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5)
2023(1668)
2022(1327)
2021(1218)
2020(979)
2019(2205)
2018(2164)
2017(3661)
2016(2041)
2015(2212)
2014(2121)
2013(2161)
2012(2145)
2011(1924)
2010(1886)
2009(1758)
2008(1620)
2007(1341)
2006(1125)
2005(1063)
作者
(6221)
(5189)
(5174)
(4941)
(3337)
(2540)
(2369)
(2105)
(2074)
(1883)
(1739)
(1738)
(1725)
(1718)
(1649)
(1629)
(1598)
(1560)
(1493)
(1469)
(1445)
(1327)
(1260)
(1234)
(1193)
(1170)
(1153)
(1135)
(1093)
(1087)
学科
(10002)
经济(9991)
中国(4496)
方法(3991)
管理(3917)
数学(3775)
数学方法(3768)
(3728)
(3051)
贸易(3050)
(3007)
(2317)
(2176)
企业(2176)
(2110)
(2076)
(1989)
金融(1989)
(1918)
银行(1917)
(1892)
关系(1854)
环境(1816)
业经(1694)
(1690)
发展(1676)
(1674)
(1577)
及其(1491)
农业(1457)
机构
大学(30978)
学院(29783)
(16319)
经济(16167)
研究(14261)
中国(11002)
管理(9752)
理学(8442)
科学(8436)
理学院(8329)
管理学(8232)
管理学院(8171)
(7482)
研究所(7026)
(6668)
(6050)
(6041)
经济学(5941)
中心(5661)
(5527)
经济学院(5381)
财经(5045)
农业(4998)
(4749)
科学院(4513)
研究院(4436)
北京(4335)
业大(4210)
(4170)
研究中心(4037)
基金
项目(21185)
科学(16814)
基金(16385)
(15162)
国家(15077)
研究(14681)
科学基金(12268)
社会(10180)
社会科(9736)
社会科学(9734)
基金项目(8298)
自然(7556)
自然科(7402)
自然科学(7402)
自然科学基金(7266)
(6952)
资助(6832)
(6591)
教育(6079)
中国(5723)
(5532)
(5178)
重点(5055)
国家社会(4971)
编号(4608)
发展(4523)
(4459)
(4351)
科研(4324)
教育部(4262)
期刊
(16204)
经济(16204)
研究(9445)
中国(5981)
学报(5521)
科学(5313)
(4828)
大学(3928)
(3839)
学学(3796)
管理(3696)
农业(3598)
经济研究(3279)
世界(2899)
(2737)
财经(2594)
国际(2499)
(2497)
金融(2497)
问题(2471)
(2294)
(2190)
技术(1906)
业经(1793)
教育(1589)
技术经济(1526)
经济问题(1465)
水产(1350)
资源(1341)
科技(1235)
共检索到44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和产卵阶段,对健康的中国对虾亲虾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聚β-羟基丁酸酯(PHB)(0、0.5%、1.0%、2.0%、3.0%、5.0%)的饵料,以期探究不同含量PHB对中国对虾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92 d,统计亲虾的死亡率、相对免疫保护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性腺发育周期、产卵量、无节幼体的数量、孵化率及变态发育周期。结果显示,PHB对中国对虾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均有一定影响。随着PHB浓度的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康裕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曹宝祥  刘宁  栾生  史晓丽  李旭鹏  曹家旺  
为探索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水生动物存活率、病毒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0.0%、0.5%、1.0%、2.5%、5.0%、10.0%)的饵料,统计相同时间点对虾死亡数量、存活率、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并利用real-time PCR测定死亡对虾体内病毒绝对含量。结果显示,PHB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体内病毒拷贝数均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对照组(0.0%)相比,随PHB浓度的升高,实验组对虾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为82.23、9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刚  戴颖  张亚  黄旭雄  朱永明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26℃和31℃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26℃和31℃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1.5)d、(24.0±1.0)d和(19.3±0.6)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组和31℃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d的试验期内,21℃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5.5)d,比26℃组提前了约17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组显著高于31℃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刚  戴颖  张亚  黄旭雄  朱永明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26℃和31℃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26℃和31℃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1.5)d、(24.0±1.0)d和(19.3±0.6)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组和31℃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d的试验期内,21℃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5.5)d,比26℃组提前了约17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组显著高于31℃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康裕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本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1.0%,2.5%,5.0%,10.0%)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 d后,对其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测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HB对凡纳滨对虾抵御WSSV侵染能力的影响,并选择最高免疫保护率(RPS)组进行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量分析。研究发现,PHB对感染WSSV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感染WSSV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随PHB浓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饲喂PHB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志煌  吴建绍  周宸  林琪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贤  隋丽英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康裕  孟宪红  孔杰  张恒恒  史晓丽  曹家旺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2.5%和5.0%的PHB配制成实验饲料,饲喂21 d后测定对虾免疫酶活性,选择最佳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测定对虾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利用RT-PCR技术测定氨氮胁迫48 h内对虾免疫基因表达水平,观察PHB对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PHB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液、肝胰腺及鳃丝中T-AOC分别在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康裕  孟宪红  孔杰  张恒恒  史晓丽  曹家旺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2.5%和5.0%的phb配制成实验饲料,饲喂21 d后测定对虾免疫酶活性,选择最佳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测定对虾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利用rt-pCr技术测定氨氮胁迫48 h内对虾免疫基因表达水平,观察phb对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phb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液、肝胰腺及鳃丝中t-aoC分别在2...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甜  王君婷  许梦莹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从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杂化光合体系和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利用该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鑫  张殿福  陶忠虎  付峰  顾泽茂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政夫  林晓菲  葛蕾蕾  朱伟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 d(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令令   薛毓才   蒋刚   时立秋   黄旭雄  
锯齿新米虾为刀鲚幼鱼阶段的优质生物饵料。为探究不同温度(20℃、25℃和30℃)和不同饵料(虾片、沼虾商品饲料和小球藻)对锯齿新米虾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实验室孵化后7 d的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仔虾为对象进行为期91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锯齿新米虾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组的存活率(93.33%±7.20%)显著高于30℃组(P<0.05);温度对锯齿新米虾体长、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温度升高锯齿新米虾发育显著加快,30℃、25℃和20℃下初次抱卵时间分别为(39.25±3.20) d、(55.00±1.00) d和(162.33±1.53) d;但20℃锯齿新米虾初次抱卵时的体长、体质量及抱卵量均显著高于25℃和30℃(P<0.05),25℃组与30℃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温度下锯齿新米虾的相对繁殖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性降低;锯齿新米虾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6.57℃,有效积温为507.54℃·d;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6.69℃,有效积温为279.98℃·d。投喂小球藻组锯齿新米虾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显著低于投喂其它饵料组(P<0.05),投喂沼虾商品饲料可以显著提高锯齿新米虾的初次抱卵体长、体质量、抱卵量及相对繁殖力(P<0.05)。综上所述,人工养殖锯齿新米虾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沼虾商品饲料是锯齿新米虾的适宜饵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英杰  张志峰  廖承义  马爱军  孙谧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氨基酸组成的研究马英杰,张志峰,廖承义,马爱军,孙谧(青岛海洋大学,青岛266003)(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幼体发育,氨基酸THESTUDYONTHECOMPOSITIONOFAMINOACIDIN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