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
2023(1725)
2022(1506)
2021(1290)
2020(1046)
2019(2257)
2018(2177)
2017(4064)
2016(2236)
2015(2382)
2014(2297)
2013(2371)
2012(2252)
2011(2084)
2010(2087)
2009(2153)
2008(1940)
2007(1737)
2006(1475)
2005(1370)
作者
(7223)
(6138)
(6090)
(5618)
(3871)
(2936)
(2757)
(2381)
(2316)
(2176)
(2142)
(2059)
(2055)
(2002)
(2001)
(1952)
(1857)
(1831)
(1773)
(1744)
(1475)
(1470)
(1446)
(1435)
(1378)
(1377)
(1323)
(1272)
(1270)
(1260)
学科
(9967)
经济(9956)
管理(5569)
(4185)
方法(3468)
数学(3081)
数学方法(3012)
(2894)
企业(2894)
环境(2817)
(2699)
中国(2201)
地方(2129)
(2104)
贸易(2103)
业经(2071)
(2042)
(1844)
金融(1844)
世界(1835)
(1816)
(1727)
技术(1696)
资源(1671)
(1584)
国际(1523)
(1393)
产业(1378)
规划(1351)
关系(1315)
机构
大学(33127)
学院(32839)
(15001)
经济(14723)
研究(14670)
管理(10794)
中国(10075)
科学(9491)
理学(9102)
理学院(8965)
管理学(8795)
管理学院(8725)
(8022)
(7455)
研究所(7438)
(6723)
中心(5838)
业大(5834)
(5746)
农业(5456)
(5343)
(5139)
科学院(4926)
经济学(4863)
研究院(4553)
北京(4551)
财经(4448)
经济学院(4442)
(4265)
师范(4216)
基金
项目(24051)
科学(18593)
基金(17599)
(16354)
国家(16249)
研究(15905)
科学基金(13254)
社会(10711)
社会科(10269)
社会科学(10267)
(9360)
基金项目(8941)
自然(8703)
自然科(8417)
自然科学(8412)
自然科学基金(8224)
(7837)
资助(7255)
教育(6536)
(5682)
重点(5643)
编号(5454)
(5255)
国家社会(4936)
计划(4844)
(4692)
发展(4510)
(4458)
创新(4452)
(4427)
期刊
(16884)
经济(16884)
研究(9545)
学报(6982)
中国(6645)
科学(6127)
(5941)
大学(4741)
学学(4606)
管理(4488)
农业(4057)
(3456)
经济研究(2807)
业经(2624)
国际(2543)
技术(2516)
(2483)
问题(2446)
(2289)
(2184)
财经(2184)
金融(2184)
世界(2115)
(2016)
科技(1956)
技术经济(1893)
资源(1831)
林业(1793)
业大(1758)
(1666)
共检索到49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晓华  徐秋实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冲击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工业区及其基础设施纷纷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并因此造就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工业遗址通常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周围基础设施良好,并且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性,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宏烈  胡文中  
广州火车南站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实物成就,也是历史名人的纪念地。当它的生产性物质生命完结时,纪念性精神生命可能刚刚开始。保护这里的工业文化遗产,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应纳入城市决策者的主题思想与业主开发商的策划意识之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军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孙旭光  徐翀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战争遗址公园的分析与借鉴,总结战争遗址类公园的典型规划设计手法,以青岛"一战"遗址为例,解读青岛战争遗址公园在设计中对于突出公园主题线路、历史遗址的复原、历史场景的再现、叙事性手法的引导、强调居民互动参与等规划手段的运用和实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蒲培勇  
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分析了其价值的构成,对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的改造,旨在为方兴未艾的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及方案,提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的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形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蒲培勇  
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分析了其价值的构成,对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的改造,旨在为方兴未艾的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及方案,提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的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形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更是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支撑。然而在一些大遗址区域,考古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揭示的渐进性与长期性决定了大遗址保护内容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进而也严重影响着传统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据此,本研究在分析雍城遗址考古工作现状与不足及其对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针对雍城遗址现有遗址信息不确定,保护对象动态变化的窘况,基于弹性规划思路,从保护区划、遗址展示规划、考古工作规划等专项提出了遗址保护规划的弹性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燕  杨新海  
工业遗址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结构的布局调整而出现的。通过对当前工业遗址保护中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的总结归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和相关对策,以期为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及其景观再生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朴松爱  樊友猛  
文章初步建构文化空间理论,阐明其内涵、构成及特性,并以曲阜片区大遗址为例,展示文化空间理论对大遗址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心理念、核心象征、符号系统、活动主体等方面构建出曲阜片区这一文化空间,从空间的生产与消费的视角提出核心区营造应遵循地方特色与中国特色、中心聚焦与散点透视、静态展示与动态呈现兼顾的原则,继而探讨了辐射区延伸中的功能定位和营销策略,最后指出文化空间理论在大遗址旅游中拓展遗产内涵、创新开发思路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文军  刘成海  童娣  
本文针对古城遗址在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以辽阳"东京城"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现状、价值、城市背景、旅游背景以及现实问题的论述,对比论证了"东京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概念性规划,为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规划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在科学界定相关关键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获得的重要启示是:可以通过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依据产业集群理论,对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基本前提条件,集群的目标,集群模式选择的约束条件,主导型文化产业的确定,集群中各类组织的确定及功能定位,以及集群的基本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指出,建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规划引导、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须优先到位,才能引导其他组织有序进入和多组织和谐运作,这是大遗址区发展可持续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关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卫红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特性,通过对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概念、内涵的探讨,分析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形成机制和模式,提出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应以大遗址为依托和吸引,跳出遗址保护遗址,通过大遗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反馈,实现对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卫红  
大型土遗址就是以土质材料为建筑主体及承载体,包含一定价值和文化信息的古代人类遗存或遗迹连续综合体。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中,现存的大型遗址、遗迹上部建筑构件多已不存,土地上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稳亮  
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遗址的复杂特性,从历史、生态、社会3个向度对其环境进行解构与释义。针对当前我国大遗址环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消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紊乱等严峻挑战,通过对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这两个核心课题的理论阐释,将环境营造视作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抓手,将遗址环境与其本体间的和谐及历史、生态、社会各环境要素间的和谐确立为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终极目标。在此理论前提下,通过杜陵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的环境营造案例,对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司莉  周璟  
大遗址与所在地的居民生活生产、城乡发展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紧密关联,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对大遗址知识的有效组织是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前提。本体和关联数据技术为大遗址知识组织提供了新的方法及实现路径。文章首先结合文献调研,复用CIDOC-CRM和OWL-Time本体构建上位本体;然后通过构建顶层框架和抽取概念实例,获取大遗址知识概念和实例,并将其转化为大遗址本体的实体、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最后基于关联数据技术,以西安片区大遗址为例,利用D2RQ发布大遗址知识的关联数据集。实现了大遗址知识的语义关联和开放共享,为提升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和知识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