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
2023(126)
2022(95)
2021(100)
2020(96)
2019(204)
2018(254)
2017(401)
2016(230)
2015(181)
2014(155)
2013(100)
2012(73)
2011(77)
2010(80)
2009(74)
2008(94)
2007(85)
2006(81)
2005(57)
作者
(338)
(284)
(272)
(268)
(180)
(145)
(134)
(113)
(111)
(109)
(101)
(99)
(92)
(91)
(86)
(82)
(81)
(79)
(77)
(75)
(74)
(72)
(72)
(70)
(70)
(67)
(64)
(59)
(59)
(56)
学科
教育(570)
(458)
经济(458)
政治(309)
思想(299)
思想政治(250)
政治教育(250)
治教(250)
德育(248)
中国(242)
理论(217)
(215)
管理(175)
主义(174)
教学(172)
总论(160)
(158)
业经(144)
(141)
(137)
(130)
贸易(130)
(127)
社会(123)
(117)
产业(113)
问题(112)
计算(111)
信息(110)
算机(110)
机构
大学(2119)
学院(2062)
研究(734)
(669)
经济(650)
教育(576)
(573)
师范(571)
(481)
师范大学(475)
中国(437)
科学(427)
管理(389)
(358)
北京(335)
(334)
(326)
理学(316)
研究所(306)
理学院(305)
中心(303)
管理学(296)
管理学院(287)
职业(286)
财经(276)
经济学(275)
(269)
社会(254)
技术(253)
(252)
基金
项目(1133)
研究(1087)
科学(899)
社会(742)
教育(698)
基金(678)
社会科(635)
社会科学(634)
编号(525)
成果(522)
(519)
国家(511)
(440)
课题(438)
(432)
科学基金(405)
(389)
项目编号(327)
(316)
基金项目(315)
(309)
大学(303)
(303)
(303)
阶段(302)
规划(295)
(295)
教育部(285)
重点(282)
年度(276)
期刊
教育(1123)
(1060)
经济(1060)
研究(989)
中国(602)
(331)
学报(309)
大学(295)
职业(231)
学学(227)
管理(227)
财经(225)
经济研究(218)
科学(209)
(207)
技术(192)
高等(187)
成人(182)
成人教育(182)
(180)
高等教育(163)
经济学(161)
业经(139)
改革(135)
(135)
(124)
论坛(124)
社会(121)
比较(120)
农业(118)
共检索到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志军  陈丽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信息化2.0阶段涌现出来的新实践,正在变革着教育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人类对教育本体论的认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正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复杂,我们需要重新追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本源问题。本研究回顾了人类教育的变革与教育本体论发展,指出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必须正视教育的复杂性问题。进一步结合对"互联网+教育"创新特征与本质的分析,提出"联通主义"是"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基于对该本体论的认识,"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实践包括三条核心思路。其一为学习视角层面的联通,即认知、概念、社会三类网络的联通与创新;其二为教学层面的联通,即以资源共享、开放大学与混合式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其三为组织生态层面的联通,即以自组织、社区化教育等新业态发展为代表的教育新生态。研究最后分析了联通主义本体论的价值以及教育理论创新的方向。本研究是对"联通主义"从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到"互联网+教育"本体论的发展。这一发展可以使得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从科学世界走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关注生活世界中教育的复杂性问题,让整个教育体系有效联通真实生活与实践。同时,基于此不仅有助于构建适应未来高度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对应人才培养体系与教育教学体系,以及面向学习者发展的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体系,更重要的是为建构系统的"互联网+教育"的哲学基础和教育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当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伟  唐晓东  
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史上关于存在的本体论研究各具特色,存在范畴的典型用语在中西方语言上也各有不同,在汉语中“有”充任存在论意义上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作为全人类所共享的存在现象,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同样适用于表存在意义的动词“有”。通过从西方系词“存在”到汉语“有”的本体论诠释,我们找到了共同性,并由此阐释其存在论意义。以海德格尔基于“此在”的存在论为视角,进而发掘存在动词“有”及所关涉对象的本质内涵,其存在方式的展现与海德格尔的空间性及时间性理论相互印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它的变化可以说是难以预测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恐怕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就像十年以前我们谁能够想到,带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因而这个世界以后会是什么样,我们更加难以预测。有的学者认为,过去在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出现以后,社会还有若干年时间可以适应技术带来的变化。可是现在呢?已经不行了,今天的变化是随时随地的、瞬息万变的,瞬息之间就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普及天下,已经没有时间再来让我们去思考和适应。互联网到底给教育带来什么变化呢?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建新  
文章介绍了香港公开大学的学习方式、网上课程及发展网上课程的一些经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继存  
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公平的推进创造了条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从观念层面走向实践领域,已上升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新华  何小青  
顺应互联网裂变时代的新情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课改革必须从理念、内容到方式上进行创新。掌握网络话语权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处于互联网裂变时代,这种现状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而且也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挑战着公众思辨的诉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应积极顺应互联网裂变时代的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江  
研究一种利用互联网已有资源就可以自动构建互联网资源知识本体的方法,从可以让用户对资源添加自由分类标签的网站标签中筛选出概念,根据标签与资源的关系,设计合理的规则,绘出概念关系网络地图,从概念关系网络地图中总结规律,分析出构建概念之间各种级系的合理规则,编成让计算机理解的网络本体语言自动构建互联网知识本体。根据概念匹配原则,系统软件可以自动套用预给的权威词典解释,也可自动读取百度百科网站相关的概念的解释,套入本体术语解释数据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云生  
"互联网+"广泛深入推进的最终结果必将实现"万物互联",即所有人、事、物都被互联网连接起来。同时,教育迎来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教育大变革,全面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成为这次教育变革的核心要义。为此,需要改写教育认知,从"实有范式"走向"互联范式",教育不再把让人实际拥有知识、能力作为唯一重要的育人指向,而是把致力于提升人自由互联的智慧作为其核心追求;需要再造教育业态,从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教育走向普遍以个性化菜单制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化教育,使教育渗进世界的每一个毛孔之中;需要重构教育治理,从"计划—管控模式"走向"市场—法治模式",给予教育主体充分的自由,建立教育市场的互联规则,切实保障教...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庆华  
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过程中开创的第三方运营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慕课(MOOC)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的对比,辨析了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的内涵。本文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应具备的三个核心价值,分析了其当前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公共服务体系要定位互联网教育服务并坚持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随着数据追踪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器的改进,互联网将逐渐突破消费市场的范畴,向实体领域转移,从而迎来下一个发展阶段——"物联网"。2011年12月18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文称,随着数据追踪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器的改进,互联网将逐渐突破消费市场的范畴,向实体领域转移,从而迎来下一个发展阶段——"物联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欣  王秀成  
高校师生是互联网的积极参与者和使用者,互联网既是高校教育体系所依赖的重要教学工具,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安全、广泛、便捷地运用好"互联网+",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手段、有效载体和制胜法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童有好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逐步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引发了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驱动了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发了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驱动了制造业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变革。这给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新机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诸多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伦理的概念和相关原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伦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奇超  
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比较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好地判断和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因此只有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才能更好地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通过金融发展理论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金融结构的比较得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通过"连接"对传统金融的深入、广泛、灵活和方便的升级和改造,是金融发展的新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