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7)
2023(3639)
2022(2933)
2021(2460)
2020(1935)
2019(4183)
2018(4094)
2017(6892)
2016(4009)
2015(4219)
2014(3979)
2013(3985)
2012(3779)
2011(3286)
2010(3346)
2009(3006)
2008(2948)
2007(2749)
2006(2425)
2005(2163)
作者
(14287)
(12238)
(11996)
(11374)
(7336)
(5963)
(5225)
(4708)
(4585)
(4271)
(4250)
(4114)
(4011)
(3909)
(3902)
(3723)
(3666)
(3633)
(3497)
(3414)
(3237)
(3053)
(2988)
(2776)
(2656)
(2642)
(2617)
(2615)
(2593)
(2486)
学科
(13034)
经济(13022)
管理(9957)
(8357)
(6414)
企业(6414)
(6349)
环境(5294)
方法(4658)
中国(4102)
(4072)
数学(4041)
数学方法(3965)
(3824)
土壤(3810)
地方(3498)
业经(3269)
(3183)
(3167)
税收(2904)
(2877)
(2815)
(2783)
资源(2723)
农业(2669)
技术(2501)
(2441)
规划(2389)
环境规划(2330)
(2281)
机构
学院(56136)
大学(55641)
研究(24065)
(18804)
科学(18380)
经济(18282)
管理(17772)
中国(17013)
(16915)
理学(15079)
理学院(14833)
管理学(14349)
管理学院(14265)
(13765)
农业(13727)
业大(13127)
研究所(13001)
(12448)
中心(10689)
(9856)
(9404)
(9105)
(9057)
农业大学(8667)
(8581)
实验(8539)
科学院(8342)
实验室(8166)
(7948)
重点(7764)
基金
项目(43546)
科学(33361)
基金(31201)
(30715)
国家(30527)
研究(26224)
科学基金(24353)
自然(17943)
(17815)
自然科(17486)
自然科学(17476)
自然科学基金(17121)
基金项目(16855)
(15999)
社会(15679)
社会科(14899)
社会科学(14892)
资助(11932)
重点(11310)
计划(11144)
教育(10912)
科技(10689)
(10414)
(9051)
科研(8982)
编号(8947)
创新(8661)
(8400)
专项(8204)
(8174)
期刊
(20875)
经济(20875)
学报(16648)
(15312)
研究(14145)
科学(12989)
中国(12126)
大学(11266)
学学(11047)
农业(10617)
(6514)
管理(6224)
(6116)
业大(5130)
林业(4536)
教育(4348)
资源(4149)
农业大学(4050)
技术(4033)
科技(3960)
(3927)
(3625)
金融(3625)
自然(3322)
中国农业(3316)
业经(3175)
经济研究(3076)
财经(2792)
(2609)
问题(2539)
共检索到83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明慧   李洋   许德华   严正娟   王辛龙  
【目的】探讨不同聚合度分布的聚磷酸铵(APP)施用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与传统正磷酸盐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施用土壤的差异,为APP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3种APP(18-58-APP、16-60-APP和11-37-APP,N-P2O5-K2O分别为18-58-0、16-60-0和11-37-0,聚合度分布分别为1-2、1-4和1-7)、MAP和DAP为供试肥料,在石灰性和酸性紫色土壤进行56 d的培养,测定各处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很好的拟合两种紫色土壤对磷的吸附特征(R2 = 0.825~0.997)。在石灰性紫色土壤中,与MAP和DAP施用土壤相比,APP施用土壤对磷的吸附率降低15.1%~20.7%,解吸率提高4.5%~164.9%;APP施用土壤的Langmuir KL值、吸附自由能(|ΔG|)和Freundlich KF值分别降低20.4%~54.0%、3.3%~10.6%和23.8%~43.8%,土壤对磷的吸附结合力减弱,其中11-37-APP施用土壤相应值的变幅最大(KL、|ΔG|和KF值分别降低40.8%~54.0%、7.2%~10.6%和43.6%~43.8%)。在酸性紫色土壤中,不同磷肥施用对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影响不显著,但APP施用土壤较MAP和DAP施用土壤表现出降低磷吸附和促进磷解吸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铁铝氧化物和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与石灰性紫色土壤磷素吸附参数显著相关;土壤Olsen-P与酸性紫色土壤磷素吸附参数显著相关。APP施用石灰性紫色土壤中络合态铁铝氧化物降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增加,对磷的吸附降低且解吸增加。与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紫色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更低、对磷的吸附能力更强,使得其吸附-解吸特征在短期内受不同磷肥影响差异不明显。【结论】APP施用紫色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受土壤性质和自身聚和度分布的影响,在石灰性紫色土壤中变化显著,且以聚合度分布更广泛的11-37-APP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琼  展晓莹  张淑香  彭畅  高洪军  张秀芝  朱平  GILLES Colinet  
【目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影响土壤磷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磷的吸附解析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响应关系,为黑土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选取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4个处理。取1990、2000和2010年的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性质,测定磷的吸附解吸值,并用Langmuir方程拟合了磷的吸附曲线,计算磷最大吸附量(Q_(max))、磷吸附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土壤易解吸磷(RDP)。【结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吸附磷和相应的平衡溶液磷浓度曲线(R~2=0.93—0.99)。不同施肥处理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随试验年限的增加,不同处理各特征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与1990年相比,2010年不施磷处理(CK和NK),Q_(max)值分别增加了1.83和1.61倍,MBC值分别增加了0.80%和49.40%,DPS值分别降低了92.04%和87.50%,RDP值分别降低了20.00%和82.83%;NPK处理Q_(max)和DPS值分别增加了81.39%和90.74%,MBC和RDP值分别降低了79.37%和48.57%;NPKM处理Q_(max)和MBC值分别降低了33.35%和78.52%,DPS和RDP值分别增加了11.36倍和1.48倍。施肥21年后,与CK和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Q_(max)值降低了64.66%和49.52%,MBC值降低了81.87%和79.56%,DPS值增加了110和3.81倍,RDP值增加了4.36倍和78.57%。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磷(Total-P)、有效磷(Olsen-P)、有机质(SOM)和CaCO_3含量,降低了比表面积,维持pH、游离铁铝氧化物值不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OM和Total-P是造成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全部变异的49.5%和18.7%(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著增加SOM和土壤中磷素累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易引起磷素流失的风险,对于NPKM处理应考虑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投入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耀  何丽芝  秦鹏  杨兴  陆扣萍  刘兴元  王海龙  
#N/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韩立思  吴正超  王月  兰宇  韩晓日  
【目的】研究32年连续不同施肥对耕地棕壤K+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去离子水淋洗土壤,连续液流法研究9个不同施肥处理耕层土壤钾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对K+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变幅分别为26—65 min和65—130 min;平衡吸附量和平衡解吸量范围分别为7.40—19.44 cmol.kg-1和0.070—0.258 cmol.kg-1;反应速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符合方程V=A+Blnt,且线性关系良好;CEC、黏粒、有机质、速效钾与吸附解吸各参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种方程中,Elovich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是拟合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最优模型。【结论】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垣  王启发  徐凤琳  
就长期肥料田间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灰潮土性水稻土 ,用热力学平衡吸附法和流动法分别进行了土壤钾、磷、锌的吸附 解吸试验和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 ,测定了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基本性质和有效钾、磷的含量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吸附量、吸附钾、磷、锌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 :( 1 )能减小土壤对钾的吸附 ,增加其解吸率 ,提高土壤有效钾量和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 ;( 2 )有利于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 ,增加其解吸率 ,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 3 )提高土壤特别是石灰性土壤锌的有效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徐凤琳  李学垣  
研究了幕阜山垂直带五个土壤剖面21个土样的粘土矿物组成与磷的吸附及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铁、铝氧化物是供试土壤粘粒吸附磷的主要载体,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作用相对较小。②非晶形铁铝氧化物在磷吸附中的作用比晶形铁铝氧化物的大。③供试土壤随海拔升高,粘粒复合体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增高,这导致了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大,吸持力增强,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减小,有效性降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婧   蔡青松   黄显怀   周肖瑜   吴骥子   肖孔操   刘英超  
为了探究添加茶渣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氮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茶园土壤培养试验及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分析不同热解温度(400℃、500℃、600℃)及不同添加配比(0.25%,0.5%,1.0%和2.0%)茶渣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氮素吸附解吸特性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茶渣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土壤pH、总有机碳、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随着茶渣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土壤pH、总有机碳含量和盐基离子含量逐渐增加。茶渣生物炭对土壤铵态氮有明显的吸附作用,通过Langmuir方程可以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较好的拟合(R~2=0.968~0.987);随着吸附溶液中铵态氮浓度的增加,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增加,吸附常数下降;土壤铵态氮的吸附分配系数(Kd)随着茶渣生物炭添加量增加逐渐升高,随着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土壤对铵态氮的解吸量在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处理中变化趋势为0.25%>1%>0.5%>2%;随着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土壤对铵态氮解吸量均升高;土壤对铵态氮吸附能力与土壤pH、总有机碳、交换性钾、交换性钙、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解吸能力则相反。研究表明,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改良的目的,优选茶渣生物炭添加配比及制备温度以达到最佳效果,对土壤保肥及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德中  李玉梅  曾文龙  卢晓华  
将硫酸镁、硫酸钾、硫酸铵施入灰泥田、潮砂田1周后,对3种肥料硫的吸附固定率,灰泥田分别为25.0%、49.0%、14.0%,潮砂田分别为8.9%、18.4%、6.9%;施过磷酸钙土壤的有效硫含量较低;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施入土壤后,肥料硫的淋洗率为18.46%-24.45%.培养期间(105 d),土壤有机硫的矿化率为7.00%-15.07%.烟叶产值以施硫30.0 kg.hm-2处理的最高(24025.50元.hm-2);施硫量90、105 kg.hm-2处理的烟叶评吸总分较低(其中烟叶评吸的刺激性、香气量和香气质的得分较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朕  梁成华  杜立宇  郭冉  
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日光温室耕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中砷(As(V))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级团聚体对As(V)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均符合Freundlich拟合方程,R2介于0.9528~0.9972之间,其中<53μm粒径团聚体对As(V)的吸附、解吸能力最强,并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解吸能力均降低,且不同粒径对As的吸附与解吸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溶液中As(V)的浓度的提高,各粒径团聚体对As(V)的吸附、解吸能力均提高,K值介于17.75~50.51之间。不同粒级团聚体对As(V)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及CEC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 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络合常数log Kiant与解吸常数log Kidnt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 aNO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芬  刘景辉  杨彦明  张雷  
为明确铅、汞、镉和砷在通辽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通辽地区4种典型土壤(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和栗钙土)对Pb(Ⅱ),Hg(Ⅱ),Cd(Ⅱ)和As(Ⅴ)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分析影响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结果表明:1)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Pb(Ⅱ)和Cd(Ⅱ)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Freundlich模型适合描述Hg(Ⅱ)和As(Ⅴ)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2)4种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顺序是Pb(Ⅱ)>Hg(Ⅱ)>Cd(Ⅱ)>As(Ⅴ);4种土壤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对Pb(Ⅱ)的吸附量顺序是栗钙土>盐碱土>草甸土>风沙土,对Hg(Ⅱ)和Cd(Ⅱ)的吸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叶辉  曾鑫年  刘承兰  
以红火蚁灌巢用杀虫剂辛硫磷为对象,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应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高,解吸附能力增强,辛硫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在5倍临界胶束浓度(5 CMC)时,SDBS处理的辛硫磷各初始质量浓度的平衡体系的吸附率为56.81%~66.21%,而Triton X-100处理的吸附率为75.92%~82.07%,表明SDBS对辛硫磷的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Triton X-100。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辛硫磷的吸附符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承明  郑小东  徐学池  陈香碧  胡亚军  梁士楚  苏以荣  
为揭示pH对农田土壤DOC吸附-解吸的影响,以亚热带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对两种土壤添加不同DOC量后分别在pH 4、pH 6和pH 8条件处理下的吸附和解吸试验进行研究,分析不同pH反应条件下土壤对DOC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并计算土壤对DOC吸附和解吸的参数,探讨DOC吸附和解吸对pH的响应,初步探析吸附对DOC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在pH 4、pH 6和pH 8条件下对DOC的吸附量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张忠明  秦蓁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