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0)
2023(7658)
2022(6578)
2021(5768)
2020(4438)
2019(10448)
2018(10209)
2017(18249)
2016(9570)
2015(10954)
2014(10944)
2013(10861)
2012(10749)
2011(10160)
2010(10564)
2009(9439)
2008(9404)
2007(8466)
2006(8002)
2005(7561)
作者
(28807)
(23997)
(23912)
(22475)
(15549)
(11502)
(10944)
(9301)
(9076)
(8661)
(8267)
(7975)
(7944)
(7924)
(7539)
(7374)
(7151)
(7015)
(6972)
(6904)
(6325)
(5937)
(5793)
(5653)
(5473)
(5360)
(5320)
(5318)
(4987)
(4801)
学科
(49381)
经济(49335)
(21557)
管理(21531)
(20153)
贸易(20138)
(19462)
地方(19104)
中国(17732)
(14860)
企业(14860)
(13835)
方法(12772)
业经(11723)
(11136)
金融(11136)
地方经济(10345)
数学(10056)
数学方法(9985)
(9734)
(9641)
银行(9630)
(9517)
农业(9167)
环境(8135)
关系(7972)
(7957)
(7857)
(7592)
(7547)
机构
学院(143228)
大学(140664)
(65809)
经济(64542)
研究(58147)
管理(48114)
中国(44539)
理学(39132)
理学院(38583)
管理学(38099)
管理学院(37806)
科学(32359)
(31675)
(29969)
(28486)
研究所(26736)
中心(25075)
(23252)
(23153)
(21374)
财经(21311)
师范(21199)
(21188)
北京(20963)
经济学(20231)
(19380)
(19184)
经济学院(18200)
农业(17987)
业大(17828)
基金
项目(85066)
研究(67185)
科学(65736)
基金(58161)
(49872)
国家(49404)
社会(41989)
科学基金(40759)
社会科(39914)
社会科学(39909)
(34089)
教育(29651)
基金项目(29600)
(28282)
编号(28158)
(25994)
成果(23971)
资助(23875)
自然(22839)
自然科(22268)
自然科学(22265)
自然科学基金(21806)
发展(21628)
(21248)
课题(20904)
重点(19826)
(18465)
(17744)
(17408)
(17173)
期刊
(83929)
经济(83929)
研究(51025)
中国(35448)
(23264)
教育(20063)
管理(19693)
(19159)
(19079)
金融(19079)
学报(18741)
科学(18139)
农业(16506)
国际(16204)
(15743)
业经(14891)
大学(14666)
经济研究(14475)
学学(13429)
技术(12610)
问题(12291)
世界(10323)
财经(9980)
(9243)
(8779)
商业(8440)
图书(7641)
(7606)
贸易(7606)
(7604)
共检索到248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裴广一  刘忠伟  黄光于  葛晨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下简称"海南自贸港"),应抓住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确立自己的时代定位和发展坐标,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海南自贸港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发挥自身政策和制度比较优势,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有效衔接,承担起疏通国内大循环的重任;发挥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枢纽作用,架起中国泛珠"9+2"、北部湾城市群和西南经济腹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桥梁,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枢纽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黄庆平  翟营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在探求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示范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从着力扩大和提升消费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主动衔接和融入RCEP、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贯彻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方面积极作为,以实现战略的有效对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则林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自由开放的新高地,在国内层面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在国际层面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能够发挥激活港内经济、联动国内经济和链接国际市场的独特功能,是国内和国际的双向连接点。但与此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面临双重危机,制约其充分发挥双向连接的功能:一方面,自由贸易港港内市场竞争不足致使国内大循环受限;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也阻碍了国内国际的双循环。政府干预中立、市场公平竞争是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双向连接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想成为对外开放的高地,需要首先成为公平竞争的高地。公平竞争的实现,可以激活海南自由贸易港港内市场活力,也可以通过向国际输出中国版公平竞争的基本规则扭转逆全球化趋势。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内外兼修,协调自由贸易港的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确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及配套性法律制度为基础的竞争立法框架,持续推动自由贸易港竞争法实施机构的改革,并以提升港内经营者公平竞争意识、积累竞争政策国际谈判经验等方式向国际传递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规则,从而让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得以确立,真正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性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昭昭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不断促进"引进来"的开放同时,也不断推动"走出去"开放,正在形成贸易与投资并重的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这样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海南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必须做好产业定位与发展,聚焦定位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并做好各项配套保障工作。基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目标,探讨了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发展特色与发展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昕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体系是一套标准化的法人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准则,它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机构基础信息,为全球范围内的跨境法人身份识别、自由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交易监管和系统性风险识别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广LEI,对于打造便利化的自贸港营商环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海南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制度创新环境良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碳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需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海南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以将海南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财税金融制度,建立碳汇交易制度与碳排放积分制度,出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度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浩明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港)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海南行业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战略高地,助推海南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与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就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外生动力做了SWOT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主动匹配总部经济和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和培育并壮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充分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政策红利以深化行业改革开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亚婵  
海南自由贸易港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显现了突出的顶层规划、市场开放与天然离岛等优势。但与此同时,国际竞争力较低、跨境流动规则薄弱与外资吸纳利用匮乏等问题日渐凸显,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困厄。针对于此,从新红利、新规则、新链条与新虹吸等维度探索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庆宾   马梦瑶   程叶青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任务,亦是海南实现全岛同城化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海南自由贸易港18市(县)为研究单元,运用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RAGA-PPC)测算2012—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方法、GIS空间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研究发现:①海南自由贸易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且存在明显的“M”型时序演进阶段性特征和“1主峰+2侧峰”的多级分化趋势。②整体水平由研究前期的整体水平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低高低”的倒“V”型结构转变为研究后期的南北两端高值集聚、中部低水平极化贯穿东西的分布特征。③农业发展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属于强影响型主导因子,财政支农比、对外开放度、政府干预等因素属于影响型助力因子,而教育支持度则属于弱影响型因子,各驱动因子的边际影响力变化和地区间对于资金、平台、渠道、政策的反映和接纳能力差异是产生时空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虎  朱刚  
当前,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推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关键一招”。本文首先介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的概况,详细阐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的经验,包括从政府流程改造方面对制度集成创新进行顶层设计、围绕制度集成创新制定任务清单与行动方案、在各领域进行制度集成创新时突出“产业区域协作”的特征,针对不同领域的制度集成创新分别出台细则。在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的存在问题之后,提出对基层创新单位赋予更多职权,提升改革创新意识、强化对创新成果“集成性”的评估和考核机制、通过建立信息沟通平台等方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伟  
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生态环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地。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6年,海南被定位为旅游城市;2010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战略。2018年4月1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关键词: 海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迟福林  
在刚刚结束的G20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加快探索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这是继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重要讲话后,第三次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次是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第二次是今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不仅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正式承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一再提出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晖  郭庆宾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论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空间生产的特征,构建“资本—权力—战略”三维逻辑框架,以解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空间生产逻辑:从资本逻辑看,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特征,在流动空间的作用下,其资本三级循环过程有利于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从权力逻辑看,海南自由贸易港构建了制度空间,能形成对政府权力的规训,推动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战略逻辑看,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国家空间”的一种形态,表征了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基地、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等战略意义。论文运用空间生产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地理学逻辑,能增进人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解,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旭  刘丽伟  
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保稳转增的重要支点。为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并填补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鸿沟,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首要任务是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在阐述数字贸易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了上海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现实基础、优势条件及严峻挑战,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统计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安全与开放问题、巨额逆差问题提出了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坚  朱罗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分析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及存在的现实困境,探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我国政府颁布的系列利好政策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给海南省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由于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高层次人力资源短缺,面临管理制度和贸易冲突多方面的挑战,复杂的国际关系对自由贸易港的冲击等问题,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构建自贸港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内循环"结构,强化"外循环"质量,分类设置教育、贸易、旅游产业区,优化生态文明环境,优化市场管理,化解贸易摩擦,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执法力度,规避国际风险,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