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8)
- 2023(16589)
- 2022(14078)
- 2021(12731)
- 2020(10763)
- 2019(24735)
- 2018(24436)
- 2017(46674)
- 2016(25616)
- 2015(28978)
- 2014(28973)
- 2013(28680)
- 2012(26369)
- 2011(24066)
- 2010(24361)
- 2009(23043)
- 2008(22944)
- 2007(20592)
- 2006(17874)
- 2005(16050)
- 学科
- 济(112251)
- 经济(112094)
- 管理(77954)
- 业(74381)
- 企(61192)
- 企业(61192)
- 方法(54382)
- 数学(48149)
- 数学方法(47468)
- 财(32882)
- 农(31517)
- 中国(29174)
- 业经(25100)
- 制(23352)
- 学(22679)
- 农业(21290)
- 地方(20862)
- 贸(20221)
- 贸易(20212)
- 易(19590)
- 务(19181)
- 财务(19128)
- 财务管理(19080)
- 企业财务(18116)
- 理论(17768)
- 银(17050)
- 银行(16993)
- 融(16598)
- 金融(16594)
- 行(16059)
- 机构
- 大学(383366)
- 学院(381718)
- 济(156740)
- 经济(153412)
- 管理(146418)
- 理学(127540)
- 理学院(126107)
- 研究(125510)
- 管理学(123726)
- 管理学院(123034)
- 中国(93850)
- 京(79550)
- 科学(78489)
- 财(74651)
- 农(68087)
- 所(63859)
- 业大(59562)
- 财经(59444)
- 研究所(58028)
- 中心(57564)
- 江(56844)
- 经(53964)
- 农业(53706)
- 经济学(49449)
- 北京(49329)
- 范(47844)
- 师范(47251)
- 院(45006)
- 经济学院(44832)
- 州(44710)
- 基金
- 项目(257655)
- 科学(203051)
- 基金(189438)
- 研究(180837)
- 家(166861)
- 国家(165523)
- 科学基金(142060)
- 社会(117362)
- 社会科(111372)
- 社会科学(111341)
- 省(100619)
- 基金项目(100071)
- 自然(93744)
- 自然科(91687)
- 自然科学(91659)
- 自然科学基金(90028)
- 划(85061)
- 教育(84092)
- 资助(78022)
- 编号(71282)
- 重点(58295)
- 成果(57489)
- 部(56994)
- 发(53870)
- 创(53468)
- 创新(50069)
- 科研(50058)
- 课题(49587)
- 国家社会(49145)
- 教育部(48973)
- 期刊
- 济(167959)
- 经济(167959)
- 研究(107946)
- 中国(70138)
- 学报(64992)
- 农(62285)
- 财(59347)
- 科学(57987)
- 管理(51769)
- 大学(48904)
- 学学(46740)
- 农业(41319)
- 教育(34611)
- 融(32933)
- 金融(32933)
- 技术(31331)
- 财经(30213)
- 业经(27487)
- 经济研究(27400)
- 经(25836)
- 问题(23660)
- 业(21323)
- 统计(20180)
- 版(20107)
- 技术经济(18879)
- 策(18638)
- 商业(17668)
- 贸(17541)
- 科技(17280)
- 理论(17036)
共检索到549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变动引起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内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利用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8年的截面数据和2003—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城市规模变动呈现出U型特征;中心城市的分散型结构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论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圣 张宗益
采用我国1994-2011年的地级市数据,在多维度测算城市规模分布的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考察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恶化,这一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但是在西部地区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地方政府应考虑区域差异及自身禀赋,依此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偏向等条件下,产业聚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产业聚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偏向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春山 刘长风 李何鹏
我国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背后成因与破解路径,学界已经给出了多元的经济解释。本文从资源聚集和偏向的视角,重新解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原因,并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资源聚集产生的存量效应、资源偏向和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失效。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政府必须着眼于长期性地改善资源分配和集聚模式,积极引导资源和财富由城市向农村的辐射,加大对农村资源政策的各项倾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波 郭丽萍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密切关注,而普惠金融作为新兴概念,其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还有待检验。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我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指数指标体系IFI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度量,指出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种途径,并通过实证表明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在长期更为明显,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完善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波 郭丽萍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密切关注,而普惠金融作为新兴概念,其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还有待检验。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我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指数指标体系IFI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度量,指出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种途径,并通过实证表明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在长期更为明显,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完善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因果 何晓群
基于1999~2007年中国10个主要城市群1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就业结构差异对城市工业聚集经济和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之间存在聚集经济的区位效应,城市群聚集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除了技术进步的激励外,城市区位禀赋、产业结构和规模的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影响;中西部城市群的区位聚集效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在分析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地区的城市体系中,大城市过度扩张而中、小城市发育不足的失衡结构,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体系协调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充分发育,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一步被强化,结构失衡的城市化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注重中、小城市发展的城市化路径,则能够更为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城市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秀娟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和东、中、西部两个层面去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7年前,金融集聚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1998年后,金融集聚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中部和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方向影响不显著,但1998年后金融集聚显著缩小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在1978—2013年和1978—1997年两个时间段都会明显地拉大其城乡收入差距。1997年成为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拐点,原因可能是源于1996年的农村金融改革。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毛伟 居占杰
基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视角,采用土地城乡分割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应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全国层面,城市建设用地显著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分区域来看,城市建设用地显著恶化了东部的城乡收入差距,且影响程度随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大。西部恰与东部相反。只有当城乡收入差距较严重时,中部城市建设用地才对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中、低水平时,城市建设用地对其的影响不显著;农村与城市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产出都能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城市化对其影响较小,这些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建风 刘建平
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动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化进程和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是否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值得我们探寻。因此,本文以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广东省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对这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对外开放是造成广东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均产生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应的拉动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玮玮
文章基于空间滞后的OLS、面板FE和系统GMM模型,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西部的商贸流通集聚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升流通产业集聚水平;第二,引导投资向农村倾斜,深化城乡流通对外开放;第三,加大对农产品现代流通的财政投入支出,发挥财政资金对民生经济的促进作用;第四,重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第五,提升中西部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性,令两项建设发挥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
商贸流通集聚 新型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奕辉
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城市规模的变迁。本文从“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双重路径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影响机制,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就二者的非线性关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商贸流通业集聚初期会促进城市规模扩张,但商贸流通业集聚超过一定临界值后则会抑制城市规模扩张;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特征;进一步地,商贸流通业集聚能够通过创业活力提升和土地使用成本增加等路径影响城市规模。明晰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内在关联,对于流通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立平 王翠萍
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采用中国2006—2015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实证检验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以期得出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规律性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乡村人口数量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中部地区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城镇化率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而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就全国范围而言,政策性因素是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因素。基于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晓雪
本文通过建立VEC模型,进行相关协整分析,辅助以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湖北省1978-2009年间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通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互动及长期均衡中均起到了单向的原因关系,这对于研究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