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5)
- 2023(7817)
- 2022(6884)
- 2021(6378)
- 2020(5579)
- 2019(13073)
- 2018(13002)
- 2017(24998)
- 2016(14081)
- 2015(16261)
- 2014(16662)
- 2013(16552)
- 2012(15860)
- 2011(14240)
- 2010(14808)
- 2009(13897)
- 2008(14327)
- 2007(13182)
- 2006(11488)
- 2005(10209)
- 学科
- 济(61519)
- 经济(61453)
- 管理(38596)
- 业(34963)
- 方法(29449)
- 企(27731)
- 企业(27731)
- 数学(26075)
- 数学方法(25671)
- 中国(17976)
- 农(15418)
- 财(14763)
- 地方(14052)
- 学(14045)
- 制(11124)
- 业经(10825)
- 贸(10619)
- 贸易(10610)
- 易(10203)
- 理论(9968)
- 农业(9966)
- 和(9130)
- 务(9047)
- 财务(9021)
- 财务管理(8991)
- 环境(8830)
- 银(8682)
- 银行(8653)
- 企业财务(8423)
- 行(8158)
- 机构
- 大学(211979)
- 学院(209772)
- 济(81940)
- 经济(79726)
- 管理(76637)
- 研究(73613)
- 理学(65556)
- 理学院(64652)
- 管理学(63119)
- 管理学院(62703)
- 中国(55299)
- 科学(48142)
- 京(46989)
- 农(39347)
- 所(38881)
- 财(37587)
- 研究所(35295)
- 中心(34767)
- 业大(33596)
- 江(33310)
- 农业(31416)
- 财经(29788)
- 北京(29579)
- 范(29106)
- 师范(28794)
- 经(26784)
- 院(26539)
- 州(26537)
- 经济学(25346)
- 师范大学(23243)
- 基金
- 项目(136155)
- 科学(105271)
- 基金(97195)
- 研究(95458)
- 家(85711)
- 国家(85016)
- 科学基金(71664)
- 社会(58544)
- 社会科(55365)
- 社会科学(55339)
- 省(53374)
- 基金项目(51876)
- 自然(47872)
- 自然科(46783)
- 自然科学(46764)
- 划(45878)
- 自然科学基金(45850)
- 教育(44506)
- 资助(40806)
- 编号(38865)
- 成果(32216)
- 重点(30904)
- 部(29809)
- 发(29034)
- 课题(27322)
- 创(26919)
- 科研(26285)
- 计划(26098)
- 创新(25302)
- 大学(25276)
共检索到314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峰
城市化的进程中,圈层式的发展成为通用的模式。在城市的不同圈层的划分方法中,通常使用单一的空间距离指标和定性的城市功能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本文通过设置指标体系,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城市圈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力 曹凌燕
本文基于区位理论,运用2006-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相关数据,构建了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分类特征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居民收入区域类型进行了划分,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区域间差异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区域类型适宜划分为四种,同一类型区域内差异较小,不同类型区域间差异较大;第二,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国土空间梯度布局。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区域差异 区域分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学良,乔家君
本文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在人口区划中的运用。首先确立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筛选,接着用聚类分析得出人口区划方案,最后就八大人口区进行了概述,为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地分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口区划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静 周敏
当前产业转移区域划分主要是基于国家已有标准,很多时候并不能客观反映区域间产业转移实际情况,并且不利于探讨由产业转移引发的环境污染、滞后因素、政府干预等后续问题。为客观了解我国工业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及合理进行产业转移区域划分,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出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通过系统聚类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产业强转出区、产业弱转出区及产业转入区三类区域。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为"工业产业强转出区→工业产业弱转出区→工业产业转入区",截至2013年,仅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基本完成工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正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开始向中西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效华 冯祯民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 ,运用聚类分析法 ,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 ,将其划分为 5类不同区域 ,并分析各区域的主要特点 ,为省级农村能源规划和区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村能源 消费 区域划分 聚类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伟林 刘合光 陈珏颖
有效识别优势农产品,科学划分产品出口阶段,把握产品的出口阶段性特征,对推动中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1984—2016年农产品出口的RCA指数进行Kmeans聚类分析,从定量角度划分发展阶段,将中国农产品出口划分为改革开放初期、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国际接轨期和国际金融危机后期4个阶段;并利用RSCA&TSC四象限分析法及其动态图分析每阶段部分农产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数量明显减少,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有以下特征:一是中国在这类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自然环境优势;二是均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机械对劳动力替代水平较低。因此,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具有自然优势的农产品,并提升与中国地形特征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核成 林晓
为了对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基于聚类分析法,提出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聚类分析模型。通过对我国29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科学简便,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大中型工业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韩书成 张燕纯 易森鹏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韩书成 张燕纯 易森鹏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发达区,包括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和越秀区;综合发展区,包括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和从化区;重点潜力区即南沙区;资源组合区是(新)黄埔区。根据各分区的差异性,提出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根据各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具有合理性,能为广州市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新芝 彭泽斌 傅骏骅 黄长玲 李连城
以15个我国生产上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表型性状、杂种优势和RAPD分子标记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组群划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型聚类因以表型性状为依据,受环境影响较大,其聚类结果与实际系谱来源出入较大。与表型性状聚类相比,杂种优势聚类与已知系谱来源更接近。RAPD分子标记,具有标记性状数量较多,不受生长发育时期限制和环境影响,无功能性表型效应,无上位及多效作用等诸多优点,其聚类结果与已知系谱符合率较高,反映出的类群关系比较可靠和真实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德青 朱建平 谢邦昌
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首先,基于层级划分的角度,本文对现有聚类方法进行了拓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区域创新水平的静态与动态层级划分,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差异;其次,在分类结果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创新绩效的地区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并且技术创新对全国和分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不同。最后,依据实证结论给出提升创新能力的初步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影
本文从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污染物达标排放及综合利用两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29省市1989~2012年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度量,并采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以环境承载力为视角对我国29省市进行重新的区域划分。研究显示:(1)新的区域聚类分组与传统的地理区位划分具有明显的相异性,这意味着应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有区域差异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政策。(2)从聚类分组的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值的动态变化来看,2000年以来各区域环境承载力明显恶化且波动较大。第一、二、三区域数值呈现接近且交叉的状态,具有趋同性。第四区域环境承载力一直呈现低位波动,这些省区应成为提升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点监控省份,以缩小我国环...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聚类分析 面板数据 区域划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悦华 廖造壮
构建模糊聚类分析模型,对2000—2011年武汉城市圈内各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及分析,对该城市圈内各市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构造数理统计中的F分布,得出理论上的最佳聚类。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固定资产投资 聚类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福宝
聚类分析是数值分类学的一个年青的分枝,是研究如何对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的统计方法。过去,人们对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只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有时不能确切分类。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