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3)
- 2023(13760)
- 2022(11411)
- 2021(11114)
- 2020(9186)
- 2019(21190)
- 2018(21204)
- 2017(38062)
- 2016(22003)
- 2015(25278)
- 2014(25052)
- 2013(22955)
- 2012(20616)
- 2011(18560)
- 2010(18776)
- 2009(16294)
- 2008(15759)
- 2007(14086)
- 2006(11910)
- 2005(10300)
- 学科
- 济(70508)
- 经济(70437)
- 管理(58701)
- 业(54381)
- 企(46527)
- 企业(46527)
- 方法(36098)
- 数学(31871)
- 数学方法(31107)
- 教育(26282)
- 中国(25860)
- 理论(19552)
- 农(19268)
- 财(18653)
- 技术(18311)
- 业经(16111)
- 教学(15381)
- 学(15241)
- 制(14139)
- 地方(12792)
- 农业(12487)
- 务(11970)
- 财务(11909)
- 财务管理(11874)
- 贸(11821)
- 贸易(11811)
- 易(11473)
- 技术管理(11188)
- 企业财务(11178)
- 和(11124)
- 机构
- 大学(286393)
- 学院(281054)
- 管理(104668)
- 济(100506)
- 经济(97844)
- 理学(90902)
- 研究(90279)
- 理学院(89782)
- 管理学(87529)
- 管理学院(86954)
- 京(61279)
- 中国(60286)
- 科学(54554)
- 范(48422)
- 师范(48065)
- 财(46301)
- 江(43919)
- 所(43018)
- 教育(42862)
- 中心(41697)
- 农(40768)
- 业大(40142)
- 研究所(39097)
- 师范大学(38896)
- 北京(38821)
- 财经(37137)
- 技术(37014)
- 州(34969)
- 经(33878)
- 院(33271)
- 基金
- 项目(191369)
- 科学(152991)
- 研究(148573)
- 基金(134170)
- 家(115433)
- 国家(114287)
- 科学基金(99171)
- 社会(90399)
- 社会科(85418)
- 社会科学(85397)
- 教育(79618)
- 省(78951)
- 基金项目(69738)
- 划(67661)
- 编号(63916)
- 自然(63143)
- 自然科(61791)
- 自然科学(61776)
- 自然科学基金(60597)
- 资助(54720)
- 成果(53484)
- 课题(47784)
- 重点(44659)
- 部(43522)
- 创(43125)
- 发(41624)
- 创新(39908)
- 年(39286)
- 项目编号(39101)
- 大学(39094)
- 期刊
- 济(105662)
- 经济(105662)
- 研究(89885)
- 教育(77937)
- 中国(69791)
- 学报(41133)
- 管理(39810)
- 财(37660)
- 科学(36894)
- 农(36176)
- 大学(34004)
- 技术(33732)
- 学学(29116)
- 农业(24802)
- 职业(20402)
- 融(19445)
- 金融(19445)
- 业经(18050)
- 财经(17872)
- 经济研究(16316)
- 图书(15639)
- 经(15489)
- 业(14397)
- 坛(13996)
- 论坛(13996)
- 科技(13696)
- 技术经济(13406)
- 技术教育(13090)
- 职业技术(13090)
- 职业技术教育(13090)
共检索到420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天助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晓阳 贾爱英
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指导模式 北京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继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务农
消除"唯论文"是当前学术治理领域破除"五唯"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该规定出台后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引起了广泛讨论。本研究旨在对清华大学新规网络传播中的不同解码进行分析,以剖析新规的潜在影响,规避新规执行的风险,推动后续学术治理的实效性。研究发现,简单地消除博士生发文要求将会引起一系列新的学术治理困境,而要超越这些困境则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综合施治:政策引导与高校自主相结合,考虑不同学科、水平高校的具体特点;从论文治理回归科研治理,处理好发表论文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从数字依赖到数据改进,用更好的数据评价科研产出;从局部手术到生态治理,系统性优化博士生学习和成长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寿文 林功实 刘颖
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余寿文,林功实,刘颖我国自实施“学位条例”建立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从起步到形成,培养规模从小到大,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至1994年底,已为国家培养了18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
法国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改革 构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甲刚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自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由于我国博士生培养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发展中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加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在招生选拔方面,5种方式并举,选拔过程严密;在导师遴选和指导方面,逐渐走向高校自主训练,实行个人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实行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选修课分类开设,以讲授为主;在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方面,以多种方式进行科研训练,学位论文逐级把关,强调创新。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特征 解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