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
2023(264)
2022(210)
2021(198)
2020(220)
2019(425)
2018(401)
2017(647)
2016(364)
2015(409)
2014(390)
2013(363)
2012(333)
2011(304)
2010(277)
2009(250)
2008(201)
2007(179)
2006(121)
2005(120)
作者
(1015)
(816)
(815)
(811)
(519)
(404)
(376)
(322)
(308)
(303)
(293)
(265)
(248)
(241)
(237)
(236)
(232)
(232)
(216)
(200)
(196)
(186)
(175)
(175)
(173)
(172)
(170)
(169)
(165)
(159)
学科
(1264)
经济(1263)
管理(736)
研究(727)
(708)
方法(682)
数学(622)
数学方法(616)
中国(539)
地方(471)
(444)
工作(433)
(405)
企业(405)
教育(376)
科学(371)
科学研究(317)
地方经济(290)
技术(289)
研究工作(282)
服务(263)
(253)
贸易(252)
服务业(246)
(243)
(238)
(236)
研究生(235)
(224)
组织(224)
机构
大学(4900)
学院(4496)
管理(1980)
(1824)
研究(1814)
经济(1800)
理学(1779)
理学院(1749)
管理学(1722)
管理学院(1704)
科学(1233)
中国(1082)
(1062)
(798)
研究所(767)
中心(744)
(722)
(712)
业大(710)
师范(709)
(639)
北京(616)
师范大学(609)
(597)
教育(586)
(573)
研究院(572)
经济学(558)
科技(547)
财经(521)
基金
项目(3723)
科学(3066)
研究(2797)
基金(2743)
(2343)
国家(2325)
科学基金(2108)
社会(1761)
社会科(1701)
社会科学(1701)
基金项目(1522)
(1510)
自然(1300)
自然科(1280)
自然科学(1280)
(1254)
自然科学基金(1248)
教育(1240)
编号(1079)
资助(980)
成果(938)
科研(884)
(843)
(843)
重点(800)
国家社会(793)
创新(791)
(773)
项目编号(750)
大学(718)
期刊
研究(1689)
(1578)
经济(1578)
中国(1008)
教育(862)
管理(752)
学报(715)
科学(603)
大学(555)
科技(532)
情报(492)
学学(464)
(447)
图书(444)
技术(431)
(398)
农业(327)
经济研究(304)
业经(269)
理论(263)
实践(253)
(253)
(250)
论坛(250)
问题(248)
技术经济(240)
财经(233)
书馆(232)
图书馆(232)
(227)
共检索到6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芳  李亚东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学术交流最活跃的专业评估机构。3月28日,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评估院在全市乃至全国公开招标“十大科研课题”,并筹集百万元进行资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及全国教育评估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以高质量的科研指导教育评估实践,继2007年3月发布首批"十大教育评估科学研究课题"以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第二批"十大教育评估科研课题"日前开始招标。此次招标的十大课题分为教育评估总论类、教育经济评估类和教育评估类三个领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文章指出,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聚集环境,遵守人才聚集效应系统质量互换规律,不断优化系统结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万进  陈禹  
本文提出创新聚集效应的评估模型,以我国高新区实际经济指标为数据对创新聚集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高新区内创新效应指数良好,聚集式创新明显优于分散式创新,创新聚集能带来创新的倍增效应,但幅度还有待继续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吉敏  
产业聚集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产业聚集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产业聚集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细致地梳理与评价。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认为未来至少应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多区域、多产业贸易的地理模型及其聚集的空间分布;产业聚集的福利效应研究;以及产业聚集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骏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日在京召开。盘点高校获奖数,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占81.0%,在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占64%,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占76.6%。高校在国家科技各类奖项中大面积获奖,既说明高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反过来也证明,虽然国家要求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已多年,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院平  宋颖  
文章依据我国2000-2016西部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区位熵法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度,再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西部流通业聚集的经济效益有限,西部流通业自身的产业规模、法制环境、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等方面均阻碍了产业聚集经济效应的发挥。为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春霖  
涉及数据聚集的企业并购案正逐年增多。数据聚集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效率,使消费者受益,但也会增强企业市场力量,对相关市场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本文通过梳理欧盟竞争委员会2016年对微软并购领英案的反垄断审查思路,分析数据聚集对竞争的影响,为中国相关的反垄断审查提供借鉴。导致数据聚集的并购案与不涉及数据的并购案在竞争评估原则、方法等方面无实质差别,但数据市场兼具多边市场、网络效应、多归属性、动态性、隐私保护等特殊性,需依个案具体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汤玉刚  齐行黎  
 本文首先对内外资银行向上海聚集的现象作了一个总体性的描述,然后分析了国内银行向上海集中的经济动因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其中的作用,其次又以计量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外国银行机构入驻上海的经济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上海成为国内外银行业聚集地的重要原因在于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市场因素和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政策驱动力,基于这一点,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银行业中心,政府要在促进实际资源聚集,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锦  杨建英  侯健  
植被与土壤资源的空间格局关系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重要信息,对内蒙古乌海市周边地区的不同灌木与不同土壤养分(全氮、全磷、有机质)的空间聚集关系进行研究。在乌海市周边选取9个包含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或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的植被群,在尺度为5 m×5 m样方中建立坐标系,记录每株灌木坐标点,并从坐标原点在样方范围内沿4个方向隔100 cm采集1份土样,测定土样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将灌木坐标点和每种养分质量分数前20%的土样坐标点代入点格局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化荒漠区域,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r=250 cm),锦鸡儿Caragana sinica(r=230 cm)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r=150 cm)与全氮的关联尺度相对于沙蒿(r=100 cm或r=75 cm)较大;与全磷存在聚集关系的仅有草原化荒漠区域的锦鸡儿(r=50cm);在荒漠草原毛刺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r=45 cm)与有机质存在聚集关系;而沙蒿在荒漠草原(r=190 cm)或草原化荒漠(r=200 cm)均能聚集有机质。将点格局模型运用到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关系分析中,得到的关联尺度一定程度可以反映灌木的根冠范围,揭示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关系。图2表4参3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修瑞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回到祖国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来的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之一粟,十分微弱和渺小。只有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汇到祖国、民族与集体的澎湃洪流中,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生产力,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两年来,我个人的创造力能得到发挥,我酷爱的微循环事业能得到发展,一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十九人的科研战斗队,能在微循环这个研究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在两、三年内做出二十几项新成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党关于“开创人才辈出新局面”的政策。这一决策象温暖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四化建设的原野,同时也为祖国无数中、青年知识分子所献身的科技事业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中文  
文章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模型,模型的重要因素是知识和创新都是累积性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知识员工的流动。通过模型分析了第一代创新和第二代创新的成功概率及其收益关系,企业为了分享技术溢出的好处,在选择企业区位时会尽力聚集在同一地区,聚集也有利于创新和产业利润的提高,同时商业秘密保护并不能阻止技术的溢出,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龙  
溢出效应表现为从外部对经济主体带来利益或损失。企业、家庭会产生溢出效应,公共经济也存在溢出效应。产业聚集提高了资本、财富和劳动力的运行密度,促使企业、家庭和公用事业走向集中,从而造成多方面的积极溢出效应,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共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剑  徐康宁  
本文构建了一个FDI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探讨产业聚集对外资企业定位决策的作用机制,结合产业特性将FDI的聚集问题向深层次延伸,提出若干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外资企业的数据资料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江苏的分布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产业聚集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对聚集效应的产业异质性作了详细的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