济地理也由之发展而来;与此同时,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深入分析了分工对城市形成和产业迁移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元智  马鸣萧  
企业规模问题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主张,造成冲突的原因在于“企业规模”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含混的概念。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企业规模应该从两个相互正交的维度上———企业的横向规模和纵向规模———来度量。规模经济来自于横向规模的扩张,而纵向规模的扩张可能会带来规模不经济。产业集群是观察企业横向、纵向规模一个好的样本。区分企业规模的不同性质,将会使与规模经济相关的理论研究出现明晰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质武  
企业规模问题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规模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和企业能否顺利、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为了正确确定和选择企业规模就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本文通过剖析西方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就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规模经济及其产生原因分析“规模经济”是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它是指厂商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这里的规模主要指生产能力,经济则是指节省、效益、好处等意思。所以,规模经济实质上是指因生产规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萍  慕永和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扩大企业规模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从我国实际来看,企业规模偏小,且产业集中度过低,这是我国产业组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壮大我国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成长素质,应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的后发外生型经济特征,在发展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盲目多角化和提前多角化。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横向兼并应是目前该选用的兼并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段瑞君  
本文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主要受到聚集经济的影响,市场拥挤效应不显著,由于聚集经济的存在,城市规模具有自我膨胀的趋势。不同等级城市规模的研究也印证了以上的结论,并且,城市规模越大,聚集经济效应就越大,城市自我膨胀的趋势也就越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