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7)
- 2023(8672)
- 2022(7156)
- 2021(6673)
- 2020(5540)
- 2019(12440)
- 2018(11802)
- 2017(21591)
- 2016(11657)
- 2015(13051)
- 2014(12358)
- 2013(12295)
- 2012(11409)
- 2011(10401)
- 2010(9951)
- 2009(9173)
- 2008(8907)
- 2007(7321)
- 2006(6289)
- 2005(5562)
- 学科
- 济(49668)
- 经济(49617)
- 管理(30527)
- 业(30206)
- 方法(23839)
- 企(22782)
- 企业(22782)
- 数学(21915)
- 数学方法(21794)
- 中国(16494)
- 贸(13460)
- 贸易(13454)
- 易(13228)
- 农(12982)
- 财(11302)
- 学(10136)
- 业经(9764)
- 农业(8752)
- 制(8440)
- 技术(8105)
- 环境(8059)
- 银(7740)
- 银行(7700)
- 出(7453)
- 行(7418)
- 融(7308)
- 金融(7305)
- 关系(7001)
- 划(6614)
- 地方(6583)
- 机构
- 大学(172426)
- 学院(168939)
- 济(78666)
- 经济(77687)
- 研究(65688)
- 管理(62562)
- 理学(55668)
- 理学院(54987)
- 管理学(54136)
- 管理学院(53850)
- 中国(48763)
- 科学(41273)
- 农(37576)
- 京(36263)
- 所(34258)
- 研究所(32112)
- 财(31436)
- 农业(30373)
- 业大(30090)
- 中心(27907)
- 财经(26443)
- 经济学(26030)
- 经(24625)
- 经济学院(23737)
- 院(23143)
- 北京(22710)
- 科学院(21463)
- 江(21441)
- 财经大学(20094)
- 农业大学(20032)
- 基金
- 项目(123894)
- 科学(98004)
- 基金(94440)
- 家(86970)
- 国家(86340)
- 研究(81958)
- 科学基金(72131)
- 社会(56342)
- 社会科(53693)
- 社会科学(53683)
- 基金项目(49900)
- 自然(47914)
- 自然科(46922)
- 自然科学(46901)
- 自然科学基金(46132)
- 省(45014)
- 划(39964)
- 资助(38146)
- 教育(36681)
- 重点(28693)
- 部(28624)
- 编号(28157)
- 创(26590)
- 发(26566)
- 国家社会(25686)
- 创新(25068)
- 中国(24825)
- 计划(24689)
- 科研(24621)
- 教育部(24120)
共检索到236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康裕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曹宝祥 刘宁 栾生 史晓丽 李旭鹏 曹家旺
为探索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水生动物存活率、病毒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0.0%、0.5%、1.0%、2.5%、5.0%、10.0%)的饵料,统计相同时间点对虾死亡数量、存活率、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并利用real-time PCR测定死亡对虾体内病毒绝对含量。结果显示,PHB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体内病毒拷贝数均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对照组(0.0%)相比,随PHB浓度的升高,实验组对虾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为82.23、9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康裕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本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1.0%,2.5%,5.0%,10.0%)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 d后,对其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测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HB对凡纳滨对虾抵御WSSV侵染能力的影响,并选择最高免疫保护率(RPS)组进行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量分析。研究发现,PHB对感染WSSV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感染WSSV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随PHB浓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饲喂PHB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和产卵阶段,对健康的中国对虾亲虾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聚β-羟基丁酸酯(PHB)(0、0.5%、1.0%、2.0%、3.0%、5.0%)的饵料,以期探究不同含量PHB对中国对虾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92 d,统计亲虾的死亡率、相对免疫保护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性腺发育周期、产卵量、无节幼体的数量、孵化率及变态发育周期。结果显示,PHB对中国对虾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均有一定影响。随着PHB浓度的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康裕 孟宪红 孔杰 张恒恒 史晓丽 曹家旺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2.5%和5.0%的PHB配制成实验饲料,饲喂21 d后测定对虾免疫酶活性,选择最佳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测定对虾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利用RT-PCR技术测定氨氮胁迫48 h内对虾免疫基因表达水平,观察PHB对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PHB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液、肝胰腺及鳃丝中T-AOC分别在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康裕 孟宪红 孔杰 张恒恒 史晓丽 曹家旺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2.5%和5.0%的phb配制成实验饲料,饲喂21 d后测定对虾免疫酶活性,选择最佳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测定对虾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利用rt-pCr技术测定氨氮胁迫48 h内对虾免疫基因表达水平,观察phb对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phb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液、肝胰腺及鳃丝中t-aoC分别在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贤 隋丽英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关键词:
卤虫 聚β-羟基丁酸酯 强化 生长 成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美 金子靖 李博 刘哲君 赵敏 孙艺萍
从SBR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1株有聚–β–羟基丁酸酯(PHB)积累能力的聚磷细菌(将其命名为"LB4"),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方法分析,鉴定该聚磷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采用厌氧、好氧交替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其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厌氧初始阶段,当pH为8.0,COD为2 000 mg/L,培养温度为35℃时,通过批式补料方式短期限制磷元素对其进行培养,最有利于该菌株积累PHB,PHB的最高积累量可达菌体干重的32.6%。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甜 王君婷 许梦莹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从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杂化光合体系和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利用该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广侠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为评估中国明对虾生长及抗WSSV能力与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对130个中国明对虾家系进行生长及抗WSSV性能测试,对收集到的中国明对虾生长和抗病数据,输入"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数据库,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估计中国明对虾各个家系的育种值。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出生长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抗WSSV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分别检测上述20个家系的亲虾、养殖50 d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结果显示,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分别为0.190 8、0.286 6和0.232 9 copies/ng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魏智清 杨涓 赵红雪 马瑛
研究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鲫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5‰、7‰牛磺酸水溶液对鲫抗缺氧能力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作用(P<0.01),质量分数3‰γ-氨基丁酸水溶液对鲫抗缺氧有显著作用(P<0.05)。实验证明,γ-氨基丁酸、牛磺酸均可提高鲫的抗缺氧能力。
关键词:
鲫 抗缺氧能力 牛磺酸 γ-氨基丁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旭鹏 孔杰 孟宪红 栾生 罗坤
Bantam能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过程,影响生物的免疫过程。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肝胰腺和鳃组织内bantam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感染WSSV后6、12、24和48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中的bantam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16±0.03)(P<0.05)、(0.63±0.26)、(0.32±0.06)(P<0.05)和(0.41±0.13)倍;中国明对虾鳃中的bantam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30±0.17)(P<0.05)、(1.88±0.26)(P<0.01)和(1.94±0.07)(P<0.05)倍;中国明对虾鳃中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22±0.05)、(1.34±0.38)、(4.29±0.52)(P<0.01)和(1.28±0.79)倍。研究表明,bantam和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都受WSSV侵染的影响,可能与中国明对虾和WSSV之间的互作相关。但bantam和泛素缀合酶E2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对虾抵抗WSSV侵染过程的免疫反应,还是宿主基因被病毒胁迫后的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旭鹏 孟宪红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李伟亚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特定量WSSV毒饵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5.2×108copies、1.0×109copies、2.1×109copies WSSV的毒饵,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389.3、323.3和187.3 h,差异极显著(P<0.01);对虾最终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研究表明,致死量范围内,WSSV的感染量越低,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越长。为了揭示饵料对中国明对虾抗病性能的影响,对已感染WSSV的中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 尹军力 唐波 韩兆玉
根据年龄、胎次、泌乳时间、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40头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试验Ⅰ、Ⅱ、Ⅲ、Ⅳ组,每组10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试验Ⅰ组饲喂170 g·kg-1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试验Ⅱ组在试验Ⅰ组基础上添加29.9 g·d-12-羟基-4-(甲硫基)丁酸异丙酯(HMBi),试验Ⅲ组饲喂160 g·kg-1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试验Ⅳ组在试验Ⅲ组基础上添加29.9 g·d-1HMBi。每天饲喂3次,挤奶3次。结果表明:2个蛋白质水平下添加HMBi产奶量均有所提高,试验Ⅱ组比试验Ⅲ组升高了2.09 kg·d-1(P<0.05);2个蛋白质水平下添加HMBi有提高乳脂率、乳糖含量、乳蛋白率和降低乳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焕 赖晓芳 孟宪红 罗坤 孔杰
通过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实验,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应答病毒侵染后,已知的3种抗菌肽(对虾肽)在肝胰腺、肌肉、肠和鳃4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虽然3种抗菌肽表现出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即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趋势和表达丰富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就同一个组织而言,3种抗菌肽在1~120 h WSSV侵染区间内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0 h(未侵染病毒)时,3种抗菌肽的表达量极低(为0);在6~24 h期间,检测到明显的表达量;48~120 h期间,3种抗菌肽的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暗示3种抗菌肽在对虾机体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TeTraspanin-3与WssV的体外相互作用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 Tetraspanin-3 与 WSSV 的体外相互作用
近交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存活及抗逆性的影响
强壮藻钩虾对中国明对虾与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控制环境养殖下近交对中国对虾早期体重和抗WSSV性状的影响(英文)
中国明对虾放流对鱼类生态位的影响
Vc-2-多聚磷酸酯对中国对虾稚虾生长、免疫及体内Vc含量的影响
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对小鼠生长、血清抗氧化能力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中国对虾抗WSSV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DDRT-PCR分析
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感染WSSV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