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2)
- 2023(12648)
- 2022(10366)
- 2021(9879)
- 2020(7877)
- 2019(17570)
- 2018(17630)
- 2017(32964)
- 2016(18400)
- 2015(20650)
- 2014(20165)
- 2013(18903)
- 2012(16883)
- 2011(15429)
- 2010(15911)
- 2009(14324)
- 2008(13577)
- 2007(12240)
- 2006(10746)
- 2005(9493)
- 学科
- 济(73088)
- 经济(73028)
- 业(47511)
- 农(47373)
- 管理(40789)
- 农业(31685)
- 方法(27142)
- 企(26619)
- 企业(26619)
- 数学(24501)
- 数学方法(23899)
- 中国(22229)
- 业经(19717)
- 地方(18575)
- 理论(13859)
- 制(13206)
- 学(12435)
- 发(12353)
- 教育(12043)
- 财(11497)
- 贸(11098)
- 贸易(11090)
- 教学(11079)
- 农业经济(11067)
- 技术(10855)
- 易(10761)
- 策(10665)
- 环境(10225)
- 银(10117)
- 银行(10105)
- 机构
- 学院(243884)
- 大学(231709)
- 济(93930)
- 经济(91689)
- 管理(89779)
- 研究(79825)
- 理学(77827)
- 理学院(76977)
- 管理学(75132)
- 管理学院(74713)
- 中国(60338)
- 农(55967)
- 科学(49374)
- 京(48175)
- 农业(42561)
- 业大(41014)
- 所(39408)
- 财(38787)
- 江(38558)
- 中心(38460)
- 范(36148)
- 师范(35855)
- 研究所(35785)
- 技术(32036)
- 州(30671)
- 财经(30520)
- 北京(29655)
- 院(28531)
- 职业(28498)
- 经(27725)
- 基金
- 项目(165348)
- 科学(130613)
- 研究(129262)
- 基金(114681)
- 家(98838)
- 国家(97871)
- 科学基金(84104)
- 社会(79357)
- 社会科(74640)
- 社会科学(74622)
- 省(69863)
- 教育(63185)
- 基金项目(59905)
- 编号(58095)
- 划(57068)
- 自然(51678)
- 自然科(50469)
- 自然科学(50461)
- 自然科学基金(49463)
- 资助(45933)
- 成果(45613)
- 课题(41060)
- 发(38403)
- 重点(37988)
- 部(36096)
- 创(35016)
- 年(34785)
- 创新(32508)
- 农(32313)
- 规划(32176)
- 期刊
- 济(110276)
- 经济(110276)
- 研究(66787)
- 农(60182)
- 中国(57172)
- 教育(44217)
- 农业(40935)
- 学报(34687)
- 科学(33168)
- 管理(29847)
- 技术(29299)
- 大学(27785)
- 财(26960)
- 学学(26163)
- 业经(25479)
- 融(22876)
- 金融(22876)
- 业(19701)
- 职业(18393)
- 经济研究(15850)
- 问题(14871)
- 农业经济(14396)
- 农村(14253)
- 村(14253)
- 财经(13521)
- 版(13510)
- 技术教育(12517)
- 职业技术(12517)
- 职业技术教育(12517)
- 资源(12275)
共检索到364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柏斯 关秋燕 陈晶晶 符雪凝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同富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对实现共同富裕起重要作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的视角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科学认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构成要素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路径,在实践中构建适应当前乡村振兴需求、未来乡村发展变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关键词:
联系观 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模式 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东艳
立足“三链融合”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通道。基于“三链融合”视域,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理论基础,结合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政策与现实逻辑,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内外部”机制衔接形式,构建了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路径为:健全“三链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三链融合”生态系统;增强“三链融合”培训供给;打造“三链融合”师资队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恩广 谢丽娜 王开香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专创融合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乡村产业升级与专业结构调整对接不紧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割裂与脱节“;双创”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专创融合教师队伍匮乏;专创融合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亟须创新。据此,文章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专创融合教育改革路径:聚焦乡村产业创新,优化涉农专业群结构;细分培养对象,构建“四阶段”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临床性”平台,打造多方协同的乡村分院;深化教师“双园”交替实践机制,打造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多方联动,建立终身账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耿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在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农科教统筹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农科教统筹 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模式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夏现伟 张吉先
地方创生是乡村振兴、城镇统筹战略下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与乡村人才振兴之间存在目标、要素与过程的耦合性。日本在地方创生已经开展了大量实践,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地方创生人才培育政策与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开放大学而言,可以发挥灵活的学习模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便捷的资源共享、强调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课程体系、融合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灵活开放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协同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办学理念更新、办学格局重塑、教学模式变革、品牌形象创设等方面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地方创生 乡村振兴 开放大学 人才培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别锐 刘晓辉 谭增夫
现代农业园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农业园区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剖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宝鸡市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创新举措和培训效果,认为现代农业园区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应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各方培训资源,多渠道筹集培训资金,健全培训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培训教材建设,为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农业园区 职业农民 职业培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镜
认知科学经历了由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发展进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意涵包含认知的具身性、认知的体验性与认知的环境性三方面,其蕴含着教学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参与、具身体验是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丰富的教育意蕴。作为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引入具身认知范式,创建以实训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的课程设置,以体验教学为主、视听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导学取向的农民培训模式,提升农民培训效果。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教育意蕴 农民培训 模式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向以及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关键,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在于人。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佳希
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通过增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路径进行优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义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其中农民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应担负起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者、现代生活方式的引领者、现代农业科技的使用者和农村民主自治的实践者等多重职能,且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不过,虽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集中体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而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内涵 价值 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燕 卢东宁
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和要求,从职业道德和民主法治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应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乡村现代生活方式与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农村现代科技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民主自治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者。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围绕"爱农"精神、"懂农"能力、"强农"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等方向展开。因此,需要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具体路径主要有:在培育内容上,注重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在培育方式上,强化培育方法与措施的精准性;在培育体系上,构建基础教育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培育管理上,建立制度引领与政策扶持相协调的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向明 尤伟忠 时忠明 束剑华 何钢 夏红 秦建国 肖海明 周军 袁卫明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学院面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瓶颈开展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依托江苏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合作联盟,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平台,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实施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程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实施普教成教联动,引入职业标准,构建培养评价反馈体系,科技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成效显著,经媒体广泛报道,成果示范辐射产生广泛影响,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兄弟院校推广使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瑛
职业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种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为职业,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的社会阶层。其产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从职业准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政策法律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
职业农民 农民教育 培养模式 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惠
职业农民是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职业农民的培养就成为当前重要的教育领域。
关键词:
职业农民 传统农民 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国胜 李振陆 邱学林
苏州农职院通过太仓班改革实践,围绕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了改革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苏南模式,绘制了农业高职教育改革与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336"改革路线图,有效破解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和基层农村人才短缺的三大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