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0)
2023(2235)
2022(2078)
2021(1854)
2020(1662)
2019(3872)
2018(3794)
2017(7032)
2016(3901)
2015(4372)
2014(4465)
2013(4634)
2012(4328)
2011(4087)
2010(4068)
2009(3625)
2008(3556)
2007(3005)
2006(2592)
2005(2228)
作者
(12875)
(10967)
(10834)
(10241)
(7004)
(5159)
(4908)
(4284)
(4108)
(3857)
(3736)
(3658)
(3606)
(3568)
(3543)
(3354)
(3248)
(3239)
(3113)
(3111)
(2857)
(2775)
(2735)
(2485)
(2465)
(2425)
(2410)
(2364)
(2208)
(2185)
学科
(18098)
经济(18081)
(10959)
管理(10791)
(9370)
企业(9370)
方法(9262)
数学(8137)
数学方法(8072)
(4944)
中国(4492)
地方(4441)
(4252)
(3291)
业经(3155)
(3099)
贸易(3096)
(2913)
地方经济(2741)
(2739)
(2540)
理论(2453)
(2421)
金融(2421)
(2364)
技术(2313)
(2243)
农业(2242)
环境(2241)
财务(2240)
机构
大学(59514)
学院(57759)
(22492)
研究(22414)
经济(22055)
管理(20782)
理学(18471)
理学院(18135)
管理学(17587)
管理学院(17483)
科学(15576)
中国(15533)
(12755)
(12668)
(12486)
研究所(11601)
业大(10595)
(10196)
农业(10166)
中心(9210)
(8650)
(8231)
财经(8189)
(8171)
师范(8043)
北京(7864)
(7490)
(7437)
(6929)
经济学(6873)
基金
项目(41586)
科学(32732)
基金(31001)
(28744)
国家(28514)
研究(26124)
科学基金(23767)
自然(17020)
社会(16914)
自然科(16681)
自然科学(16675)
基金项目(16425)
自然科学基金(16392)
社会科(16044)
社会科学(16041)
(16022)
(13927)
资助(13110)
教育(12134)
重点(9640)
编号(9127)
(9101)
(8769)
计划(8711)
科研(8414)
(8402)
创新(7902)
科技(7885)
成果(7499)
教育部(7422)
期刊
(23891)
经济(23891)
研究(16022)
学报(13573)
中国(11604)
科学(11603)
(10930)
大学(9693)
学学(9360)
管理(8265)
(7542)
农业(7471)
教育(4807)
(4558)
经济研究(4276)
财经(4137)
技术(3990)
业大(3848)
(3729)
金融(3729)
(3631)
业经(3524)
(3380)
统计(3302)
林业(3260)
问题(3173)
(3164)
科技(3107)
农业大学(3054)
商业(2952)
共检索到85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树伟  杨大荣  彭艳琼  徐磊  白莉芬  
榕属植物与传粉榕小蜂都依靠榕果内的雌花繁育后代,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资源的冲突。测量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与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雌花期的雌花花柱长度,分析其资源分配方式。结果表明:聚果榕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而大果榕呈双峰分布。在雄花期,聚果榕传粉榕小蜂与种子分别倾向占用不同花梗长度的雌花:种子多靠近果壁,传粉榕小蜂的后代多存在于靠近果腔的雌花子房内,形成空间上的分离。大果榕的种子与传粉榕小蜂则分别产生于雌雄株隐头果中,实现了完全的空间隔离。就此而言,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在解决资源分配的竞争冲突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翟树伟  杨大荣  彭艳琼  
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隐头果内的瘿花在雄花前期分层明显,根据花梗长度的不同,可分为3层:靠近果腔的内层(花梗长度为5.13±0.65 mm),中层(花梗长度为3.60±0.47 mm)以及靠近果壁的外层(花梗长度为1.32±0.15 mm)。3个层次的瘿花子房大小明显不同,内层瘿花子房显著大于中层和外层子房。各种小蜂所占据的瘿花子房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Platyneura testacea显著大于其它各类小蜂所在子房的大小,P.mayri的瘿花子房大小与Apocrypta.westwoodi和Apocryptasp.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P.agraensis与传粉榕小蜂。传粉榕小蜂所在的瘿花子房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赵庭周  王秋艳  徐磊  
聚果榕与聚果榕小蜂有着种间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榕小蜂进聚果榕果内 ,结果表现为 2方面 :1)对长柱小花传粉受精后产生榕树种子 ,使聚果榕能正常进行有性繁殖 ;2 )在短柱花内产卵形成瘿花 ,产生榕小蜂后代 ,植食性 ,最后发育为聚果榕小蜂 ,并作为榕树传粉的媒体。对西双版纳地区 2个样地内不同季节的聚果榕果进行了 3年的连续解剖观察 ,统计了雄花期榕果内瘿花、种子、败育花的数量 ,比较了 3年中旱季和雨季各种小花的比率。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 ,各种小花的比率不同。旱季的 1月和 11月 ,聚果榕产生的种子量最多 ,雨季末期的 9— 10月份次之 ,产生种子量最低的是 3月份。旱季和雨季 ,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大荣  王瑞武  宋启示  张光明  赵庭周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聚果榕的短柱头雌花作为繁殖后代的场所 ,才能获得种群的繁衍。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种群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季种群数量高 ,干季种群数量低 ;但进入同一榕果内繁殖产卵的雌蜂数量则相反 ,雨季数量低 ,干季数量高。聚果榕小蜂的繁殖雌蜂进入每一隐头花序的数量多少 ,对聚果榕的授粉和发育种子成熟率、聚果榕小蜂在果内的产卵繁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叶海燕  刘亮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磊  杨大荣  彭艳琼  魏作东  
榕属的4个亚属在西双版纳均有分布,目前已报道榕树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已报道榕树种类的69.4%,其中榕亚属23个种和变种:白肉榕亚属4个种:聚果榕亚属2种和变种;无花果亚属41个种、变种和亚种。在榕树隐头果内生活着种类专一的传粉榕小蜂和一些非传粉小蜂。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已分类鉴定29种榕树的30种传粉小蜂和170多种非传粉小蜂,其它榕树种类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还未获得活体标本而没有确切的分类定名。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以及各种非传粉小蜂之间相互影响,并影响着榕树与传粉小蜂形成的共生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榕树隐头果内复杂的小蜂群落。对榕树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都集中在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晓波  陶玫  彭艳琼  徐法健  杨大荣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的传粉榕小蜂不同运载花粉的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传粉榕小蜂主动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榕小蜂传粉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榕小蜂不能在雌果中繁衍后代;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只有雄花和榕小蜂寄生的雌花,而不能产生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雄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产卵繁殖后代,经过飞翔的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制造瘿花353.93±91.72朵,最终发育到成虫期的榕小蜂数量为每果283.28±101.42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26和0.8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可制造瘿花446.74±6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戴丽  徐兆翮  孙非  袁存权  胡瑞阳  孙宇涵  李云  
以去雄后人工授粉的刺槐花为试验材料,并以去雄后不授粉的花为对照,利用焦锑酸钙沉淀法分析刺槐柱头和花柱内钙离子分布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花粉在萌发前,其萌发孔聚集了大量的钙沉淀。授粉作用会很快促使柱头表面泡状分泌物和胞外基质钙含量增加。随着大量花粉萌发完成,柱头泡状分泌物内的钙含量开始下降,但是柱头胞外基质的钙含量下降不明显,这表明柱头泡状分泌物的钙离子对花粉萌发可能有促进作用。刺槐的花柱含有一个中空花柱道,中空花柱道周围有一层通道细胞,不论授粉与否,通道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上都有大量钙离子,这些钙离子对花粉管的生长可能有诱导作用。刺槐花柱内的钙离子梯度现象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有利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家业  石海明  潘春柳  陈尚文  叶燕钻  李明  陈放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烈的香气。②蒜头果虽然具备自交亲和能力,但在自然环境中则以异花传粉为主,且需要传粉者;蒜头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其繁育系统属于混合交配型。③记录到蒜头果访花昆虫共有8目36科43种;经过鉴定,确定传粉昆虫有7目18科19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以蜂类的访花频率最高。④连续3年观察到的传粉昆虫种类不同,花期阴雨天气对昆虫访花活动和传粉效果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文珊  张彦杰  陈友铃  严菊媛  郑翠芳  
在福州地区选取85株细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细叶榕榕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细叶榕雌花有长花柱、短花柱之分,柱头较长且弯曲,每个柱头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小蜂传粉和产卵的联合柱头平台,雄花迟熟。细叶榕常年挂果,每年的4—8月为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4次。细叶榕榕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在较为干冷的10月至翌年3月,细叶榕榕果发育较慢,一个发育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在较为湿热的4—9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一个发育周期仅需1~2个月。榕果的发育呈现株间、株内异步,花序发育周期交叠的现象频繁发生。细叶榕雌花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玉虎  张绍铃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果梅花柱S-RNase降解花粉管RNA的影响,为揭示果梅自交不亲和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从果梅‘月世界’花柱中纯化的S-RNase,并分别于10℃、25℃和35℃条件下培养自花(‘月世界’)、异花(‘莺宿’)花粉,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后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离体条件下进行果梅花柱S-RNase降解花粉管RNA反应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温度条件下自花、异花花粉管RNA被降解的程度。【结果】10℃、25℃时,花柱S-RNase抑制自花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程度极显著大于抑制异花花粉的程度;花柱S-RNase降解自花花粉管RNA的程度也明显大于降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翠芳  陈晓倩  陈友铃  王爱芳  王钊  吴文珊  
【目的】研究福州笔管榕传粉生物学特征,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和科学支持。【方法】以福州地区的30株笔管榕为样本,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1)笔管榕不同植株的年结果批次不同(每年每株0~5批次),以年结果 1~2批次为主,榕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有时同步,有时异步,无发育期交叠的现象。笔管榕榕果的发育具明显的季节性,在日照短、温度低的秋冬季(11月至翌年的2月),榕果发育周期(A期至E期)通常需要2~5个月;而在日照长、温度较高的春夏季(3—10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其发育周期仅需要1~2个月;2)每年单株笔管榕一般发生1~2次换叶。初春夏末是笔管榕落叶的高峰期,新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子洋  黄炎子  王俊杰  周祎鸣  王青  于震  关文彬  
文冠果是无患子科单属种,其种群野生濒危,生境破碎化严重且具有自交不亲和性。文冠果有"千花一果"之称,为提高其产量,测量了4年生文冠果实生园1 051个单株的坐果序数、坐果数、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共6个种实性状并对各种实性状按不同果型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分布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果型之间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4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极显著,而坐果序数和坐果数2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所有种实性状均符合威布尔分布,其中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坐果序数和坐果数5个种实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彩霞  李凤兰  
本文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电泳和薄板薄膜层析技术对文冠果两性花和单性花(雄花)花药的绒毡层和花粉壁的发育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的花粉在绒毡层和细胞壁的发育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但两性花的花粉内壁较厚,细胞器和淀粉的贮存明显不足,且缺乏蔗糖等化合物,氨基酸的种类也较可育花粉少.两类花粉中蛋白质多肽的组成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谱带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文冠果两性花花粉败育的原因可能与花粉中某些细胞器的减少,及生理生化代谢上的障碍造成花粉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等因素有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飞   郭星   闫倩倩   杨帆   何丽娟   
【目的】揭示白龙江流域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群落伴生种间相关性及的资源竞争压力,以期为大果青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分析大果青杄群落乔、灌、草3个层次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结果】大果青杄群落内共出现植物35科62属78种,其中乔木层6科10属14种,灌木层21科32属37种、草本层13科23属27种。乔木层大果青杄为第一优势树种,其次为华山松、油松等。灌木层中优势种群有蒙古栎、刺叶高山栎、茶藨子,其次为毛叶水栒子、毛黄栌、光果莸、堆花小檗、小叶鼠李等。草本层的优势种群为青绿薹草和东方草莓,其次为野棉花、牛尾蒿、蒙古风毛菊、豨莶、车前等。大果青杄群落乔木层总体联结性呈显著的正联结,灌木层和草本层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正联结,结合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乔、灌、草3个层次种间相关性均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情况,不显著种对数均大于显著种对数,总体趋于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大果青杄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环境竞争趋于平稳,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间相关程度较弱,物种呈偶然聚合,群落演替处于较高阶段,结构稳定性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