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5)
- 2023(14221)
- 2022(11619)
- 2021(10759)
- 2020(8678)
- 2019(20053)
- 2018(19429)
- 2017(36912)
- 2016(19942)
- 2015(22834)
- 2014(22828)
- 2013(22948)
- 2012(21837)
- 2011(19981)
- 2010(20121)
- 2009(19074)
- 2008(19003)
- 2007(17197)
- 2006(15517)
- 2005(14397)
- 学科
- 济(107699)
- 经济(107613)
- 管理(54150)
- 业(50294)
- 方法(39967)
- 企(38572)
- 企业(38572)
- 数学(35561)
- 数学方法(35220)
- 中国(29351)
- 农(26490)
- 地方(24380)
- 财(21484)
- 业经(21038)
- 学(20486)
- 贸(19492)
- 贸易(19481)
- 易(18873)
- 制(18438)
- 农业(17525)
- 环境(16738)
- 银(15875)
- 银行(15851)
- 融(15353)
- 金融(15350)
- 行(15251)
- 地方经济(15062)
- 和(14124)
- 发(13207)
- 体(12949)
- 机构
- 大学(304165)
- 学院(303092)
- 济(140981)
- 经济(138271)
- 研究(113402)
- 管理(109782)
- 理学(93069)
- 理学院(91901)
- 管理学(90422)
- 管理学院(89844)
- 中国(87353)
- 科学(66117)
- 京(65051)
- 财(62809)
- 所(58299)
- 研究所(52550)
- 中心(50533)
- 农(49726)
- 财经(49589)
- 江(45838)
- 经济学(45701)
- 经(44853)
- 北京(42162)
- 业大(41695)
- 经济学院(41046)
- 范(40591)
- 师范(40283)
- 院(40277)
- 农业(38725)
- 财经大学(36368)
- 基金
- 项目(192183)
- 科学(151771)
- 研究(141348)
- 基金(140684)
- 家(122523)
- 国家(121563)
- 科学基金(103001)
- 社会(93126)
- 社会科(88412)
- 社会科学(88385)
- 基金项目(73373)
- 省(72842)
- 教育(63629)
- 自然(63164)
- 划(61886)
- 自然科(61689)
- 自然科学(61669)
- 自然科学基金(60536)
- 资助(57812)
- 编号(55394)
- 成果(46089)
- 发(44077)
- 重点(43954)
- 部(43513)
- 国家社会(39878)
- 课题(39382)
- 创(39197)
- 教育部(37425)
- 创新(36866)
- 中国(36769)
- 期刊
- 济(164536)
- 经济(164536)
- 研究(98420)
- 中国(58888)
- 财(47959)
- 农(46392)
- 学报(45513)
- 科学(42913)
- 管理(40395)
- 大学(34422)
- 学学(32467)
- 融(31149)
- 金融(31149)
- 农业(31068)
- 教育(27811)
- 经济研究(27550)
- 财经(25991)
- 技术(25428)
- 业经(24127)
- 经(22597)
- 问题(22381)
- 贸(19805)
- 国际(17221)
- 技术经济(17012)
- 世界(16958)
- 业(16832)
- 统计(16014)
- 经济问题(13832)
- 策(13801)
- 理论(13601)
共检索到471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单菁菁 谢伟伟 杨开忠
中国正处于绿色转型攻坚阶段,如何重塑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并正反馈于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在“4D”理论框架下,结合绿色转型要求对“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重塑中国空间经济格局进行再发现和再认知。研究表明:中国空间格局不经济的主要诱因在于:人口疏密交互降低能源效率、增加能耗强度;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空间错配拉大经济距离、加剧能源消耗;自然、陆海、城乡与区域多重分割加大交易成本、抑制生态效率;独特多样的地区禀赋低效利用、形成“高碳锁定”。为此,聚焦绿色转型提出中国应从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对流型空间,促进人产城能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陆海空协同发展、压缩时空距离,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互补发展等方面重塑中国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空间经济格局 绿色转型 低碳化 4D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贤金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实现东、中、西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因此,构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据此,本专栏围绕这一战略要求,并着重结合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与发展,从湿地保护机制创新、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蓝海涛
早在20世纪70年代,气候变化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但彼时还缺乏研究和确凿的数据来支撑科学家们提出的这一危机。随着研究的推进,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天气让世界各国无法忽视和回避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尽管科学界一直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气候变化的提法是一个伪命题,但持续暖化的气候环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当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试图解决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手段。温室气体减排包括技术减排和制度减排两个层面。在自然科学领域,碳捕捉、碳封存等技术层出不穷,而从制度安排层面探索温室气体减排之道,成为了人文社会科学家的主要任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敏雪
环境经济核算及其应用是目前的热门研究领域,但是,在许多文献中,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认识却存在误区。本文以环境保护活动的基本性质为起点,讨论环境保护核算的性质和功能,论证环境保护核算与绿色GDP调整之间的联系,以期澄清这方面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
环保活动 环保核算 绿色GDP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小汽车拥有量的逐年上升,我国城市衍生了诸多问题,而交通问题便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汽车拥有量年均增幅达14.3%,华尔街著名汽车市场分析员佩姆伯顿甚至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拥有国。"目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晶梅 钟晴柔 张立岩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保障,而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及中国绿色经济收敛起到重要作用。论文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无关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三种模式,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对中国绿色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显示:(1)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呈现上升趋势,无关多样化呈下降趋势。(2)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收敛,绿色纯技术效率为主要影响路径。(3)无关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相关多样化具有抑制作用;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均促进了八大地区的绿色经济收敛,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收敛速度最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晶梅 钟晴柔 张立岩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保障,而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及中国绿色经济收敛起到重要作用。论文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无关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三种模式,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对中国绿色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显示:(1)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呈现上升趋势,无关多样化呈下降趋势。(2)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收敛,绿色纯技术效率为主要影响路径。(3)无关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相关多样化具有抑制作用;专业化集聚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模式产业集聚均促进了八大地区的绿色经济收敛,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长江中游收敛速度最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艳丽 刘彤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生态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生态经济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基本途径。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实现,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制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大力发展生态科技,提高绿色发展的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智胜 孙育平
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城市化重要趋势之一的城市群聚现象,引起了我国城市化理论界和地方行政官员的极大关注。许多地区提出以当地中心城市为首位城市的城市群的空间概念。本文站在空间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城市群的概念及概念界定、历史演进、空间结构及其分工,并结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提出城市群是区域核心竞争力优势的表现,是空间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关键词:
城市群 历史演进 空间结构 经济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菁 邵祥林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纪,中国模式蕴涵的发展本源和动力不仅是国家实现起飞的关键,也关系到国家可持续竞争力态势。审视现实中国经济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辨析内外力风险及效果,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外资大举进军中国主导产业和民族地区,国家宜坚持"海防"与"塞防","官防"与"民防"并重思想,从国防安全、地区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战略高度和综合方略布局环中国圈疆域,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打造经济增长极、民族和谐极、文化繁荣极和国防安全极。
关键词:
环中国圈 外资风险 经济安全 四极方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琪
本文从特质性调节聚焦和广告信息匹配的角度研究如何增进绿色产品购买意向,试图从理论上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营销对策,以促进企业绿色产品销售,使企业更好地开展绿色营销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特质性调节聚焦和广告信息陈述的匹配对广告态度和绿色产品购买意向确实存在显著影响;广告态度在特质性调节聚焦和广告信息陈述的匹配对绿色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信息可信度在特质性调节聚焦与广告信息陈述的匹配对广告态度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绿色出行是指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依托的一种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量的增长,尾气排放量与日俱增,对城市空气的污染加剧。交通工具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对出行愈加关注,城市居民对"绿色出行"的呼吁应运而生。那么,哪些因素将会影响公众的绿色出行行为?又该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和引导绿色出行?本期主题文章从多个方面展开了探讨。譬如智能交通技术逐渐成熟,它们在人
关键词:
绿色出行 出行需求 出租车 公共自行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娜
低碳流通业是绿色流通业的进一步深化,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绿色流通业向低碳流通业发展的实践,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绿色流通业向低碳流通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
绿色流通业 低碳流通业 转型 路径选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洋鸽 詹长根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绿色发展之路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研究区1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 I指数,测算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19年三个时间点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的趋势为“N”型波动增长;二是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下游>中游>上游,省市内部呈现东部发展趋势强于西部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呈现圈层结构;三是从空间差异性分析来看,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呈“Λ”型波动;四是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莫兰点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三象限(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区域间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强且聚集效应向外扩散;五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而教育投入和对外开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关注绿色发展全局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政府规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